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軟一則服務協議中對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結果的描述為不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這被一些自媒體解讀為,微軟緊急修改了協議,斷供中國Windows,概不負責。隨后,微軟中國公開否認斷供傳言,并表態繼續為中國用戶服務。 媒體報道下的協議更新發布日期是8月1
日前,微軟一則服務協議中對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結果的描述為“不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這被一些自媒體解讀為,微軟緊急修改了協議,“斷供中國Windows,概不負責”。隨后,微軟中國公開否認“斷供”傳言,并表態繼續為中國用戶服務。
媒體報道下的協議更新發布日期是8月1日,生效日期是2020年10月1日。不過,這些協議并非微軟**的協議內容,而是2019年7月1日就已發布。不僅如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微軟早在2016年就已有相關描述,并且在其他**的協議中也都有類似的描述。
微軟曾幾次變更服務協議,并且每次都會列出變更的摘要,*近幾次變更與服務和隱私內容有關。在當前環境下,市場的擔憂更多來自于國際環境的變化。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自從棱鏡門后,使用國產軟硬件替代外企產品的觀點一直是業界討論的焦點。
“棱鏡門”事件后“國產化”被提出
成立于1975年的微軟公司于1992年在北京設立代表處。1995年,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后,微軟又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和技術支持服務機構。進入2000年,微軟中國開始加強對本土軟件產業的投資與合作。2014年微軟曾宣布Windows XP退役后,仍將對中國用戶提供服務安全保障。
此前微軟已陷入信任危機。2013年6月,多國媒體根據美國**安全局(NSA)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提供的文件,報道了NSA和聯邦調查局共同在2007年啟動的一項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其內容因涉及監聽竊密引發多國連鎖反應。微軟、谷歌和蘋果等多家美國科技公司涉及其中,引發國際關注。
2014年7月,繼思科、IBM和高通之后,微軟受到中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工商總局工作人員同時突訪微軟位于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四地的辦公室,展開問詢并帶走一些相關文件。
棱鏡門曝光引發安全擔憂。2014年《國產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正式公布,該綱要將集成電路產業定義為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并強調了對保障**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地位。與此同時,操作系統也被視為自主研發的重點。時任中科院軟件所所長李明樹曾針對一款名為COS的國產操作系統表示,該系統旨在“打破微軟、蘋果和谷歌在基礎軟件領域的壟斷地位”。
不過,推動自主研發操作系統早已開始。倪光南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從1999年開始推廣以Linux為基礎開發的國產開源軟件。2014年,他不斷呼吁微軟操作系統不利于**信息安全,并且倡導、成立了產業聯盟。他曾參加過多個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布會,還曾表示“如果不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系統的后門鑰匙始終掌握在別人手里,那么我國的信息安全就沒有保障,客觀上也為’棱鏡門’之類的監控計劃留下了機會”。
據媒體報道,當年一些行業人士曾表示,政府高層批示后,中央已經發出內部指令,要求各部委按照計劃,每年以一定比例由國產操作系統替換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這一比例將達到15%。不過,隨著中美關系轉暖,國產替代的聲音轉弱。
Windows本土化難擋軟件國產化熱情
2015年9月,微軟與多家中國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旨在推動其產品在中國的全面落地。
2016年9月,中國電科與微軟宣布合資公司神州網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網信”)正式成立,兩家公司互派高層,并召開了**屆**次董事會。神州網信官網顯示,其Windows 10神州網信政府版在2017年11月正式列入中央機關、中直機關政府采購目錄。政府版已部署于海關、大型能源央企、各級政府機關等眾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用戶。
有行業人士對
石家莊網站建設表示,政府版是對微軟原操作系統中安全模塊進行了本地化的替代。不僅如此,根據政府對數據不出境的要求,該版本操作系統刪除了云服務,而且改造后也刪除了部分娛樂和游戲功能。
有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19年一些國有企業等有關部門接到通知,要求在2022年前后清退所有國外軟件。但這一消息至今尚未形成正式的官方公告。機構Statcounter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中國桌面端操作系統市場,Windows占據了87.96%的份額,OS X市場份額為8.24%,Linux占0.89%。
受微軟“斷供”報道影響,8月10日國產操作系統板塊走強,金山辦公開盤暴漲超過3.2%。這家辦公軟件服務提供商日前發布了“辦公模式”,主要面向的是黨政機關用戶。后者可以在WPS一個端內完成公文撰寫、協作、排版等工作,并直接打印出符合**公文標準的文件。券商東興證券認為,該產品的推出將有助于提升黨政機關的公文寫作及輸出效率,是國產辦公軟件創新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券商機構推動國產化的主要依據是,創新周期、政策周期和資本周期的三重跌價。國盛證券研報稱,5G、云、人工智能、可穿戴等為核心的創新周期不斷;**多次強調支持科技產業,國產產業鏈重塑;科創板推出,龍頭崛起增強科技自信,一批硬核資產長期發展空間明確。華創證券則列出了誠邁科技、中國軟件、太極股份和中國長城等具備相關能力的公司名單。2020年初,中國軟件已將中標軟件和天津麒麟完成合并,兩個國產操作系統被統一合并。
微軟“斷供”傳聞對國產化替代能有多大推動力?一位國產IT行業龍頭公司高層表示,變更條款的風險是存在的,而且微軟也需要在美國本土合規,所以這個威脅是客觀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