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和互聯網巨頭戰略合作,往往是給融資埋下的伏筆。在與螞蟻金融旗下的芝麻信用在上海、杭州等地合作信用解鎖之后,4月22日ofo宣布獲得螞蟻金服戰略投資,雙方將在支付、信用、國際化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化戰略合作。這一融資或將加速共享單車大戰結束。
創業公司和互聯網巨頭戰略合作,往往是給融資埋下的伏筆。在與螞蟻金融旗下的芝麻信用在上海、杭州等地合作“信用解鎖”之后,4月22日ofo宣布獲得螞蟻金服戰略投資,雙方將在支付、信用、國際化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化戰略合作。這一融資或將加速共享單車大戰結束。
理論上來說,一切上規模的互聯網市場,都會是阿里和騰訊這兩家中國超級互聯網巨頭覬覦的蛋糕,“兩馬戰”早已蔓延在互聯網的各個重要領域,甚至打到海外市場。眼下模式不清晰的共享充電寶都成為資本的香餑餑,模式清晰、擴張迅速、市場巨大的共享單車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互聯網肥肉”。
共享單車大面積出現在街頭是*近半年才出現的事情,由于其展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在融資能力上成為資本寒冬的一股暖流。在ofo獲得螞蟻金融投資之前,它與另一個共享單車巨頭摩拜均在一年多時間內完成6輪融資,這一速度打破全球共享經濟的融資記錄。而在螞蟻金服投資ofo之前,阿里在共享單車市場并沒有什么好牌。
去年騰訊對摩拜單車進行了投資,并在微信支付、微信掃碼開鎖、微信限時推廣、微信小程序等領域與之打通。ofo在去年引入的戰略投資方是滴滴以及滴滴的早期投資者。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今年3月,阿里在共享單車市場下注:螞蟻金服出手投資了永安行,但永安行不論是從用戶數、單車數還是城市數來看距離ofo和摩拜單車都有距離。螞蟻金服投資ofo,意味著阿里在共享單車市場終于有了一張**,共享單車正式進入“兩馬戰”時代。
ofo和螞蟻金服雙方都沒有公布這一輪投資的具體金額。因為對于ofo來說,引入螞蟻金服的投資,戰略價值大于財務價值。
ofo的財務融資上步伐已足夠快,不差錢之后財務融資不是當前的重點。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在今年3月ofo完成了4.5億美元的D輪融資,比摩拜同期的3億美元高出50%。還有,ofo創始人戴威日前對外表示,ofo日收入近千萬元,收入全部來自分時租賃的租金,明年將實現全面盈利,擁有穩健現金流能力的ofo對于財務融資的需求并不迫切。
從彈藥儲備和消耗來看,距離D輪融資2個月不到,并且明年會實現盈利的ofo沒有財務融資的迫切需求。引入螞蟻金服融資,不是為了補充彈藥而是戰略結盟。螞蟻金服以及阿里巴巴投資ofo本身就有很強的背書價值,更重要的是,在業務層面ofo與螞蟻金服有很多整合空間,兩者可以一起玩兒出很多花樣。
除了用戶入口、便捷支付、消費金融這幾個重點能力之外,相對于微信與摩拜單車的合作,ofo和螞蟻金服還有更多整合空間。
一個是個人征信。螞蟻金服的個人征信與ofo結合做免押金騎車,可以解決眼下共享單車行業的押金監管問題。ofo與中信銀行合作押金托管一定程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沒有什么押金管理辦法比免押金更有效。對于螞蟻金服來說,投資ofo不只是多了一個它正在大力布局的線下支付場景,還得到了一個個人征信的黃金場景,可以滿足其構建無現金社會和信用社會的目標。
還有一個是國際化。中國互聯網公司都會成為全球化公司,不只是BAT等巨頭在全球化,創業公司也在嘗試。共享單車ofo就是代表,其已進入新加坡、美國等海外市場。螞蟻金服也在積極地布局全球化,在海外的投資、場景和生態布局上都已全面展開。
其先后投資了印度版支付寶Payt、韓國互聯網銀行K-Bank、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Mynt、印度電子支付公司Paytm、與印尼傳媒巨頭Emtek合作成立合資支付公司;打通了全球200多個**和地區資金渠道,跟200多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奪得了日本羅森便利店、歐洲米蘭、慕尼黑、赫爾辛基機場免稅店、意大利商鋪等支付場景。ofo會成為螞蟻金服在海外的移動支付場景,反過來螞蟻金服的全球布局也可加速ofo全球化。
不論是個人征信還是全球化上的整合空間,ofo與螞蟻金服都比摩拜+騰訊更大。
ofo或成下一個滴滴,共享單車兩馬戰很快就會結束?
共享單車大戰也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共享出行大戰,騰訊和阿里分別撐腰滴滴和快的,*終結局是滴滴合并了快的,騰訊贏得了這場出行游戲。不過,在共享單車領域結局可能會反過來——ofo更像當年的滴滴。
在融資進程上,ofo上一輪融資即D輪融資金額已超過摩拜單車。當時摩拜的投資方在朋友圈發聲,稱ofo此輪融資多為老股東“再頂一下”,還質疑融資金額遠遠低于4.5億美元。這樣的口水戰并無意義。現在ofo率先完成D+輪融資,融資再快一步是客觀事實。更重要的是,ofo的戰略支撐者更多,這次得到了阿里“撐腰”,上一個戰略投資方滴滴本身就是中國互聯網排名前10的巨頭(與網易爭奪第六,僅次于BAT、螞蟻金服和京東),并且滴滴是騰訊投資,ofo和騰訊有間接資本關系,可以認為,中國前六互聯網巨頭阿里、騰訊、螞蟻金服和滴滴都已在給ofo撐腰。企業都是見風使舵,巨頭不大可能將自己捆綁在一個創業公司身上,全面布局再挑選**選手是一個合理路徑,今年上市的SnapChat也曾先后獲得來自騰訊和阿里的投資。
在市場份額上,早前有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ofo已占據共享單車市場51.2%的份額,位居行業**。前幾天,獵豹智庫發布權威報告,ofo占據共享單車行業**。這些報告我認為有一定參考價值,雖然摩拜進入城市早,然而,ofo的后發優勢明顯卻是不爭事實。
ofo從校園市場出發,更晚進入城市,之前摩拜單車已經取得先發優勢,但ofo在短時間追了上來。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去年下半年啟動百城戰略,原定于年底進入100個城市的目標有望提前完成,眼下城市覆蓋數、單車投放量上領先同行。同時,ofo率先宣布2017年盈利的時間點,率先實現押金托管。之所以ofo能奮起直追,一個關鍵原因是其基于校園擴張的獨特路徑所形成的城市資源積累、與眾不同的社會化連接模式。ofo接連不斷地與華為、中國電信、富士達等各方伙伴戰略合作,展現出強大的資源調撥能力。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從產品、營銷和公關層面來討論ofo或者摩拜的優劣勢意義不大,因為這些不同可以通過產品的迭代、團隊的優化來改進。有人說現在ofo和摩拜單車要PK的是,誰不先犯錯誤,對此我也不認同,共享單車不是要熬死對手的持久戰,而是攻城略地的閃電戰,商業模式和資源調撥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這兩點上ofo優勢明顯,剛剛爆發的共享單車兩馬戰距離結束已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