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走到第十一個年頭,早已不僅僅是電商的節日,已變成線上線下零售巨頭瘋搶、聚勢的購物狂歡節。雙11改變了許多行業生態,也催生了無數個新職業。今年雙11,江城有商場出現了比價師,力求商場熱門商品價格比線上低,更大力度吸引消費者。 今天,記者在群光
雙11走到第十一個年頭,早已不僅僅是電商的節日,已變成線上線下零售巨頭瘋搶、聚勢的購物狂歡節。雙11改變了許多行業生態,也催生了無數個新職業。今年雙11,江城有商場出現了比價師,力求商場熱門商品價格比線上低,更大力度吸引消費者。
今天,記者在群光廣場一樓看到,一名年輕小伙正在某化妝品柜臺,將商品名稱和價格逐一記在筆記本上,他就是比價師侯彼得。“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逛街,邊逛邊記商品價格,記下來之后,再跟各大電商平臺的價格作對比。”侯彼得說,雙11各大商家促銷力度都很大,為了迎合這種趨勢,商場也想讓商品價格更具吸引力。
記者看到,侯彼得的筆記本上,已經密密麻麻記錄了數十頁產品信息,品牌、商品名稱、商品規格等信息一應俱全。
“10月20日各大平臺雙11預售價格公布后,我們就開始比價了。”侯彼得說,賣場1到6層,每層樓都有一名專門的比價師,他負責的是1樓。“比如這款精華液,電商平臺預售價格都在1000元以上,雙11活動開始后,我們將調整到800多元;另一款粉底,電商平臺預售價500多元,我們這邊也會便宜70多元。”他說,這次雙11,很多商品能做到比線上平臺價格還低,與廠家的溝通也費了很大功夫。
不過,記者發現,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比線上便宜。記者看到,部分化妝品,線上平臺雙11預售價雖然沒降,但多了很多贈品小樣,折算下來比平時劃算很多,銷量一路走高。
侯彼得坦承,確實沒辦法做到每個單品價格都比線上低。比價師的工作,不僅是比價,首先要了解的是每個品牌的暢銷單品,盡量讓暢銷單品的價格降下來,迎合大多數消費者的喜好,“我每天會看各大電商平臺,如果看到哪些爆款商品又做活動了,也會記錄下來,看我們這邊能不能也相應調整價格。”
正在選購的消費者顧女士告訴記者,雙11“剁手”已成習慣,如果線下比線上價格便宜,她肯定會選擇線下,畢竟能馬上帶回家,不需要經過快遞的等待過程。
作為比價師,雙11結束后,是不是工作就結束了呢?侯彼得說,平日里他的工作是樓層管理,比價師這種新的職業形態,確實只是在大型促銷節點才出現。大促結束后,他就會恢復日常工作,到了下一次大促,比價師就又會“重出江湖”了。
業內人士表示,雙11競爭更加激烈,傳統零售企業也越來越重視這個商機,線下比線上價格便宜也不足為怪。比價師的出現,其實是為了更好搶灘零售市場。(文章由
石家莊網站建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