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除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春節特別節目《中國聲音中國年》,中國之聲、經濟之聲、音樂之聲、都市之聲等9套節目都有參與,廣播覆蓋中國全境內。節目創新性的加入喊紅包活動,聽眾只需在央廣新聞、中國之聲的微信公眾號上喊出規定的口令,就有機
1月27日(除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春節特別節目《中國聲音中國年》,中國之聲、經濟之聲、音樂之聲、都市之聲等9套節目都有參與,廣播覆蓋中國全境內。節目創新性的加入“喊紅包”活動,聽眾只需在央廣新聞、中國之聲的微信公眾號上喊出規定的口令,就有機會贏取紅包。
今年“喊紅包”活動,央廣與騰訊云合作,應用智能語音技術(AAI),活動數據再創新高:共計發放70萬個紅包,6個小時內參與總人次超過1700萬,**峰值達到每分鐘近16.2萬次互動。這一合作解決了語音識別高并發、高訪問等難題,開啟“互聯網+廣播”新玩法,為傳統媒體注入新能量,帶來更大的想象力。
智能語音助力央廣玩轉“喊紅包”
據本次春節“微信喊紅包”活動的運營服務商fmRADIO8介紹,參與“喊紅包”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廣播節目播出的時候,主持人給聽眾一個語音口令,比如“歡歡喜喜過大年”,聽眾只要將口令用語音發送到微信后臺即可抽紅包。
與“搖紅包”相比,“喊紅包”的識別具有更高的技術難度。用戶發送語音的聲音高低、大小、語速都會影響后臺辨認,對識別技術有很高的要求。這個時候,如果出現訪問失敗、識別出錯的情況,無疑會對參與者造成負面印象,甚至用戶流失。
從技術角度來看,央廣今年選擇騰訊云智能語音作為后端支撐,看中其重業界領先的高識別率,能夠保證“喊紅包”活動的高體驗度。據后臺數據顯示,中國之聲有10萬多人,央廣新聞有6萬多人,平均每人發送了接近100條語音,騰訊云智能語音均準確無誤進行了快速識別。
同時,央廣更看重騰訊云應對大流量,高并發的豐富經驗,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去年的“喊紅包”活動就吸引1552萬人次參與互動,估計今年參與人數會再創新高,因此在做方案時就充分考慮了高并發應對預案。
本次活動,語音處理請求**峰值達到16.2萬次每分鐘,每秒處理語音時長峰值超過9000s,相當于騰訊云語音識別系統1小時可以處理中國之聲1年的廣播量,相比去年訪問峰值更高,需求更大,離不開騰訊云過硬的技術支撐。
“喊紅包”開啟“互聯網+廣播”新玩法
信息爆炸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傳遞的主要媒介,像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都面臨著增長放緩、人才不足等嚴峻的問題。而4G的網絡傳輸速度加快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普及,卻給廣播行業帶來新的機遇:網絡電臺、訂閱式廣播、粉絲電臺直播正在興起,互聯網一些優勢不斷向行業迅速滲透,傳統的廣播正在發生悄然改變。
許多廣播電臺先后開設手機端入口,用戶通過手機便可即時收聽節目,實現了節目前、中、后三種時態的多平臺互動。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央廣這次“喊紅包”的嘗試,可以看作是傳統廣播尋求積極轉變的重要一步,這一活動既解決了傳統廣播單向傳播的問題,實現了用戶深度參與互動,也呈現出一種“互聯網+廣播”的全新形態,賦予廣播電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傳統媒體不需要去做自己不擅長的APP開發,而是應該注重外部成熟資源和技術力量的調用。”
騰訊云智能語音平臺由騰訊云和微信語音團隊共同研發,伴隨微信快速成長,擁有億萬級別用戶服務能力,其語音識別在通用領域中準確率達95%,語音合成MOS值4.4(MOS是指語音質量測試的評分方法,0*差,5分**);聲紋識別準確率高達99%,能夠快速地進行身份的識別和驗證。這些都能夠很好的幫助傳統媒體實現快速的轉型升級,滿足傳統媒體的不同需求。
此次“喊紅包”為廣播行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廣播行業能夠更好的利用互聯網資源與優勢,帶來更多的互動形式,實現與聽眾的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