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騰訊領投趣頭條,趣頭條的估值上升到了16億美元,這家被譽為2017年信息流領域黑馬的新聞客戶端,便成了當紅辣子雞。 什么農村包圍城市、消費降級、內容下沉、網賺模式以及讀新聞的顛覆性模式,一骨腦地貼在了趣頭條上。 然而,無論趣頭條和自媒體們如何
自從騰訊領投趣頭條,趣頭條的估值上升到了16億美元,這家被譽為2017年信息流領域黑馬的新聞客戶端,便成了當紅辣子雞。
什么“農村包圍城市”、“消費降級”、“內容下沉”、“網賺模式”以及讀新聞的“顛覆”性模式,一骨腦地貼在了趣頭條上。
然而,無論趣頭條和自媒體們如何包裝,都無法掩蓋通過新聞垃圾來制造垃圾流量的本質。
皇帝的新衣總會有**被天真的孩子戳穿。
在2017年極光大數(shù)據(jù)(這個大數(shù)據(jù)有時大得離譜)公布的移動互聯(lián)網行業(yè)榜單上,趣頭條的日活增長和滲透率都排進了前十,日活超過了800萬,而在趣頭條的軟文中,到2017年底,日活用戶超過了1000萬!
2016年6月上線,2017年便進入了新聞客戶端前十,累計用戶超過7000萬,在今日頭條和門戶新聞客戶端壟斷的新聞客戶端市場,趣頭條的這種生猛,你不由得不相信,趣頭條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
趣頭條贏了,各“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公司也贏了,于是在騰訊的帶領下,一批風投蜂擁。
于是市場上就出現(xiàn)了幾十款通過“看”新聞賺零花錢的客戶端,儼然是一種新互聯(lián)網風口將至的景象。
客觀而言,趣頭條的興起,源于其從產品初期設計的“補貼+收徒”模式,這是趣頭條粉飾的說法,在媒體的解讀中,一般表述為“網賺”模式。
網賺模式其實并不新鮮,即在產品層面用現(xiàn)金激勵引導用戶行為,讓用戶能夠通過既定的行為得到真金白銀。盡管采用“網賺”模式做產品推廣的企業(yè)很多,但都沒有象趣頭條這樣做得“**”!
在趣頭條上,網賺類型的行為不僅有注冊得金幣、簽到得金幣、閱讀新聞得金幣、邀請朋友注冊得金幣(收徒)、分享新聞鏈接到朋友圈得金幣等等,幾乎涵蓋了用戶在APP上的所有行為。
注意在趣頭條上,金幣是可以換成貨幣的,這種可能源于由盛大“開創(chuàng)”的國產游戲中玩的把戲,在幾乎葬送了中國游戲產業(yè)后,現(xiàn)在讓兩位“盛斗士”完美地復制到了新聞客戶端領域,借尸還魂。
這是趣頭條的法寶,也是趣頭條的原罪。
許多互聯(lián)網公司在產品推廣期,會采用用戶分享獲益的方式,但把用戶的信息消費行為變成“網賺”行為,趣頭條確實是**家。
至于趣頭條收徒行業(yè)和分享獲利行業(yè)涉及到傳銷問題,已經有許多媒體人論證過了,這里不再多說。
在“網賺”模式下,嚴格意義上講,趣頭條根本就不是什么新聞客戶端,在各種利益誘惑下,趣頭條的用戶使用趣頭條的過程,賺錢是**位的,至于趣頭條提供什么內容,倒并不重要了。
那么趣頭條的“新聞客戶端”到底提供了什么內容呢?
