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底禁用包括TikTok、微信等59款中國App后,一周前《今日印度》報道稱,印度再封禁47款中國App,總封禁數量達到106款。此次官方未公開App名單,但多是此前禁用的59款App的替代版,包括TikTok Lite、Helo Lite、SHAREit Lite等。
據報道,百度、微博和小米瀏覽器已被印度政府封禁,將從谷歌和蘋果的應用商店中下架。報道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稱,這幾款App在此前被封禁的47款App之列,印度政府還將考慮禁用更多中國App。
繼6月底禁用包括TikTok、微信等59款中國App后,一周前《今日印度》報道稱,印度再封禁47款中國App,總封禁數量達到106款。此次官方未公開App名單,但多是此前禁用的59款App的替代版,包括TikTok Lite、Helo Lite、SHAREit Lite等。
印度總理莫迪曾在2015年發布**條中文微博“你好中國!期待通過微博與中國朋友們互動。”但自**則封禁59款中國App的通知發布后,莫迪微博賬號已被注銷,原有的113條微博也已被清空。
中印商會人士黃華靖告訴記者,封禁百度和微博對印度人影響不大,現成的同類產品Google和Twitter都還可以使用,相較之下在印中國人受到的影響更大,在中文搜索上更習慣使用百度。微博人文藝術博主笑笑向
石家莊網站建設表示,她目前在印度留學,封禁微博直接影響到了她的微博運營,新開的語言課程也無法照常推廣。
多位在印人士的經驗是,封禁的實際效果在不同地域和運營商間存在差別,部分App在特定條件還可正常使用,無法正常使用的App也可以借助于VPN。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及律師認為,頻頻刷新封禁名單的印度政府一方面正在為本土互聯網企業構建壁壘,通過為中國企業設限的方式扶持本土企業發展。但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并未對所有中國App“趕盡殺絕”,依然留下了審查和申訴的窗口期,這讓處于封禁列表中的App看到了恢復運營的希望.為印度本土企業構建壁壘除了106款已經被封禁的App外,還有275款在印度的中國App正處于風險之中。
7月23日,印度知情人士消息稱,印度已草擬了一份包括275款中國App的清單。其中包括騰訊旗下游戲《絕地求生》、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小米短視頻應用Zili、字節跳動音樂流媒體應用Resso和圖片編輯應用ULike等。
印度Khaitan & Co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潘德安(Atul Pandy)告訴記者,印度政府封禁中國App主要出于對**安全和數據保護的考慮,尤其是近期的中印邊境沖突,讓印度政府更需要在中國政府面前擺出姿態,傳遞“戰爭和生意不能同時進行”的信息。
但中國人民大學中美關系與中國對外戰略研究學者王鵬則向記者指出,“無論是跟風美國,還是中印邊境危機,都不是印度頻頻對中國App出手的根本原因。封禁中國App是符合印度本土移動互聯網發展長遠發展的利益的。”
長期以來,美國與中國都是全球互聯網版圖中*重要的兩大強國,中國互聯網公司早期通過學習、模仿美國公司,進而超越、創新。IT產業本是印度的傳統強項,但在數字經濟時代,印度的互聯網產業優勢并不明顯。其中很大一部分蛋糕被中國企業吃掉了,印度政府在國內產業界面臨著較大壓力。
很多人看到印度出臺的封禁名單后才意識到,中國互聯網產業對印度市場的探索已如此深入。據移動應用分析公司Sensor Tower數據顯示,TikTok在印度總下載量達到6.11億次,UC瀏覽器公布的數據中印度用戶也已超過1.3億。
另據第三方數據庫Statista顯示,截至2020年1月,印度移動互聯網用戶已接近6.3億人,這意味著每6人中就有1人在使用UC瀏覽器,平均每個人都下載過1次TikTok。
通信行業專家寧宇對記者表示,印度是人口大國,擁有發展互聯網業務的基礎條件。印度希望抓住4G時代的尾聲,借助本土運營商Jio的4G業務,通過建墻扶持本土移動互聯網業務,為信息產業尋求突破。
“建‘墻’后,本土互聯網公司才能健康成長,和國際**的互聯網公司競爭,否則弱小的公司難以發展。”寧宇說。
封禁中國App名單出臺后,印度本土App迅速補位。
