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019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7個百分點。上半年,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降幅明顯收窄,向好態勢逐步顯現,特別是互聯網+文化逆勢上行,線
近日,**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019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7個百分點。上半年,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降幅明顯收窄,向好態勢逐步顯現,特別是“互聯網+文化”逆勢上行,線上文化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彰顯出文化新業態的巨大韌勁和發展潛力。
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文化扶貧是從精神、文化層面給予貧困地區以扶持,幫助貧困群眾從“根子”上實現脫貧,已成為脫貧攻堅必不可缺的方式之一。隨著數字時代的不斷發展,借助互聯網推動文化扶貧,創新“互聯網+文化扶貧”模式,彌合“數字鴻溝”,也應該成為文化扶貧題中應有之義。
內容上要用活“存量”。文化消費需求的提高帶動了文化內容產業的提檔升級。要因地制宜挖掘當地優質的文化資源,結合數字技術,精心打造優質文化內容。堅持保護與傳承并重、利用與開發并舉,深挖非遺文化、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人文資源,重點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旅游景點。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讓文化旅游“觸網”,提高旅游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提升游客參與度和體驗性。積極創建地方特色文創品牌,通過短視頻、網紅直播、農村電商等方式,宣傳推廣文化旅游景點、文創品牌,線上銷售非遺衍生品、特色手工藝品等,吸引帶動更多貧困戶創業就業。
方法上要用好“增量”。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拓展了人們學習和教育的空間和時間。文化扶貧既要“扶志”又要“扶智”,“互聯網+教育”具有使用便捷、便于共享、教學資源豐富等特點,對于提升貧困人口自身發展動力具有重要意義。要引導企業研發面向貧困地區的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的移動終端,包含政策解讀、線上政務、農業技能培訓、農業生產資訊等多種信息功能于一體。以脫貧攻堅為主題,利用數字電視、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平臺,開設文化扶貧惠民服務專欄,創新形式、創新方法,播出文化教育、課程輔導、就業指導、法制咨詢、文藝戲曲等網絡視頻節目,通過教育扶貧來扶志與扶智,阻斷貧困根源的代際傳遞,讓貧困群眾足不出戶即可獲取信息、增長技能。
動力上要用足“能量”。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使得貧富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在逐步縮小,但在互聯網的普及率等方面,差距仍然比較明顯。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要加快農村光纜線路、無線網絡和有線電視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下大力氣提升網絡覆蓋范圍和服務質量,為貧困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網絡服務。進一步提高手機、電腦等互聯網硬件設備的普及率,提高互聯網的接入率,拓展貧困人群獲得信息的渠道。同時,開設互聯網技術培訓班,對貧困群眾手機、電腦等工具的使用進行技術指導、業務培訓,持續提高貧困群眾的互聯網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為做好“互聯網+文化扶貧”融合文章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