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安能物流于官網宣布投入20億元進入快遞業,5月14日,其于上海展開了25場招商加盟大會的首場。
無疑,物流和快遞正在互相滲透,在安能之前,德邦于去年宣布進入快遞業,今年4月中通也宣布開啟快運業務。
上海安能聚創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業務副總裁祝建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沒有單純的快遞公司或者快運公司,只有綜合性物流公司。他還透露,開辟快遞業務并非資本推動,后續安能在倉儲、社區、冷鏈以及金融等多方面都將涉足。
B2C是增量市場
安能的快運業務原本讓其很滋潤。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安能快運在2018年要上市,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其內部人士處獲得的消息是,“可能會提前”。
在快遞業務上,新進入者可謂不斷,因為身陷價格戰泥潭,快遞業早已進入“五毛”時代,甚至單票的利潤還不到五毛。那為什么安能要殺入快遞這片紅海?
“B2B市場現在相對來說是一個存量市場,近幾年整個存量市場是在萎縮的。”祝建輝表示,安能是從快運起家,一直致力于發展B2B業務,在快運領域占據**前列,但即便如此,其市場份額卻并不大,約在2%左右。
“B2C是一個增量市場,(我們)也看到有這樣的機遇進入,去年也適當的在產品結構上延伸往下走。” 祝建輝說。
事實上,在“跨”入到快遞業務之前,安能在去年6月有一個舉措:宣布開展MINI小包業務,面向5千克—70千克的貨物開放快運服務。盡管這一重量區間仍然屬于快運業務,但是與5千克以下這一快遞重量范疇已經十分接近。
祝建輝指出,快遞業務的利潤確實在下降,但快遞行業整體的利潤還算可以,“通達系還有25%左右的利潤。”安能物流董事長王擁軍此前也表示,由于電商增長的強勁驅動,快遞的年增速目前依舊維持40%~50%,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快遞包裹數會達到美國的四倍。
在過去的幾間,安能獲得了來自紅杉資本、華平以及凱雷、高盛等的投資。其中紅杉資本也是通達系快遞企業中通的投資人,因而,不少人士均認為,開辟快遞業務也有部分原因是資本的推助。對此,祝建輝進行了否認,“這和安能愿景有很大的關系。”
對于拓展新業務會讓其同通達系產生直接競爭一事,安能方面并不避諱承認。不過,祝建輝告訴記者,在這一方面,和具備多年發展歷史的快遞企業相比,基于原有的快件業務,在分撥點,干線班車等方面其也具備優勢。
按照規劃,安能要投入20億元在**建設300個分撥中心和8000個網點,目前,安能的分撥中心已經達到170個。
基于行業痛點革新
祝建輝指出,快遞行業現在正處于戰國時期,霸主剛剛形成,“看到他們成功的優點,也看到背后的缺點。”
安能方面表示,其終點是要做到通達系的水平,并以此回推來進行整個業務的設計。“*小的單位管理體系、分撥、干線車也好都會在總部的調控下。”
市場空間很大,但行業問題也在不斷暴露,所以在傳統快遞的模式上,安能進行了革新:快遞定位0~5千克段,同時取消稱重、按包收費。
在快遞行業,業界普遍認為網點遇到**的痛點有四個:投入高、回報低、加盟網絡罰款多、派送壓力大。據悉,快遞定位此前基本是圍繞商業件和淘寶件兩種,但在重量上,企業多沒有進行細分,以通達系為例,其產品覆蓋了0-50公千克的范圍。因而末端需要的配送車型結構較為復雜。“今天通達系網點的生產現狀都不是很好,因為投入很大。”祝建輝表示,定位0-5公斤,意味著在末端只需要借助電瓶三輪車即可解決問題,投資相對較小。此外,0-5公斤的快遞已經占據了92%的市場份額。
就按包收費而言,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前期快遞量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安能“集包”的做法抓大放小,確實可以幫助降低加盟商集散成本,有利于推動市場。但隨著量的增加,未來還是會過渡到傳統的按件計費,尤其涉及“**一公里”的時候。畢竟,計量單位越小,管理才會更加精細和科學。
對此,安能方面也強調,只要定位確定,這樣的模式后續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