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的深入之下,傳統電視臺不斷觸網。而互聯網企業也迫切尋求新的渠道,來覆蓋更多用戶群體,以加快盈利的步伐。雙方一拍即合,迅速打得火熱。那么問題來了,雖然二者是情投意合,就真的能夠實現雙贏嗎? 兩種合作模式 綜藝節目擔當主角 目前,積極與
在互聯網+的深入之下,傳統電視臺不斷觸網。而互聯網企業也迫切尋求新的渠道,來覆蓋更多用戶群體,以加快盈利的步伐。雙方一拍即合,迅速打得火熱。那么問題來了,雖然二者是“情投意合”,就真的能夠實現雙贏嗎?
兩種合作模式 綜藝節目擔當主角
目前,積極與電視臺聯姻的互聯網企業主要是視頻網站以及YY直播、唱吧等直播、娛樂網站和應用。因為這些網站和應用本身帶有天然的傳播效應,與電視臺本身的屬性較為契合,二者更容易碰撞出火花。而且作為試水性質的接觸和合作,也能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在互聯網企業下沉與電視臺聯姻的過程中,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互聯網企業擔當“主角”,一力承擔網絡自制劇、網絡綜藝節目的制作,在經過電視臺的審核之后,將電視臺當做互聯網之外的傳播平臺。
石家莊網絡優化消息這種模式下,互聯網企業扮演的是制作方的角色,而電視臺更多地是扮演類似電影院的角色。比如《萬萬沒想到之小兵過年》就是由優酷及叫獸團隊負責制作,然后在湖南衛視進行播放。而YY直播打造的綜藝互動節目《**玩唱會》也是由前者完成,經過剪輯后,在重慶衛視播出。
另外一種模式則是互聯網企業和電視臺各司其職,負責節目的不同部分,共同完成節目的制作,**再在電視臺播出。比如《我想和你唱》的核心機制,就是明星在唱吧APP上錄制歌曲的一部分,用戶通過錄另一部分,實現與明星“合唱”。人氣**的用戶則會被湖南衛視“我想和你唱”節目邀請,到節目現場與合唱明星同臺飆歌。也就是說,互聯網企業負責線上征選,電視臺負責節目的制作。
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哪種模式,綜藝節目都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與網絡自制劇相比,綜藝節目的投入要更少,試錯成本較低,且更具有話題性,受到互聯網企業和電視臺的歡迎。
互聯網企業要用戶,電視臺要收視率 能否實現雙贏
既然是創新式的合作,必然承載著雙方的訴求。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與電視臺聯姻*基本的訴求就是想擴大覆蓋的用戶群體范圍,*終獲得更多優質用戶,打好未來發展的用戶基數基礎。單靠互聯網,幾乎已經達到用戶增量的天花板。而電視臺覆蓋的人群與互聯網雖然有交集,但還是有所不同的,互聯網企業得就是交集之外人群的主意。而且通過與電視臺的合作,互聯網企業還能夠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此外,隨著網絡自制劇的繁榮,整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也是節節攀升。類似《太子妃升職記》那樣的低成本網絡自制劇,將會很難生存下去。為了降低成本帶來的壓力,互聯網企業需要電視臺這樣廣闊的平臺來提升收益。
從電視臺的角度看,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是必然趨勢。隨著大眾沉迷于互聯網的時間越來越長,電視開機的頻率已經越來越低,進而導致電視臺廣告收入也處于下滑態勢。為了不被年青一代拋棄,電視臺必須要及早改變運行思路,快速觸網。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就是出于這種考慮。再加上各大電視臺推出自家APP、手游等策略,未來電視臺的能量也不可小覷。
從雙方的合作初衷來看,無疑是能夠實現雙贏的。但事實上,目前互聯網企業與電視臺的合作中,也存在很大問題。*基本的就是互聯網與電視臺的“尺度”不一樣,由于電視臺是公眾媒體平臺,在內容層面的要求更加嚴格。導致互聯網企業的網絡自制劇、綜藝節目必須先經過審查,比如《萬萬沒想到之小兵過年》網絡版和電視臺版就有著明顯區別。如何在不丟失網絡自制劇和綜藝節目特色的同時,又滿足電視平臺播放的需求,是一件需要時間去打磨的事情。
網臺聯動成新趨勢 今年或為爆發元年
如果說前幾年是網絡自制劇、綜藝節目爆發的時間,那么今年的新趨勢就是“網臺聯動”。隨著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與電視臺展開合作,今年有望成為網臺聯動的爆發元年。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未來電視臺和互聯網成為一家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這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中,雙方必然會有一個磨合的時間段。熬過去,就能看見曙光。熬不過去,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害無利。不過我們似乎不必擔心,畢竟誰會跟用戶和錢過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