在網絡營銷尤其是針對搜索引擎的優化早期的時候,我們通常有兩種概念,一種的通過大量的理論知識模擬搜索引擎規則實施排名方案——大量外鏈的構建推薦關鍵詞排名;另一種是通過不斷的實踐來進行搜索引擎的機器人“人性化”智能升級獲得排名
在網絡營銷尤其是針對搜索引擎的優化早期的時候,我們通常有兩種概念,一種的通過大量的理論知識模擬搜索引擎規則實施排名方案——大量外鏈的構建推薦關鍵詞排名;另一種是通過不斷的實踐來進行搜索引擎的機器人“人性化”智能升級獲得排名——內容制作,各種細節標簽的使用來優化頁面信息代碼。但是不論哪一種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途徑。下面筆者說到的內容也不例外,做了一個簡單的小實驗來說明到底網站排名是否需要H1標簽亦或是是否需要H標簽。
我們知道在H1標簽中一般都包含著頁面標題,每個網頁也只能使用一個H1標簽,并且只能使用一個。這些建議出現在搜索引擎審核機制中,在SEO工具中則是經常疑惑,人們通常會這樣來思考:
居然如此的愚鈍,該頁面上的標題居然是H2,這種操作是不對的!不過這樣做真的會傷害到網站的排名嗎?就目前來說,其實我們并不能完全確定。隨著時間的流逝,SEO也開始放棄這些想法,而使用單個H1的嚴格概念已被“頁面頂部附近的大文本”所取代。Google在內容分析和理解頁面如何組合方面就變得更好了。鑒于設計者多久會使用HTML標記犯錯,所以他們會嘗試自己找出原因是有道理的。我們可以在頁面上隨意使用H1標簽。沒有限制連上限和下限都沒有。而H1元素是一種為頁面提供更多結構的好方法,以便用戶和搜索引擎可以了解頁面的哪些部分屬于不同的標題,因此我將在頁面上以適當的方式使用它們。尤其是對于HTML5,在頁面上具有多個H1元素是完全正常的,也是一種期望。因此,我們無需擔心。某些SEO工具將此問題標記為問題,然后說“哦,我們沒有任何H1標簽”或“我們有兩個H1標簽”。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不是關鍵問題。從可用性的角度來看,可能有必要對此進行改進。因此,這并不是說我會完全忽略那些建議,但我不會將其視為關鍵問題。
沒有H1標簽或五個H1標簽,我們的網站就可以完美地完成工作嗎?盡管這是Google*受信任的機構之一提出的主張,但許多SEOer仍然持懷疑態度,而是想信任但要驗證。因此,我們當然決定對它進行科學測試!
我們以一個博客為實驗對象,使用H2作為標題,而不是H1。且使用新品牌的設計了標題的50/50拆分測試。我們一半的博客標題將更改為H1,一半保留為H2。
石家莊網站建設將評估兩組之間自然流量的差異。二個月后,結果為:將H2更改為H1并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Google的算法似乎并不在乎我們是否使用H1或H2作為標題。據推測,如果我們使用H3,H4或根本沒有標題標簽,我們同樣會看到相同的結果。當然即便是如此的數據,為了給用戶更為直觀的瀏覽體驗,我們的標題仍然需要使用大字體、坐在每篇文章的頂部。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盡管實驗并不能肯定地證明H1不是排名因素,但它只是表明我們在使用H1和H2之間找不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那大家這是否解決了辯論? SEO是否應該謹慎對待并放棄所有這些H1建議?其實,額……并不完全是。
那為什么我們仍然應該使用H1呢?盡管Google似乎能夠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找出絕大多數標題,但仍有許多充分的理由將H1用作SEO**實踐。
1、H1幫助閱讀無障礙,電腦端閱讀技術可以使用H1來幫助用戶瀏覽我們的內容,包括顯示內容和搜索功能。
2、Google可以使用H1代替標題標簽,在極少數情況下如,當Google無法找到或處理我們的標題標簽時,他們可能會選擇從頁面的其他元素中提取標題。通常,這可能是H1。
3、標題的使用與較高的排名相關,我們所見過的幾乎每項SEO相關性研究都顯示出較高的排名與頁面標題的使用之間存在很小的正相關性。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沒有證據表明標題本身就是Google的排名因素。但是標題(可以為頁面提供上下文和含義。
既然無論如何做,我們都不能知道真實數據也就是H標簽對于排名的引導作用,那么我們要如何來應對呢?通常情況,我們會這樣來進行操作:
1、使用分層標題**是H1,H2,H3等來組織我們的內容。
2、在內容頂部使用大字體標題。換句話說,讓Google電腦端閱讀和其他機器或閱讀我們的內容的人可以輕松地找到標題。
3、如果我們的技術限制使我們無法使用嚴格的H1和SEO**做法,那么盡力而為即可,不要“為賦新詞強說愁”生搬硬套。其實實踐中的SEO無論好與壞都可能是混亂的。不過慶幸的是它們也可以很靈活來根據站點和運營者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