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改變全世界的論調是既定的事實,前者對世界的改變是方方面面的。而具體來看,互聯網企業數量一致呈現不斷增長態勢,人人都想成為那個依托互聯網而一夜暴富的幸運兒。因此,在國內為互聯網企業提供全套軟硬件服務的互聯網創業園就已經扎堆出現。 地產商
互聯網改變全世界的論調是既定的事實,前者對世界的改變是方方面面的。而具體來看,互聯網企業數量一致呈現不斷增長態勢,人人都想成為那個依托互聯網而一夜暴富的幸運兒。因此,在國內為互聯網企業提供全套軟硬件服務的互聯網創業園就已經扎堆出現。
地產商之所以瘋狂上馬互聯網產業園,除了能夠從互聯網企業身上“薅羊毛”以外,還有一個“小心思”:借助互聯網創業園這一高大上的地產圈子,來推動周邊房價,進而讓自己能受益更多。那么層出不窮的互聯網創業園,真的讓地產商的“小心思”成真了嗎?
影響周邊房價重要因素!互聯網企業成左右手
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互聯網企業扎堆的地方房價一般都比較高。其中,巨頭、創新互聯網企業聚集的硅谷,房價更是不忍直視。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自從2012年初觸底反彈到去年4月,硅谷住宅價格漲幅已達73%,比美國**住宅漲幅高出一倍不止。硅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都市圈房價中位數為110.8萬美元,而美國房價平均中位數僅為18.35萬美元,甚至就連租金也高得嚇人。
巨頭互聯網企業的中高層軟件工程師,平均年薪在11.5萬美元到16萬美元之間,在公司附近租一套一居室的公寓每月房租在2700美元到3500美元之間,差不多是稅后月薪的一半。數據顯示,Airbnb員工為了住得離公司近需要花53.7%的月薪,Square員工為53.7%,Stripe員工為52.1%,Uber員工為48.3%,Twitter員工為43%,Slack員工為42.1%。在高房租之下,連谷歌員工都得在公司搭帳篷、睡在廂式貨車里來省下房租。
而在國內,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互聯網企業聚集的深圳南山區房價一直呈現恐怖的增長態勢。從整個深圳市來看,201年一年深圳市房價就從2014年底的的29577元/平方米漲至**點的56149元/平方米,漲幅高達90%。深圳成為房價漲幅**的城市是,領漲**房價15個月之久,遠超北京、上海。而去年7月,深圳南山區新房均價高達9.3萬元/㎡。這其中,固然有多重因素推動房價上漲,但互聯網企業的聚集也是不可忽視的一方面。
入侵!“僵尸”互聯網企業殺入三四線城市創業園
互聯網企業對房價的推動力量顯而易見,精明的地產商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真正的“招財貓”。再加上政府政策、補貼的多方位支持,以聚集互聯網企業為目的,形成統一產業鏈并取得規模化效應的互聯網創業園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隨著**各地互聯網創業園數量的增多,原本已北上廣為創業核心的格局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其中一個很明顯的特征是,很多互聯網企業開始殺入二三線,乃至三四線城市的互聯網創業園。IT桔子發布的數據顯示,在互聯網創業企業的地域分布上,2016年北上廣集中度較2014、2015年的持續下滑,創業企業在**范圍內的分布更為均衡。
形勢的轉變,主要是雙創浪潮蔓延到更多區域的結果。各地政府相應出臺補貼措施,從資金到政策方面對創業者予以支持。未來隨著更多利好政策的出臺,創業公司的分布會更為均衡,改變目前北上廣一家獨大的趨勢。
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規避北上廣,向其他城市進軍的互聯網創業企業數量雖然越來越多,但很多都只是“僵尸”企業。它們往往是抱著投機取巧的目的,寄希望于一夜暴富,甚至是為了騙取政府補貼,準備撈一把就走。而且因為遠離了北上廣等互聯網創業核心地域,未來成長起來有太大難度。如果**各地的互聯網創業園都是這樣來來走走,并不能真正對周邊房價增長產生持續性的推動作用。
無奈:一個園區也難催生一個牛X的互聯網企業
匆忙上馬、扎堆出現的互聯網創業園,其實還有著很多弊端。*常見的就是園區內配套設施不能夠滿足創業企業的多元需求,自然也就沒有了吸引力。此外,落后的服務與管理、只重基礎建設,忽視后期對互聯網創業企業的培育/指導、缺乏專業的規劃統籌人才等,都是互聯網創業園的軟肋。
從某個角度看,很多互聯網創業園與其他的工業園相比,并沒有真正展現出自己應有的特質,對互聯網創業企業的成長提供不了足夠多的幫助。而這也導致一個互聯網創業園也很難催生出一個牛X的互聯網企業,只能是抱著撞大運的態度期待創業園內有創業企業能夠一舉成名,然后就能將后者鼓吹成成功范例,再去拉攏其他創業企業。
這樣的互聯網創業園已經違背了初衷,地產商也不可能真正受益。要想像硅谷、深圳南山區那樣拉轟,還是先把基礎的軟硬件工作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