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金融安全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習近平還就維護金融安全提出6項任務,強調要重點針對金融市場和互聯網金融開展全面摸排和查處。
2017年注定成為金融業強監管年,今年以來,一行三會集體出動,密集發文進行規范,對各領域的風險進行排查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成為監管整治的重中之重。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曹興權接受
石家莊網絡優化采訪時表示,從市場層面看,利益驅動下金融交易的創新沖動,互聯網的開放性與創新性又在技術的層面上支持金融交易的創新。所以,金融+互聯網后,有了金融市場的創新二次方。互聯網背景中,金融市場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各種理財產品不斷涌現出來。這些理財產品,多是以P2P、股權眾籌、傘形信托、各種沒有經批準的金融產品交易系統、互助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形式出現的。
從行業來看,深圳前海匯聯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嘻牛基金)總經理左惟揚告訴
石家莊網站建設,互聯網金融是金融安全的一部分,更是和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以及**金融安全息息相關。嘻牛基金是獲證監會發牌、受浦發銀行資金監管的正規金融機構,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將資金安全與信息保障放在首位,做好風控。
左惟揚表示,互聯網金融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平臺安全意識相對薄弱,很容易遭受金融黑客的攻擊、存在系統漏洞、用戶信息泄露等等金融威脅。特別是近兩年,各類風險案件呈現高發態勢,對于客戶資金安全乃至整個金融安全造成了一定影響。
曹興權表示,從監管角度看,金融市場應是有序發展,一方面系統風險要可控,要求償付能力監管跟上;一方面金融交易行為應是公平的,要求有效保護客戶特別是金融消費者的利益。但是,金融+互聯網后的金融市場在這兩個方面都面臨嚴重挑戰。在系統風險防范的償付能力監管方面,很多創新金融產品規避了此類監管要求,比如銀行表外業務中的理財產品、證券公司的委托理財產品。在交易行為監管方面,很多金融與類金融服務機構開發出復雜的金融產品銷售給投資者時,欺詐銷售的情況比較嚴重。投資者欺詐本屬于市場交易問題,但在特定場合可能演化成社會問題。
就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安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程華表示,任何一種金融創新都存在一個創新、擴張、風險暴露、然后監管規制、達到有序的過程。關于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安全,有兩點需要注意,**是互聯網環境下網絡效應和羊群效應的強度更大、速度更快,因此日常追蹤、預警是必要的。第二,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有自己的特色,安全防范和監管都需要根據國情來進行,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一定是一個邊創新、一邊建立行業秩序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