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愛奇藝平臺上哪個部分的內容最應該以內容價值觀來調整“航向”,網絡大電影恐怕是首當其沖,下圖是愛奇藝影業投資項目部總經理竇黎一個月前在虎嗅上道沙龍上的分享,從類型、題材、元素的歸納統計來看,網大的內容著實有點Low。
如果說愛奇藝平臺上哪個部分的內容*應該以內容價值觀來調整“航向”,網絡大電影恐怕是首當其沖,下圖是愛奇藝影業投資項目部總經理竇黎一個月前在虎嗅上道沙龍上的分享,從類型、題材、元素的歸納統計來看,網大的內容著實有點Low。
愛奇藝從2年前定義了網絡大電影,為其打造了與平臺分賬的商業模式,隨后兩年的時間里,網絡大電影的產量和收入都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據愛奇藝的統計,2015年,全網共上線“網大”近700部,其中90%以上在愛奇藝發行,預計2016年將達到2200部,2017年或將達到3000部;分賬超過百萬的影片,2015年有35部,預計2016年有200部,2017年會是500部。
在野蠻生長了兩年后,高產量和基于付費會員體系下的分賬商業模式,托起了愛奇藝成為網大**梯隊的地位。此時的愛奇藝決定用內容價值觀重塑網大生態,一方面應是回應監管層和輿論的關切,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網大生態能成為更有產業基石價值的金字塔底座。
愛奇藝要制作標桿“網大”,引領創作方向
楊向華在愛奇藝世界大會第二天的“網大”峰會現場表示,“我們會歡迎和鼓勵青春陽光、正能量、有愛心的網絡大電影出現,我們也會對這些優質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傾斜”。樹立標桿,引領創作新方向,這是楊向華和愛奇藝在網絡大電影方面接下來轉舵的**步。
“成本對應著質量,更高的成本投入也意味著更高電影作品的質量出現。愛奇藝在這個方面會投入更多的成本,開始制作一些高質量的網絡大電影。愛奇藝的網絡電影開發中心跟國內外一些導演團隊公司簽約制作一些高質量、高投入的網絡大電影。”楊向華相信成本的提高是品質提高的前提,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不久前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楊向華曾介紹過網大的成本情況,2014年網絡大電影電影的制作成本多為50萬元以下,到了2015年則在50萬~80萬元之間,100萬元左右的比例占到20%。低成本的“約束”難免會令投資者和創作者以投機來搏出位——這也是此前“網大”內容低俗的重要原因。
楊向華在現場也對愛奇藝此番下場制作網絡大電影做了一番解釋,并不是要“與民爭利”,而是希望以此給用戶一個全新的對于網大的觀感,并以此提高用戶對于“網大”的評價和預期,“讓用戶知道網絡大電影其實跟院線電影一樣的質量,一樣的專業導演,專業的團隊做的,一樣是專業的電影演員演的。”不久前,由愛奇藝出品、王晶、劉儀偉監制并客串出演的《以為是老大》上線,或可看做是愛奇藝“網大”品質升級戰略的正式開啟。
簡單的說,愛奇藝要讓內容價值觀落地,打算用優質的產品以及顯著的推薦重塑“網大”的品質底線。
根據愛奇藝的估計,2016年,預計將有超過20%的網絡大電影投入超百萬,并且投資規模達到500-1000萬的網絡大電影也將在今年出現,其中分賬超過百萬的影片數量或將超過200部,比2015年增長近6倍,2017年該數據則有可能突破500部。盈利—擴大再生產的良性循環一旦建立,再加上平臺方漸進提高進入門檻(品質底線),就給了市場明確的信號——用Low片投機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
束煥:做到三點,網大離驚世之作就不遠
真的嗎?
當然,提高“網大”內容品質還需要多通道上的合力扭轉,特別是創作者的觀念、方法和技能要改變,《泰囧》編劇束煥在網大峰會現場就給網大的創作者支了一些招。
1. 不斷探索強劇情的驚悚、懸疑類型片
一方面網大的審查相對院線電影有一定寬松,另一方面投資者和創作者的準入門檻也相對院線電影較低,這就給了在類型片嘗試和探索方面的巨大空間。網絡大電影的主要觀看載體是小屏幕,與院線電影的大銀幕和沉浸式音響不同,前者更重劇情,后者更重視聽,特別適合驚悚、懸疑、罪案這類強劇情的類型片。
“類型和IP的關系是什么,IP提供的是我們要講什么樣的故事,類型提供的是怎樣講故事,類型是有規律的,是有法則的。我們在網絡大電影里不斷的按照類型要求,不斷的生產出高標準的東西,這樣對我們以后的電影工業有好處。”
2. 戴著成本枷鎖也要讓想象力肆意起來
“我*崇拜的一個導演其實是羅杰·科曼,他寫的一本書叫《剝削好萊塢》,講了怎么用幾千美金拍一部大家都喜歡的電影。他為了拍一部電影無所不用其極,用各種各樣的手段,除了想象力的奔放以外,還在于拍攝的過程中,比如說只有三萬美元敢拍類似于《星球大戰》這樣的電影,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發揮想象力和活力。我非常期待在我們的網絡大電影里面看到這樣的電影,因為只有一群真正有熱情,有頭腦,愿意為電影貢獻自己所有智慧的創作者才能做出來像這樣生機勃勃的,雖然看著有點野蠻生長的電影。”
3. 即使低成本,也要苛求細節,品質即在此
不論成本高低,對細節的苛求都是品質保證的前提,投入高細節更豐富,投入低仍須有品質的**可能。細節有時表現為服裝、道具的考究,有時也表現為劇作里人物的塑造,“比如像草根逆襲和《煎餅俠》這樣的電影是創作中一個大的類型,大的結構很容易搭出來的,但是真正的價值就是在于細節,每個人物怎么行動,怎么說話,包括每個人物的動機。”
在未來年產會超過2000部的網大市場里,競爭的激烈程度比院線電影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嚴苛的成本約束下,如何追求品質的突圍,是難題——但翻過了這座山,或許就會見到更開闊的風景。*近上映的院線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的導演姚婷婷,正是憑借一部微電影《這些年一路有你》獲得了業界的關注,并得以進軍大銀幕。
“做到這三點,網絡大電影不遠將來可以橫空出世真正的驚世之作,這是中國電影之幸。”
劉儀偉:網大也要能讓人出名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秘書長劉儀偉希望網大生態能夠成為整個中國電影產業的“蓄水池”,為傳統電影輸送導演、演員、編劇。如果有更多的筷子兄弟、大鵬、張天愛從網生內容里成長為可以在銀幕、熒屏上施展的導演、明星,*起碼能紓解導演缺乏、明星片酬高企的產業焦慮。
“只有這樣,電影才能持久永恒的發展。不管是從事傳統電影,網絡電影,或者說是其它電影創作的機構也好,都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人才果實,讓我們不缺乏任何的元素把他們吸引到電影的創作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