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要求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對注冊用戶進行基于移動電話號碼等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建立健全用戶信息安全保護機制和全信息內容審核管理機制等。該規定自2
昨天,**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要求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對注冊用戶進行基于移動電話號碼等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建立健全用戶信息安全保護機制和全信息內容審核管理機制等。該規定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1 真實身份信息認證
《規定》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對注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建立健全信息內容審核管理機制,對發布違法違規信息內容的,視情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暫停更新、關閉賬號等處置措施。并提出,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不得制作、發布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應用程序。記錄用戶日志信息,并保存六十日。
此外,對于APP提供者來說,也應依法取得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從事互聯網應用商店服務,應在業務上線運營30天內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備案。
2 收集信息需要明示
《規定》指出,建立健全用戶信息安全保護機制,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用戶同意。同時,依法保障用戶在安裝或使用過程中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未向用戶明示并經用戶同意,不得開啟收集地理位置、讀取通訊錄、使用攝像頭、啟用錄音等功能,不得開啟與服務無關的功能,不得捆綁安裝無關應用程序。
3 設置投訴舉報入口
《規定》要求,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聯網應用商店服務提供者應當配合有關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設置便捷的投訴舉報入口,及時處理公眾投訴舉報。公眾對處理結果不滿意或投訴舉報不暢的,可向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投訴舉報。(舉報網址:“““.12377.“″;舉報電話:12377;舉報郵箱:j″b“°@12377.“″)
背景鏈接
據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目前,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已成為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主要載體,對提供民生服務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應用商店上架的APP超過400萬款,且數量還在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少數APP也被不法分子利用,傳播暴力恐怖、淫穢色情及謠言等違法違規信息,有的還存在竊取隱私、惡意扣費、誘騙欺詐等損害用戶合法權益的行為,社會反映強烈。
釋疑
為何要對APP用戶進行身份認證
**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李京春表示,對注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其實是為用戶提供一種保護機制。用戶在使用APP時需要保護個人隱私,就要進行注冊,擁有賬號并設置密碼,這樣在下次登錄的時候,只有提供這些信息驗證,才能通過登錄。
為何要對APP收集信息加強監管
李京春表示,APP種類繁多,功能、目的也是不一樣的,如服務類、銷售類、娛樂類等。像住酒店需要看身份證一樣,APP同樣也需要用戶信息。這樣做的好處是,如果有個別用戶提供了色情、暴恐等違法違規信息時,可以方便調查取證。但是,假如在用戶不知情下拿走用戶的信息進行不法交易,或者作特殊用途,這樣就侵犯了用戶的個人權益。所以需要進行規范。
為何要保存用戶日志信息60天
李京春說,日志信息就是一些操作行為,比如用戶說的話、寫的字,日志都會保存下來。這些保存可能是應用里原本自帶的功能,由系統自動記錄。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用戶提供一個清朗安全的環境,在不法分子發布涉黃、涉毒等信息時,便于調查取證。
APP資源龐大如何保證來路正規
李京春表示,《規定》提出,必須查到上架的APP商品,提供者必須提供實名審核。針對的是可能出現的用虛假或套用他人信息提供APP的行為。這些APP可能擾亂社會,傳播有害信息,甚至是故意上傳木馬病毒,套取用戶信息。為防止在進行制裁打擊時,出現取證困難找不到人的情況,必須要求APP提供者實名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