從趣頭條的內容分類或者說頻道來看,除了*吸引眼球的娛樂、養(yǎng)生、健康、軍事外,還有一些育兒、科技等并不熱門的分類,整體上內容分類的細化程度比頭條等新聞客戶端差了很多。
在實際使用中,無論是哪個頻道或內容分類,每刷新一次更新十條信息,會出現(xiàn)兩至三條廣告,內容除了過了夜的“雞湯”外,更多的是一些下三路的內容。這也并不奇怪,在趣頭條的邏輯中,用戶是閱讀賺錢的,在這個用戶行為中,對用戶而言,只要看過內容就足夠了,看什么其實并不重要,因為閱讀和賺錢永遠是兩件事。
而趣頭條的廣告也非常有趣,除了接入了淘寶和百度的廣告搜索外,還有一些疑似莆田系的醫(yī)療廣告和一些類似很久以前的“電視購物”的廣告,有趣得很。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更有趣的是,在趣頭條上出現(xiàn)的一些新華社、北京晨報、中國網等一線媒體的帳號,但非常奇怪的是這些媒體帳號多數(shù)竟然沒有媒體的Logo,個別的號有頭像,但卻并非媒體常用的Logo。
事實上,當運營手段變成運營目標時,出什么樣的妖蛾子都不要奇怪。
當獲取知識或信息不再是閱讀的目的,趣頭條的資訊或者新聞便成了垃圾。
而與此同時,趣頭條生產的新聞垃圾,能帶來的只有垃圾流量,而非有價值的信息擴散。
當用戶在被收徒和“閱讀”收錢綁架了閱讀行為時,其“閱讀”過程,必然是為了完成系統(tǒng)所要求的數(shù)量和時間,至于閱讀什么,通過閱讀獲得什么信息,其實早就不是用戶關注的方向。
所以趣頭條,把新聞或者說資訊的公眾傳播變得毫無價值,而由此產生的流量本身也不再具有信息或智能傳播的價值。
從這個意義上講,趣頭條確實夠顛覆的,它顛覆了信息在公眾化渠道傳播過程中帶來的信息或知識擴散價值,也正在摧毀著人們對知識的偏信仰。就像當年盛大和巨人一起,通過道具收費的方式一樣,徹底摧毀了中國游戲業(yè)的生態(tài),其余毒今天依然存在。
趣頭條的躥紅,正在“下沉市場”的遮羞布下,帶偏信息流行業(yè),至少騰訊的入股說明了,作為信息流產品的用戶量**的騰訊,有些按捺不住了。
無論是信息流還是新聞客戶端,其根本解決的是用戶獲取資訊和新聞的需求,如果把用戶的這種基本信息消費需求變成獲取用戶的手段,則整個產品形態(tài)就不具備新聞客戶端的價值。
有媒體稱,趣頭條的模式“沒錯,他們的時間和生命不值錢,是我們給了他們幸福感”。
這就是趣頭條“農村包圍城市”的真相嗎?
事實上,在趣頭條邏輯里,通過一種看似為用戶分錢的模式,提高三四線城市用戶對自己垃圾內容的粘著,從而提升其廣告的有效展示率,這很容易讓人想到,黑客眼中的肉雞。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就是趣頭條眼中的肉雞。
通過經濟和文化的不對稱,用技術優(yōu)勢來奴役中國三四線城市的用戶,還是給他們帶來“幸福感”!這是哪門子的邏輯?
同樣,趣頭條不僅僅只是在“收徒”這種傳銷模式上在透支公眾的信任,更大的問題在于從產品的用戶定位和產品形態(tài)上,從誕生就帶著強烈的文化歧視,帶著想收割中國三四線用戶信息消費不充分帶來的對信息價值判斷的誤導。
中國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他們有消費高質量信息產品的權利,而不僅僅只是趣頭條捆綁每個人心中的弱點,進而在低俗信息中為趣頭條們謀利。
當一款新聞客戶端類產品從開始就沒有想去傳遞信息或者知識的價值,而是去顛覆人們對知識的基本信仰,同時讓垃圾流量去侵占和浪費社會和用戶資源,這不僅僅只是惡俗的問題或者運營模式的問題,是徹徹底底的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