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on發布了2017年網絡安全報告。消費者對自己的網絡安全能力過度自信,這使他們更容易受到網絡犯罪分子的攻擊。 2017年,20個國家9.78億人受到網絡犯罪的攻擊。 過去12個月,44%的消費者曾受到網絡犯罪的影響。 最常見的網絡犯罪包括:設備受到病毒或其他
Norton發布了“2017年網絡安全報告”。消費者對自己的網絡安全能力過度自信,這使他們更容易受到網絡犯罪分子的攻擊。
2017年,20個**9.78億人受到網絡犯罪的攻擊。
過去12個月,44%的消費者曾受到網絡犯罪的影響。
*常見的網絡犯罪包括:設備受到病毒或其他安全威脅感染(53%);借記卡或信用卡詐騙(38%);賬戶密碼被泄露(34%);未經授權訪問或黑客入侵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帳戶(34%);網上購物騙局(33%);點擊欺詐電子郵件導致敏感信息泄露(32%)。
2017年,全球網絡犯罪受害者損失1720億美元,平均每個受害者損失142美元,而且需要三個工作日來處理善后事宜。
Norton發現網絡犯罪受害者有三個共同特征:
多網絡安全能力過度自信。44%的消費者經歷過網絡攻擊,但是39%的受害者相信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和數據,3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成為網絡犯罪受害者的風險很低。喜歡使用多種設備。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在網絡犯罪受害者中,超過1/3同時擁有一部游戲主機和一部智能設備(37%),相比之下,非受害者的指數只有28%。有聯網家居設備的受害者是非受害者的兩倍。
忽視基礎。網絡犯罪受害者更喜歡使用新的安全技術,如指紋識別(44%)、面部識別(13%)、手勢密碼(22%)、個人VPN(16%)、語音ID(10%)和雙重身份驗證(13%),但是20%的受害者所有在線賬戶中使用相同的密碼,58%至少共享一個設備或帳戶密碼。相比之下,非受害者中的這兩個指數只有17%和37%。
從年齡來看,各世代都無法拜托網絡犯罪的影響:千禧一代是技術*精湛的一代人,但是由于密碼管理不當的簡單的原因,60%的消費者在2017年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嬰兒潮一代是*安全的,盡管他們也會犯做。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嬰兒潮一代由于網絡犯罪平均損失167美元,是所有年齡段中**的,比全球平均水平高15%。
調查發現人們對網絡犯罪的定義存在很大差異。例如,1/4的消費者認為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閱讀某人的電子郵件有時是可以接受的(26%);21%的消費者認為使用虛假電子郵件或其他人的電子郵件來識別是否在線是可以接受的等。
盡管受到網絡攻擊,消費者仍然信任管理個人數據和信息的機構,但是他們卻越來越不相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