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新型病毒為例,生物醫學研究者要先確定病毒的微觀結構,弄清其轉染機制,然后在大量化合物中篩選出可以抵抗該病毒的物質。以上這些步驟都很繁瑣、復雜,光是篩選就可能花費很多年時間。即使確定了某一種化合物可以破壞病毒,并可能治愈該病毒引發的疾
很多科學家都會告訴我們,那些重大發現只是科學研究中的特例,科學家的日常研究工作往往是艱苦的、重復的、進展緩慢的。
以研究新型病毒為例,生物醫學研究者要先確定病毒的微觀結構,弄清其轉染機制,然后在大量化合物中篩選出可以抵抗該病毒的物質。
石家莊網絡建設獲悉,以上這些步驟都很繁瑣、復雜,光是篩選就可能花費很多年時間。即使確定了某一種化合物可以破壞病毒,并可能**該病毒引發的疾病,但仍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這些工作都是靠人工完成的。生物醫學研究者把病毒放在試管中并撒上泥土,然后進行觀察。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么在研究史上總是把科學和運氣聯系在一起了吧。
現在的辦法就多了,可以用計算機制作化合物和病毒的模型,并清晰地辨別出病毒面對每一種化學混合物可能產生的反應。但是這種辦法需要驚人的計算量,一臺或多臺計算機,甚至是超級計算機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
因此,IBM 主持的 World Community Grid 10 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利用全球計算機的閑置計算資源來提升計算速度,加速致命疾病和公眾健康問題的研究。World Community Grid 是一個開放源代碼實驗室,任何人都可以注冊成為志愿者,捐獻自己電腦中的閑置計算資源。
自從 2004 年開始以來,超過 70 萬名志愿者參入該項目。它的運行原理是這樣的:
基于分布式計算,利用互聯網,對浩大的計算程序分區,使多臺計算機分別進行計算,比如分別觀察 1 億種化合物的數據庫中每種化合物對寨卡病毒蛋白模型產生的反應,再上傳計算數據,整理查錯后,發送給科學家評估。
正是通過這個方法,醫學家攻破了神經母細胞瘤這種兒童癌癥,找到了**它的辦法。現在,如果你的計算機有空閑資源,那么你就可以捐獻出來,為寨卡病毒的研究盡一份力了。
除了 World Community Grid 項目,還有一個名叫 SETI@Home 的項目也在利用閑置的計算資源,分析天文數據搜索外星文明。
World Community Grid 的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 Viktors Berstis 說:在分布式計算領域里,僅僅十年的運算量都是驚人的,相當于 125 萬 CPU 年。換個說法,一部高端個人電腦需要 500 年才能完成分布式計算的日常工作量!World Community Grid 不算是世界上**效的計算機,但我們會躋身于這個行列。
我們的主機用了非常安全的設置,12 年來從未出現安全漏洞,跟銀行一樣安全,Viktors Berstis 補充道,很多科學家在做研究計劃時,會本能地縮減項目規模,今后就不需要這樣了,他們已經免費獲得了一臺巨大的超級計算機,可以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當科學家們真正意識到有大量的計算能力供他們使用時,必然會歡喜地哈哈大笑。希望每次的哈哈大笑能帶出下一個研究階段的哈哈大笑,*終變成**疾病的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