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體育在北京召開了戰略發布會,宣布將與剛剛收購的體育媒體服務公司MP&Silva 以及光大證券合作,從體育版權、內容、互聯網服務和VR幾個方面切入體育產業。同時還發布了暴風體育超級手機APP,上線暴風體育官網及暴風影音體育頻道。
在巨頭、視頻網站們紛紛入局體育產業一年多之后,以播放器起家的暴風也來了。
石家莊網絡優化消息,4天前剛剛成立的暴風體育在北京召開了戰略發布會,宣布將與剛剛收購的體育媒體服務公司MP&Silva 以及光大證券合作,從體育版權、內容、互聯網服務和VR幾個方面切入體育產業。同時還發布了暴風體育超級手機APP,上線暴風體育官網及暴風影音體育頻道。
內容方面,暴風體育宣布已獲得2016-2017賽季中超聯賽新媒體轉播權,成為2016-2017賽季CBA聯賽官方合作伙伴、中國男籃**隊官方贊助商,及中國女籃官方VR視頻合作伙伴。需要注意的是,樂視體育仍為2016—2017賽季中超聯賽新媒體**合作伙伴,是**擁有全部240場比賽的新媒體平臺。暴風體育擁有的是每輪一場比賽(央視直播場次)PC及移動端播放的權益,除此之外,微鯨電視擁有互聯網電視端權益,搜狐體育擁有集錦權益。
整個發布會圍繞著兩個重點,一是收購 MP&Silva 大部分股權后暴風體育的戰略方向,二是“VR+體育”的布局:
馮鑫:收購 MP&Silva,幾乎是**一張入場券
5月24日,由光大證券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與暴風科技全資子公司暴風投資共同發起設立的上海浸鑫投資基金正式完成了對國際體育媒體服務公司MP&Silva 65% 股份的收購,此次交易標的估值超過10億美金。
公開資料顯示,全球體育媒體服務公司 MP&Silva 成立于2004年,在世界范圍內擁有20個分支,截至2015年6月年營業額超過6億美金。核心業務是體育賽事版權的收購、管理和分銷。
MP&Silva業務范圍覆蓋全球200多個**和地區,擁有90多個全球賽事產權,主要優勢在于國際足球賽事,知名的有:2018及2022年足球世界杯、2016年歐洲足球錦標賽、意甲聯賽、英超聯賽、西甲聯賽、法甲聯賽、英格蘭足總杯、2015年美洲杯、南美解放者杯、南美超級杯等。
去年7月,MP&Silva 曾和樂視體育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提供超過1800小時的**足球賽事直播。
收購后,暴風將在3個方面與MP&Silva展開合作,包括:
1、體育媒體權利的管理(包括從體育媒體權利持有者手中購買權利和上述權利整體或部分銷售給第三方);
2、與體育媒體版權管理相關的咨詢服務;
3、贊助管理、體育項目和競賽相關的商業權利、數字產品編輯活動和體育項目和比賽的輸送媒介分銷,以及與體育媒體開發有關的補充性活動。
發布會上,馮鑫說了這么一段話:“在體育這個行業,收口的環節我們打開來看,其實只有三件事情,足球、籃球和世界**賽事。籃球是NBA、CBA,大家知道NBA是經營非常好的一個組織,它里面是沒有機會的。世界**賽事,盈方做得很好。足球MP&Silva是做得**的,所以對我們來說幾乎是剩下的**一張入場券。”
眾所周知,收購盈方的是看重產業上游資源的萬達,對標萬達,暴風這個遲來者野心不小。
此次收購的另一個目的是,直接利用MP&Silva既有的資源和覆蓋范圍讓暴風體育的觸角伸向海外市場。發布會上暴風體育宣布聘任MP&Silva的聯合創始人安德烈•拉德里扎尼為暴風體育國際業務總裁,負責暴風體育海外業務的開拓。
