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了解阿里巴巴歷史的人來說,位于杭州西湖區文一西路176號的湖畔花園,有著特殊的意義。 即使已經無數次面對媒體講述初識無招與釘釘團隊的故事,但談到共創,杭州康帕斯科技公司CEO 史楠依然興奮,時隔三年,他依然記得釘釘創始團隊成員如何用兩個月在康
對于了解阿里巴巴歷史的人來說,位于杭州西湖區文一西路176號的“湖畔花園”,有著特殊的意義。
即使已經無數次面對媒體講述初識無招與釘釘團隊的故事,但談到“共創”,杭州康帕斯科技公司CEO 史楠依然興奮,時隔三年,他依然記得釘釘創始團隊成員如何用兩個月在康帕斯蹲點辦公,*終把實地考察得來的對考勤業務的理解,融入釘釘的產品設計中。
“共創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化工程,有詳細的規則和要求,每次釘釘有新員工過來,我都會分享我*初是怎么做的;從客戶的角度怎么看釘釘;以及怎樣把共創落到具體的項目中。”史楠對
石家莊網絡優化說到。
直至今日,康帕斯依然在近50個項目中和釘釘堅持共創,在史楠辦公室門口的天頂上,就掛著一臺釘釘新出的智能通訊中心 C1。
總部位于杭州的重慶火鍋品牌“川味觀”是釘釘的另一家共創企業,當釘釘 C1 智能通訊中心產品經理 櫻木通過多日的調研、訪談、蹲點觀察后,得出了這家公司在日常辦公使用網絡時遇見的三個問題:公司內有線網絡與無線網絡同時使用非常不方便;無線網絡經常無法連接打印機等設備進行辦公;網絡不穩定經常遇到斷網、有網絡也無法登錄等狀況。
這樣的網絡問題幾乎出現在所有中小企業內部,而在 C1 的設計中,櫻木也將共創企業出現的問題逐一落實在產品功能中:比如將釘釘組織關系網與 C1 路由的網絡打通,一臺 C1可與256個設備相連,員工與訪客都可以自動聯網,取代了過去密碼登陸環節;還有針對特定時期、特定端口的網速提升功能,比如雙十一期間某公司電商部門對網絡需求變大,C1可設置該部門網速的提升等。
對于釘釘來說,“共創”不僅可以根據觀察企業內部的組織性需求,解決諸如連網難,網速慢的通識性問題;還能關注到更細枝末節的員工個體行為,*終反饋在產品內。相較于今年5月推出過的指紋識別考勤機智能前臺 M1,在**升級的智能前臺 M2 中,新增了“人臉識別”,能夠實現3米距離、0.6秒極速、*多五人同時行進間識別的功能。
這一新版考勤機的迭代就源自釘釘團隊蹲守工廠“共創”后的發現,負責帶隊整個硬件項目的釘釘統一通訊 VP 易統告訴
石家莊網站建設,由于按照工時計算薪酬,工廠的工人們比其他企業員工有更強的打卡需求;又由于工廠的體力勞動偏多,工人們的雙手磨損情況較重,因此,傳統的指紋打卡機并不能有效支持工廠里的打卡環境,而支持人臉識別的多人實時打卡 M2 智能前臺,則同時契合了各種行業下的考勤方式。
釘釘為什么癡迷于造硬件?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解決考勤入口的 M1/M2,還是管理企業 WiFi 網絡的 C1,以及可以快速實現異地會議投屏的 FOCUS,釘釘在產品設計中有意大幅降低了操作難度,每一款硬件都可以由前臺行政在五分鐘之內布置完成。
這體現了釘釘從軟件到硬件一以貫之的底層邏輯,即:縮小與大企業在管理方式上的距離。在無招看來,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差距體現在兩端。一端是硬件,諸如投屏一類的產品,大企業可以采購很好的視頻會議系統,但小企業卻要手忙腳亂地自己拼裝投影儀、大屏、電腦,所以釘釘上線了 FOCUS;另一端則是軟件,員工在釘釘內部實時進行審批、日志、考核,目的就是為了讓企業內部組織更加透明化、扁平化。
在2008年左右,馬云曾為阿里巴巴制定過一套基于創新的“履帶戰略”,他希望阿里成為跨過三個世紀,生命力達102年的公司,當任何一個業務在三年內從鼎盛轉衰之際,其他業務要接棒,以拉動公司步履向前,而2014年誕生的釘釘,也正是基于這一創新戰略的排兵布陣。
釘釘也的確在阿里內部得到了相當的資源優待。在公開材料中,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2015年5月釘釘2.0版本發布后,釘釘市場部負責人克琳曾提到,年初向阿里巴巴集團申請項目費用的時候,還擔心集團給釘釘下任務指標,*終看到“勿忘初心”四個字的批復,并拿到了項目費用。