第三方數據機構Sensor Tower數據顯示,TikTok被封鎖的一周內,印度短視頻App Roposo下載量達到670萬次,其余同類App Chingari、Mitron、Trell、Moj和TikTik下載量均達到210萬至410萬次不等。Kaagaz Scanner等文件共享和管理、照片掃描和手機緩存清理的App創業公司也迎來增長期,甚至拿下了新的融資。
不僅是印度,歐盟也已透露出“建墻”意向。歐盟委員會6月公布的《數字服務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 DSA)中提到,歐洲互聯網可能將阻止容忍違法行為的服務。該法案目前還在磋商中,但這在實踐中可能意味著如果Facebook不屏蔽仇恨言論,歐洲用戶就無法訪問Facebook。
“建墻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爭相效仿的做法。”寧宇說,“只是現在印度成為中美科技交戰的戰場,外界給印度 政府戴上主觀上抵制中國的帽子。印度可能沒有那么大的敵意。”
事情可能有轉機“絕大部分被封禁的公司都已向印度政府提交了聲明書,我們正在等待當面向印度政府闡述、澄清的機會。
過去多年,潘德安一直在幫助中國企業投資印度項目,客戶包括騰訊、字節跳動等。目前他正代表這些公司被封禁的App與印度政府交涉,尋求轉機。
在首批封禁名單出臺后,印度政府對名單上的公司都發去了郵件,包含約77至80個問題,如公司所有者的情況、股權的背景,以及公司的隱私、安全保護機制等等。所有公司被給予三周的時間回答問題,上一輪截止日期為7月29日。
因為許多封禁名單上的公司使用的是亞馬遜、微軟等全球公司提供的網絡服務,數據儲存在新加坡、美國等海外**,并不存在數據安全隱患。“這是我們辯護的基石。”潘德安說。此外,他認為另一個辯護的有利點是,這些App在印度非常活躍,他們提供了就業崗位、帶動了印度經濟和互聯網生態的發展、為印度政府帶來了大量稅收。
潘德安透露,如果回復的聲明書無法解決問題,他們還將嘗試訴訟等法律途徑。但就他向印度政府了解的情況來看,印度政府其實無意徹底封殺中國企業,因為這會對其他國外資本釋放負面信號,從而從根本上影響外國企業和資本進入印度,這對印度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其實更加不利。“今天是中國,明天可能是其他任何**。”
這一觀點不僅適用于App,包括所有中國投資者。
今年4月,印度政府出臺了外商直接投資(FDI)新規,要求與印度接壤**的非公民實體在印度投資時,需經過印度政府審批,變更現有外國投資的印度企業所有權也需要獲得政府批準。
這對中國投資者影響**。因為,在和印度接壤的**中,僅有中國在印度有巨量投資。印度全球關系智庫Gateway House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印度30家獨角獸公司中,有18家背后有來自中國的投資者。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現有投資和計劃投資總額已超過260億美元。因此,這一法規被視為是針對中國制定的。
FDI新規出臺已逾三個月,中國企業投資項目仍在接受審核,尚未有公司獲批。許多投資項目的進程因此被延誤、發展受限。
對于這個新規,潘德安的理解是,受疫情影響,印度本土企業遭受重擊,政府擔心國外資本此時“抄底”本土關鍵領域的公司,如通信、傳媒等。因此政府需要對國外資本進行審核,包括資金來源是否獨立、投資人背景等,目前審批流程并未停滯不前,還是在積極推進中,有關部門會對投資者進行問話,這也是向好的信號。
“大多數審批的遞交時間是6月初,而審批外國資本的標準時長是三到四個月,預計*晚10月、11月就將陸續有項目獲批,到那時候中國投資者的心就會安定許多。”潘德安說。目前,許多中國投資者都在觀望,等待著**個獲批項目的出現。
未來中國企業進入印度,潘德安的經驗是,首要條件是保證資金來源的獨立性,例如以通過在海外銀行設立賬戶的形式,以確保沒有政治因素摻雜其中。此外,關鍵項目負責人的獨立性、數據存儲的安全性、長期投資的意愿等,都將影響著中國企業家和投資人能否順利在印度開展業務。
王鵬的建議是,中國企業可以采取與印度當地運營商合作的方式減少損失,與印度利益相關方建立合作共贏的生態。去中國化標簽或許是一種方式,獨立的中資企業容易讓當地政府和企業感受到威脅,而合作后中國企業能夠更好地落地。
中印雙邊關系深刻影響著兩國間貿易往來,潘德安樂觀預估,眼下情況只是暫時的,等邊境問題緩解后,局面很有可能回到從前。但王鵬謹慎認為,中美間摩擦不斷,暫時仍未出現明顯的力量能夠助推恢復中印關系。
在這種不確定局勢下,王鵬認為未來留給中國企業出海的空間將十分有限,東南亞、中亞、西亞以及中東歐、拉美等地將成為下一片重點突破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