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Lyft正燒錢與Uber進行競爭。不過有報道稱,這家公司已向投資人做出了承諾,不會無節制的燒錢,每月的虧損上限為5000萬美元。這也就意味著Lyft的年虧損上限為6億美元。 為了推廣自己的服務,Lyft租賃了紐約時報廣場巨大的廣告牌,并在遍及
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Lyft正燒錢與Uber進行競爭。不過有報道稱,這家公司已向投資人做出了承諾,不會無節制的燒錢,每月的虧損上限為5000萬美元。這也就意味著Lyft的年虧損上限為6億美元。
為了推廣自己的服務,Lyft租賃了紐約時報廣場巨大的廣告牌,并在遍及全美的公交車站上投放廣告。一旦客戶簽約,為了讓他們能夠使用Lyft的服務,Lyft在亞特蘭大、芝加哥、邁阿密和其他一些城市,每個周末都向用戶提供半價車費服務。
上述所有的推廣活動都不廉價。Lyft在今年1月曾表示,該公司已經募集到10億美元資金,能夠幫助公司支撐財務,從Uber手中爭奪市場份額。
石家莊網絡建設獲悉,為了能夠獲得這筆融資,Lyft向投資人做出了承諾,每月虧損的上限不會超過5000萬美元。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Uber一直在踐行對股東和員工做出的承諾,竭盡所能讓公司于2016年第二季度在北美市場實現盈利。如今,Uber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據有關媒體援引的一些之前從未公開過的財務文件稱,Uber 2月份在美國市場的每單利潤為19美分(不包括利息、稅款、員工股權激勵等)。Uber的提成比例為25%,但是大多數收入都被營銷宣傳、客戶支持和軟件開發等開支抵消了。Uber表示,它2月份在美國和全球的接單量分別達到5000萬個和1.69億個。
Uber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讓公司實現盈利的承諾,事實上給Lyft留下了機會,后者揮霍無度的戰略已開始取得成效。雖然兩家公司提供了不同的市場份額數據,但雙方的數據均表明,Lyft在美國主要城市的份額正在不斷增加。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埃文·羅利(Evan Rawley)表示,“因為這是一個雙面市場,擁有實質性的市場份額對這些公司確實非常重要。對Lyft而言,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戰略。我認為它有著諸多的意義。”
Lyft聲稱,該公司已在奧斯丁、洛杉磯獲得了45%的份額,并在舊金山獲得了43%的份額。Uber則援引第三方的信用卡數據稱,今年3月的前兩周,該公司在奧斯丁的份額為55%,在洛杉磯的份額為75%,在舊金山的份額為66%。Uber表示,Lyft只是從公司手中掠走了若干個百分比的市場份額而已。
當然在大城市之外,Uber依舊占據著**的統治地位。Uber今年3月的訂單總量為1.69億,其中只有5000萬位于美國市場。Lyft則表示,該公司3月份在美國的訂單總量為1100萬,高于去年10月的700萬。
Lyft目前只在美國市場投入運營。為了進行擴張,該公司一直在不斷設計全新、但代價高昂的新方式。在一些城市,當Lyft司機推薦某人簽約成為Lyft司機之后,雙方均能夠得到750美元的獎金。Lyft首席執行官約翰·齊默(John Zimmer)表示,該公司已從投資人手中募集到20億美元資金,目前用掉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說,“這讓我們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我們不需要再募集資本。”
Lyft燒錢吸引用戶的做法仍有待于觀察。Uber表示,盡管用戶會因補貼被Lyft的服務吸引,但是在Lyft的價格上漲之后,他們又會返回使用Uber的服務。Uber發言人吉爾·海瑟貝克(Jill Hazelbaker)表示,“高補貼當然對司機和乘客 雙方有利。但是想要打造成功、長期的業務,就必須像Uber一樣走向盈利之路。”
Uber當前同樣也不缺少資金。消息人士透露,Uber賬面上目前持有至少60億美元的現金,以及2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不過Uber曾表示,該公司去年在中國市場投入了至少10億美元,并計劃在今年再投入10億美元。彭博社在今年1月曾報道稱,2015年前三季度,Uber在全球的虧損達到了17億美元,但營收僅為12億美元。
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阿倫·桑德拉拉賈(Arun Sundararajan)認為,Uber必須向給予公司625億美元估值的投資人證明,如果打算繼續在亞洲市場燒錢,該公司有能力在本土市場實現盈利。桑德拉拉賈說,“因為Uber的估值已經相當高,對該公司實現盈利的預期時間已變得很短;與此同時,投資人可以給予Lyft更長的時間。”
Uber已在美國市場虧損多年,僅僅是剛開始盈利。對于Lyft繼續通過燒錢來增加市場份額的做法,Uber的投資人難免會發牢騷。Uber董事會董事比爾·科爾利(Bill Gurley)表示,Lyft的價格戰不利于打車應用市場的發展。他說,“只要私有公司被準許無節制的大規模揮霍資本,我們就無法判斷他們的業務可以持續多久。資本過剩對企業創始人確實不利,這將會導致過度競爭和低回報率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