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半場,互聯網公司之間的角逐還停留在「消費互聯網」的競爭,C端的個人用戶是巨頭們爭奪的核心目標,每個用戶的生活線上化、數據化是變革的重點。而到了2019年,互聯網公司不約而同地面臨著持續增長的壓力,變革成為關鍵詞。 人口紅利逐步吃盡,下半場
回顧上半場,互聯網公司之間的角逐還停留在「消費互聯網」的競爭,C端的個人用戶是巨頭們爭奪的核心目標,每個用戶的生活線上化、數據化是變革的重點。而到了2019年,互聯網公司不約而同地面臨著持續增長的壓力,變革成為關鍵詞。
人口紅利逐步吃盡,下半場風口開始轉向「產業互聯網」,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成了互聯網巨頭們跑馬圈地的對象。在這背后,除了商業環境的劇變,企業底層的營商邏輯悄然轉向:企業生存的環境從增量經濟轉向了存量經濟,企業之間從競爭邏輯開始轉向共生邏輯。
下半場的紅利更值得讓人興奮,這是一個比消費互聯網大得多的存量市場。普華永道發布的《科技賦能B端新趨勢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T2B2C(T指科技,B指商家,C指用戶)模式給科技企業帶來的整體市值將高達40至5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年的市場規模僅為8.42萬億元。
產業互聯網的競爭打法和上半場略有不同,相比于對C端用戶的生活方式變革,下半場更能展示互聯網企業的技術積累,主要都通過數字科技,幫助傳統垂直企業進行業務模式、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的數字化、智能化變革,對制造、金融、醫療、汽車、物流、政府服務等各個領域進行賦能。
不過,經過一年的探索,中小型的多數拓荒者也開始漸漸冷靜。這片領域并不像消費互聯網那般容易理解和進入,每個垂直領域背后都是一門深厚的學問和經營積累。因此,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角逐,核心戰場歸于那些巨頭互聯網公司們。
高喊了一年多的產業互聯網成為了各大巨頭了秀肌肉的舞臺,但仔細盤點,每一家的側重點和成績都有差異和特點,難以一分高下。
先自我升級,再助力產業升級
上下半場,互聯網企業所呈現出來的角色也出現了巨大變化,從變革者變成了賦能者。身份的轉化不僅僅指的是互聯網企業們所提供的服務和技術,首先的來自于企業內部的自我升級。
拿騰訊來說,去年9月騰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架構調整,將原有的七大事業群(BG)重組整合為六大事業群,其中*受關注的當數新成立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該事業群成為了騰訊to B的重頭部門。
在幾大互聯網企業中,騰訊曾被評價為*沒有to B基因的企業,這也加深了騰訊在產業互聯網戰局中的焦慮。無論是QQ、微信還是騰訊游戲,都是面向C端用戶的產品。
盡管從公司的基本面看,騰訊依然擁有超高的增速和巨量的營收,但進入產業互聯網階段,騰訊股價劇烈下挫,則更客觀的反映了市場對于騰訊是否能夠調整好自身,在互聯網下半場持續領先有著深深的疑慮。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不認可行業的說法,他認為「進化中的成功物種,不是一開始就有那種基因,都是演化出來的」。騰訊to B基因不是騰空產生,而是能夠基于原先的to C業務進化衍生而來。為此,除了架構調整,騰訊探索出一套融合騰訊優勢的特色打法,形成一個2C2B的智慧產業生態。
除了大力向騰訊云追加投入,同時也在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慧教育等多個領域垂直布局,和騰訊自身過往歷史相比,已經有一些成績。可以看出,騰訊的變革有著強烈的消費互聯網傾向,以 C 端即消費者為核心的互聯網,更關注的是客戶體驗。
和騰訊不同,盡管阿里巴巴在產業互聯網上的動作也是從自身優勢出發,但更偏向B端用戶,阿里越來越強調其「商業操作系統」的定位。
用阿里巴巴CEO張勇的話說,阿里能夠提出操作系統的地位,在于「各個商業部門既產生數據,又消耗數據,形成一個有機循環」,在新零售、全域營銷、物流和制造業,阿里巴巴都承擔著操作系統的角色,其商業模式的本質在于為企業提供平臺、支付、物流、內部管理、云等服務并掌握定價權。
無變不離其宗,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產業互聯網變革更垂直,其中阿里巴巴*關注的依然是消費者數量、中小企業數量、就業機會以及GMV,正是這些關鍵元素構成了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的基礎,也是阿里商業操作系統所能夠帶來的。
但同樣是零售起家的京東,則開辟出京東數科一個專門化的獨立公司,進行了更廣闊領域的產業互聯網改革。
起于自身,改善全行業的數字科技
去年 11 月,京東金融升級為「京東數字科技」,將業務重心調整到「數字科技」上面來。從金融科技到數字科技,背后邏輯在于,以數據和技術為驅動的模式不僅能夠服務金融行業,對于整個產業而言,都是共通的。
