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確診數死亡數等數據說明什么? 回答專家:馬朋林 主任醫師,解放軍第309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SICU負責人 記者:到今天4號為止了,確診數、死亡數,包括重癥數都已經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想讓您這解讀一下這個數據大概意味著什么? 馬主任:死亡病
問題:確診數死亡數等數據說明什么?
回答專家:馬朋林 主任醫師,解放軍第309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SICU負責人
記者:到今天4號為止了,確診數、死亡數,包括重癥數都已經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想讓您這解讀一下這個數據大概意味著什么?
馬主任:死亡病例的確在增加,重癥的數據也在增加,確診數據已經超過2萬了,這個數據其實還是代表當前的**波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也就是以前的潛伏期還沒有完全消化掉。不斷有新增的病例,這是可以理解的。這方面更多地需要去聽管控專家、流行病學專家他們的專業解讀和意見。
關于重癥患者應該這么去理解。病人多了,顯然重癥病人的比例是會增加的,毫無疑問。當然我們也同時看到了死亡的數目也在增加,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和我們科室的一些大夫一直在關注的就是重癥病人的死亡比例。我們做了一條曲線會發現,尤其是24號、25號到28號,這幾天我們國內有大批的重癥的醫療隊伍投入到武漢的或者湖北的重癥病人**的隊伍中來。大概5天前,我在中央四臺的節目訪談的時候已經做過一個統計,當時我們能夠去救治這些重癥患者的醫生大概是700多人,護士大概2000多人。但是在這幾天的時間以內,經過**的整體調配,醫生和護士數量都已經能成倍地增加了,所投入的重癥醫學的醫療資源也是在不斷地增加。
普通病人是否變為重癥取決于他受感染的程度以及基礎疾病的狀態,這一點是我們不可控制也是不可改變的。而可以改變的是重癥患者的病死率,所以我們要關注重癥患者當天的病死率和現在的病死率。重癥病人不要拿整個盤子去做比較,而是要關注病死率。這個數據我們還沒報告,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明顯的下降趨勢,也就是盡管死亡數增加了,因為重癥病人更多,死亡的人數一定會增加,但是死亡的比例在下降,說明什么?說明我們現在的應對策略,尤其是不斷增加的**各地**的重癥醫療和護理的人員加入,的確對于降低病死率起到了非常積極的貢獻。所以這是人力資源的投入一方面。另外第二方面就是場地資源,也就是ICU可利用床位數的改變。今天有火神山醫院的ICU投入使用了,還有其他的,比如說華東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新開辟的ICU,還有武漢協和醫院一個新開辟的ICU都在陸陸續續投入使用。也就是說我們有更多的地方去收治病人,患者變為重癥了以后,我們能夠**時間放到ICU來**。同時又有更多的有經驗的ICU的大夫、護士參與到**過程中,盡管重癥患者人數在增多,但是重癥患者病死率、總體的病死率是呈現一個下降的趨勢。所以病人死亡數目的增加不是一個應該引起擔憂的事情,而要看到他的病死率呈下降的趨勢,應該是一個可喜的事情,也說明我們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
就像鐘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呼吁的一樣,我們當時的確需要更多的重癥的醫生和護士,當時在中央四臺也在通過數據來說話,我們有多大的重癥醫生和護士的缺口。比例,我們的護士差一半,至少和普通的重癥病人的管理來比要差一半。而對于普通的重癥和這樣高傳染性、高防護、二級防護的重癥病人來講,他所需要的人力資源還不一樣,所需要的人力資源還要多。我們的一個護士平時一個班8小時,而現在一個護士平均一個班上14小時,所以我們需要的護士人力資源,理論上應該是它的一倍。實際上我們普通重癥病人管理相對于**衛生部制定的標準還少一半,想想這么大的缺口,所以我們當時計算出來的重癥病人的病死率非常的高,占比超過大約40%以上,而現在已經下降到30%以下。這是應該向外去傳遞的信息,我們也正在做這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