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越來越忙,自己做飯的頻率也越來越低,從來都是點外賣或者去餐廳,永遠只有那么幾個口味。有的人天生不愛做飯,而有的人以自制美食為樂。比如許許多多的家庭主婦,退休在家的大爺大媽,都是多年老廚師。 一邊是想吃上可口自家菜的上班族,一邊是閑置的
年輕人越來越忙,自己做飯的頻率也越來越低,從來都是點外賣或者去餐廳,永遠只有那么幾個口味。有的人天生不愛做飯,而有的人以自制美食為樂。比如許許多多的家庭主婦,退休在家的大爺大媽,都是多年老廚師。
一邊是想吃上可口自家菜的上班族,一邊是閑置的廚房和賦閑的廚師,如果利用互聯網把雙方連接起來,會發生什么?這就是CEO唐萬里在2014年創辦“回家吃飯”的初衷。
雖然外賣App早已紅海,但多屬于B2C類型,賣家來自傳統店面餐廳,這種App對用戶意義只不過是少走了幾步路。“回家吃飯”屬于C2C平臺,優勢在于多樣性和人情味。就好像打開了一扇美食的大門,品嘗之前從未嘗試過的口味。
“回家吃飯”不僅是一款App,還是體驗當地風情的窗口。高手藏于民間,你不僅可以吃到5星級大廚在自家的烹飪作品,也能體驗到街坊老北京親手炒出來的地道美食。
作為平臺型的產品,“回家吃飯”在為白領提供美食的同時,也成功幫助業余廚師創收,經過實名認證并通過衛生資質審核的廚師,月收入**可過萬元。而且,作為一款具備旅游屬性的創新美食平臺,臺灣以及美國德國等地也已經開始出現模仿者。
“回家吃飯”創始人唐萬里曾供職于阿里,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在2014年曾有過一次不成功的創業經歷,后來在共享經濟如火如荼的時候自然聯想到廚房共享的點子,經過兩年發展,已經把產品運營到北上廣以及深圳和杭州,注冊用戶數百萬,廚師用戶也超過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