齟齬已久的騰訊和今日頭條,終于要法庭見了,互訴涉嫌不正當競爭。前者要求道歉并賠償1元,后者同樣要求道歉,并賠償9000萬元。 流量在哪里,口水就在哪里。時間在哪里,競爭就在哪里。至于誰比誰更委屈、誰是小白兔,搞這種人設,策略而已,認真你就輸了。
齟齬已久的騰訊和今日頭條,終于要法庭見了,互訴涉嫌不正當競爭。前者要求道歉并賠償1元,后者同樣要求道歉,并賠償9000萬元。
流量在哪里,口水就在哪里。時間在哪里,競爭就在哪里。至于誰比誰更委屈、誰是“小白兔”,搞這種人設,策略而已,認真你就輸了。騰訊說頭條內容低俗,頭條說騰訊游戲害人,都是奔著對方的七寸去的,都是隔空遞刀,讓監管部門“為江湖除害”。群眾雖然忙著吃瓜,眼睛卻也不飄。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雖然微信和今日頭條的市場細分八竿子打不著,王不見王,可是歸根結底,爭奪的是用戶的時間。直白地說,沉迷得越久,錢賺得越多。這話未必“政治正確”,卻是“市場正確”。
焦慮常有。哪怕騰訊的流量優勢如此巨大,但今日頭條和抖音稍成氣候,自己也是坐臥不安,“夢想”包袱太重。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用戶的時間就那么多,此起彼伏,格局不大的人,總覺得這就是零和博弈,就是“修昔底德陷阱”,不是你跪下,就是我跪下。今日頭條也免不了被人說“碰瓷”,疑鄰盜斧,“總有刁民想害朕”。摩擦,摩擦,有時候也是魔鬼的步伐。
巨頭往往難以改變,能跳舞的大象是少數。從QQ到微信,騰訊已屬難得。即便如此,也在眼皮底下,眼睜睜看著短視頻成為別人的船票。沒有人能夠捕捉到所有的市場革新時刻,能夠提供一勞永逸的產品。閉環和護城河,甚至是所謂的生態系統,俱是一廂情愿的烏托邦。強國請服,弱國來朝,在流動的資本和市場面前,不堪一擊。
前段時間,互聯網巨頭言必稱閉環,給壟斷換個馬甲,給帝國些許底氣。現在閉環不提了,因為誰都不是吃素的,哪怕一個桌上吃過飯,該翻臉時就翻臉。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王興和程維撕了,也不差Pony和張一鳴。事實上,所有醉心于營造閉環和護城河的夢想,都是與全世界為敵。大洋那邊的馬斯克就一萬個瞧不上護城河,巴菲特稍一較真,他立馬也要做糖果了。
微信是個好產品,抖音也是個好產品,可是用戶想要更多的好產品,而不是“二選一”。花無百日紅,產品也一樣,在開放的競爭社會里,選擇越來越多才是常態和常識。定于一尊的想法,還停留在中世紀。
好在,從3Q大戰到“頭騰大戰”,以及漸漸從幕后走向臺前的阿里騰訊之間的雙寡頭競爭,中國互聯網從來就不缺乏競爭。競爭是個好東西,只要競爭存在,盡管“盤外招”大量存在,盡管伴隨著“權力的游戲”,我們也對中國互聯網的明天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