重點布局:體育+VR
一直為VR概念布局的暴風,上月剛剛發布了第五代暴風魔鏡,虎嗅此前就有文章指出,暴風在DT大娛樂范疇內已經有超過10次的資本運作,加上這次收購MP&Silva,其實都意在用內容驅動暴風魔鏡。于是,剛剛成立的暴風體育不斷強調“體育+VR”再自然不過。
在發布會的現場,暴風體育工作人員用暴風魔鏡觀看了中國男籃對抗澳大利亞的比賽片段,畫面共展示了兩個VR機位視角看到的比賽場景,還配有比分、球員信息、數據統計等輔助信息,在犯規等關鍵時刻能提供近景視角的切換。
暴風體育介紹,暴風體育已經與CBA展開深入的合作,未來將有更多VR內容錄制和播放。暴風提出的“體育+VR”的模式是:自身VR拍攝——內容制作——內容壓縮——配套傳輸——用戶分發。
不過,走出會場時,身后的一位參會人員就表示,現場展示的這段VR體驗讓他感覺有些眩暈,對于未來會不會采用這種方式觀賽,他持保留態度。
正如虎嗅之前文章所提到的,只有在硬件不構成壁壘的情況下,內容才能成為核心驅動力,暴風要把“魔鏡+賽事”發展成與對手競爭時的殺手锏級內容,可能還需在技術上積累更多優勢。
一些有意思的言論:“人均GDP5000美金現象”、“24個月的預言”
實話說,從演講內容上來說 ,暴風體育的這場發布會,算是我參加過的比較有意思的一場了。
先來看一位有意思的到場嘉賓——原央視體育中心主任、盈方中國董事長馬國力以現樂視體育副董事長的身份到場,并做了主題演講。雖然身份是主要競爭對手的高管,但暴風體育和樂視體育雙方都表示毫不介意、喜聞樂見,這在如今中國互聯網界一言不合就撕的習氣下,竟讓人有些小感動。
馬老在現場的發言也非常有營養,從中拎出這么幾點:
大多數中國人不喜歡體育,不愿意在體育上面花錢,這一點的確需要培養。如果互聯網不去做,很可能牽扯到它將來的生死存亡,因此它必須要鼓勵每個人喜愛上運動,這樣才能把用戶逐漸變成消費者,不管是付費觀看,付費參加運動,還是買一些東西;
中國這么大的市場體量一定能夠產生***的屬于中國人的,來自于中國市場的***的娛樂集團,同時也包括體育集團。我認為在2020年左右,中國會出現一個全世界原來都沒有過的、但又是有中國特點的、而且整個盈利模式是和已經存在、并且和成功的發達**的電視體育的盈利模式差不多的這么三到四家體育集團。中央五肯定是一個,另外的兩到三家應該都是來自于互聯網;
技術對于體育產業的變革的推動,這一定是我們要堅定相信的東西。
馮鑫的發言中也有這么幾點值得思考:
我相信統計學數據,有這么一條,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金時,體育產業就會迎來井噴式的增長。而中國早在2011年就已經突破了5000美金,2015年**的人均GDP更是突破了8000美金。從收入水平來看,中國體育產業早就應該爆發了,而實際情況似乎并非如此;
這一次的連接,它至少會連接到游戲,至少它會連接到秀場、電商甚至于金融,因為這些商業模塊在互聯網*近十年已經相當成熟了,它都會通過一個大的連接平臺,在用戶欣賞內容、和內容互動、在里面玩的時候很自然的發生,它實際上讓賺錢的模塊變多了;此處馮鑫后來又強調道,未來會嘗試把秀場模型應用到體育的盈利模式中去,因為用戶在這個場景下確實有付費的意愿;
創業發展的窗口期是24個月,24個月中國互聯網體育出來的大局將基本確定,在這個窗口期即將關閉的時候,新的體育物種的格局就會基本落成的,過去的體育物種可能會發生很多變化和合作,新的體育物種在*近的24個月會格局落地。落地之后,你說完全沒有機會嗎?不一定,但要付出100倍的成本都未見得可以繼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