不可否認的是,釘釘仍然處在需要資本持續投入的建設階段,在阿里11月初**發布的季度財報中,釘釘的營收與高德地圖等創新業務放在一起展示,該業務組合在今年第三季度中收入為8.87億元,同比增長27%,但利潤虧損了14.56億元。
細數目前釘釘的收入來源,包括在天貓等渠道上架的幾款均價 1000 左右的硬件產品、售賣與聯通合作的企業通訊電話卡、與平臺上其他第三方開發者的分成等,可以看出,與企業服務領域主打大客戶收取高昂服務費的邏輯不同,釘釘的用戶主要是 2000 人以下的中小企業,而釘釘的目標也是基于共創得來的企業需求,不斷提升產品體驗,擴展業務邊界,吸引并留住國內 4300萬企業使用釘釘辦公。
這樣的規劃也與阿里巴巴*初成立淘寶的思路相通。時至今日,在淘寶上開店也并不收費,但隨著平臺上商家與消費者資源的聚攏,阿里巴巴已憑借對流量的經營成為市值近 4900億 美元的巨頭。而在硬件之外,釘釘也正逐漸開放軟件內的其他入口,在滿足企業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探索商用的可能性。
盡管 HR SaaS 在中國企業服務領域已成紅海,相關的產品諸如北森、拉勾人事云、薪人薪事、Moka 等已經層出不窮,但在釘釘與共創企業的調研中,依然發現大量中小企業的員工管理仍處在紙質化辦公時代,而釘釘的智能人事通過與前端的考勤硬件直接打通,免去了行政手工收集材料、算考勤的成本。根據釘釘核算,一家100人規模的企業,一年可以因此節約成本6萬元。
這樣來看,從 IM(即時通訊)起家的釘釘正在發揮通用型軟件橫向擴展的趨勢。而在利用軟硬件一體化的服務將企業留住后,釘釘也開始逐漸和天貓、飛豬、阿里醫療打通,分別為企業采購、差旅、員工健康管理提供入口。
釘釘的價值觀
隨著業務的拓展與用戶量的攀升,釘釘與無招團隊在忙于解決企業需求,完善產品功能以外,也不得不思考釘釘的定位,與這款產品背后的價值觀。
在無招看來,釘釘的每一步規劃并沒有太過復雜的邏輯。所有的產品迭代、軟硬化一體的布局,都是因為現有的產品形態無法解決企業問題,釘釘團隊要做得,一是堅持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使命感”,二是走進企業,防止“YY”。
而面對媒體有關盈利前景、商業計劃方面的問題,無招甚至有些無奈。他將釘釘團隊比作《士兵突擊》里的王寶強。“你問許三多(王寶強飾演的角色),你參軍干什么,他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沒有地方可去。我們做硬件也是,因為很多企業場景下純軟件解決不了問題,又沒人和我們一起干,只能我們自己干。”無招說到。
但無招也有他必須堅守的價值觀。和微信用朋友圈、公眾賬號黏住用戶的方法不同,釘釘的產品功能中,包含“DING 一下”、已讀回執等功能,有時會讓用戶產生脅迫感,這甚至讓不少員工對釘釘造成誤解,認為“這就是一款幫助老板監視我們的軟件”。
“釘釘是****個尊重員工隱私的企業級產品。”無招表示。由于釘釘絕不允許企業管理者察看聊天記錄與員工定位,為此,釘釘甚至拒絕了很多大客戶的定制化需求,而在其他企業服務軟件中,此類數據都被開放給企業。
釘釘為什么癡迷于造硬件在產品發布前一個月,無招興致勃勃地向他的好友、劉湘明展示他的成果。劉湘明看到擺了一桌子的硬件,問他:“你還記得之前我們一直在討論釘釘的邊界在哪里?你們是不是太膨脹,做的事情太多了?”無招說:“沒有,我們的使命是提升中小企業的管理效率,但是發現很多硬件功能的缺失,使得很多中小企業的業務和管理行為無法在線,市面上也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我們只有自己做。”在無招的心目里,釘釘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軟件,更是一個承載使命的平臺。軟件是達成目的的一個手段,硬件其實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