相較騰訊通過事業部調整來豎立旗幟,像京東數科這樣直接從品牌到架構全盤修整,顯得更加徹底,也側面反映出京東數科參與到產業升級的決心。
今年11月,京東數科提出了數字化操作系統的概念。京東數科旗下所有板塊的發展都遵循一套共同的邏輯,是基于一整套的數字化操作系統。京東數字科技集團CEO陳生強曾這么解釋數字化操作系統的核心邏輯:
「**,通過互聯網軟硬件、網絡通信、物聯網、AI、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將物理世界的多維信息以及產業知識數字化,以數字連接打通線上與線下;第二,以數據和技術為**公約數,重塑產業流程和決策機制,實現產業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結構的改變,通過降低邊際成本來實現規模覆蓋,并形成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第三,用共建共生替代自我封閉,實現數據和技術應用在多產業、多鏈條的網狀串聯和協同,進而創造更大的產業價值和客戶價值。」
換句話說,京東數科所倡導的數字化,更像是一體化的數字解決方案,運用toB行業Know-how,不僅僅幫助傳統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更能夠同時推進傳統企業進行內部的升級優化。現在,京東數科所涵蓋的領域已經早已不局限在金融科技,而是滲透進了各行各業,包括智能城市、數字農牧、數字營銷、智能機器人等很多領域。
11月召開的京東JDD大會上,京東數科產業數字化的各項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智能城市操作系統2.0并落地雄安,其時空大數據引擎處理速度相比傳統數據平臺要快10―100倍。金融科技領域的智能資管科技平臺JT服務機構已近200家,用戶數量超過1300個。智能養殖領域,京東數科已將邊界從養豬擴展到了養牛、水產等領域。
如果從產業數字升級方興未艾的前景來看,京東數科不僅完善了京東技術生態,也*可能帶動全行業進行產業互聯網的升級革命。
從垂直產業出發,進行縱深供給側改革還有一家企業進行了更縱深的產業互聯網改革,美團。美團的產業互聯網改革集中在餐飲端的供給側改革。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2016年,王興提出「下半場」理論,并帶領美團著力拓展To B業務,走上產業互聯網道路。美團在自己擅長的方面,為商家提供套完整的數據服務,以此反哺商家,幫助餐飲商家在經營決策方面起到指導作用。
美團的理念在于,只有思考的透徹,說明可以真正為產業的上下游創造價值,而如果思考的不夠透徹,可能所創造的價值并不是別人需要的,也就是所謂的偽需求。
過去三年多,美團通過SaaS收銀、美團金融等服務不斷觸達商家,并先后推出了餐飲供應鏈B2B平臺「快驢」、「餐飲開放平臺」、「生活服務開放平臺」等多個產業互聯開放平臺,通過鏈接第三方、商家和消費者,來提高整個生活服務行業的經營效率。
除此以外,美團也不斷將觸角從到店餐飲、外賣、電影票、酒旅,伸向出行、新零售等任何有想象空間的領域。
縱深也好,橫闊也罷,為了結合自身優勢,并且帶動傳統企業升級,每一家互聯網公司都拿出了獨門武器。但盤點這些公司的成績,無疑京東數科的挑戰是**的。不僅需要覆蓋不同的領域,更需要能夠在這些領域上真正的幫助到傳統企業、甚至政府都能夠進行數字化改革。任重道遠,但也值得令人敬佩。
產業互聯網升級:萬變不宗,技術是**生產力
產業升級痛點與機會并存,盡管艱難,但未來的BAT也將在產業互聯網領域誕生,改變當前格局。
數字化絕不僅僅是簡單的IT技術服務,而涉及到互聯網企業核心能力的重構,畢竟,要推進企業在戰略層面和業務層面的動力轉型和創新發展,是需要換發動機的。
在這一點上,各大互聯網巨頭們就成為了全新的、為產業互聯網專門打造的發動機。通過盤點這幾大企業,目前看來,京東數科更具備數字科技實力,也十分接近產業互聯網改革的核心,幫助傳統產業真正的學會互聯網與產業的跨界合作,*難的也是*重要的就是建立信任。產業數字化是一場持久戰,會帶來一系列的全新的挑戰,除了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經濟要積極擁抱、融合外,還需聯動政府、社會各界力量,讓新興技術為更多場景所用,才能推動產業互聯網的健康發展。
在這一點上,京東數科也更好的連接了各界力量。目前來看京東數科所涉及的行業很廣,包括了金融、支付、制造、智能城市、畜牧、營銷服務等各個行業,都獲得了合作伙伴不錯的信任和跟進。
參照美國的發展坐標系來看,中國的產業互聯網進程只是剛剛開始。在美國,醫藥、食材、汽配等品類都產生了市值超過10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而中國的汽配、工藝品、食材、醫藥,甚至上游的建材、原油、化工等多個行業里,也已經涌現出了一批新銳的B2B企業。
孫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古今中外的歷史大潮中,無數"弄潮兒"的傳奇已經印證了這一點。在互聯網的上半場,互聯網身上*顯著的標簽從顛覆者變為賦能。很快,我們也將見到來自產業互聯網的**批巨頭明星公司,格局正在暗涌中變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