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滴滴出行公布了一個被稱之為里程碑意義的數據:全平臺(涵蓋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試駕、企業版)整體完成日訂單首次突破1000萬。 之所以說里程碑,是因為從訂單量這個維度來講,滴滴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互聯網交易平臺,僅次于淘寶。
日前,滴滴出行公布了一個被稱之為“里程碑”意義的數據:全平臺(涵蓋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試駕、企業版)整體完成日訂單首次突破1000萬。
之所以說里程碑,是因為從訂單量這個維度來講,滴滴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互聯網交易平臺,僅次于淘寶。后者在2011年達到了日千萬訂單。
從籍籍無名到日訂單超過1000萬,滴滴出行只花費了三年半的時間,相比之下,淘寶訂單從零到千萬用了八年。而且較之電商的情況,移動出行滲入二三線市場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分析人士預計,三年后滴滴的日訂單或許是現在的十倍,達到一億。
日訂單突破1000萬
“去年我們是七個伸出去的手,今年要捏成一個拳頭,變成一個強大的平臺,平臺收官是在出行平臺上,我們希望結束**的爭奪,鎖定行業的格局。”滴滴出行CEO程維表示。
此時,滴滴已經成為僅次于淘寶的第二大互聯網交易平臺。
根據滴滴公布的數據,3月19日滴滴出行全平臺整體完成日訂單首次突破1000萬,相當于平均每秒完成115個訂單。這組數據對于滴滴而言,堪稱具有“里程碑”意義。
1000萬日訂單是個什么概念?從數字上說,這相當于目前整個北美移動出行市場日訂單的8倍,相當于2016年春運期間中國鐵路路網系統****(2月13日,春節返程**峰)的旅客發送量,也大約接近全世界*繁忙的東京地鐵**的客運量。
從線上叫車起家,當時滴滴的出現極大改善了出租車司機與乘客之間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出行難問題。如今,其已經擁有七條產品線,囊括出租車、快車、巴士以及代駕等業務,覆蓋**400多個城市,可謂****上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出行需求。
雖說打車軟件曾作為互聯網的創業藍海,吸引各路創業團隊進入,但隨著“玩家”增多,廝殺升級,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補貼大戰,*終以滴滴快的合并而結束。
在這場大戰中,滴滴在恰當的時間推出新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矩陣。以專車為例,滴滴殺入專車并非*早,但卻憑借其出租叫車服務已有的用戶,以及移動支付方面的便利迅速占領市場主動權,而后為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出行質量,推出快車,以及此后的順風車、代駕。業內專家認為,“從本質上看,滴滴是以移動出行生態與行業單一的出行方式競爭,輸贏在起跑線已定。”
在過去的2015年,滴滴出行快速增長。數據顯示,滴滴注冊用戶數突破2.5億,2015年全年訂單總量達到14.3億,這一數字相當于美國2015年所有出租車訂單量(約8億)的近兩倍。
其次,多份行業數據均顯示,滴滴在出行市場領先優勢明顯。根據CNNIC的**報告,滴滴專車占據了國內專車行業87.2%的市場份額;易觀數據則表明,2015年全年滴滴專車在用戶覆蓋率及訂單占比方面均超過八成。
此外,從滴滴流出的數據,在北京,滴滴快車的日完成訂單已超過100萬,約為美國紐約同類日訂單的8倍。要知道,Uber創建于舊金山,其在美**根據地就是紐約。在中國西南**的省會城市,滴滴快車同樣做到了日訂單100萬。
顯然,無論從哪個維度來講,在中國一線城市(此處指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廣義一線城市,大約15個左右),出行領域的競爭已經結束。滴滴一騎絕塵,優勢明顯,難言對手。
豐富的產品矩陣
繼快車、順風車之后,滴滴快的旗下巴士業務“滴滴巴士”也于2015年7月正式上線。目前,總體服務的用戶超過百萬。
滴滴巴士首批上線城市為北京、深圳兩地,而后在今年2月,包車業務新覆蓋上海、三亞、昆明、大理四個旅游城市。即日起,上述六地有團體出行需求的乘客,均可在登錄滴滴出行APP后,在“巴士”頻道中查看并使用滴滴巴士包車服務。
據了解,與北京、深圳類似,上海、三亞、昆明、大理四地巴士包車業務也分為單程和包天兩個選項。其中在單程選項中,還可以選擇是否需要返程,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出行需求進行選擇。而在車型方面,包車服務共有四類車型供用戶選擇,分別是7-15座,21-29座,37-39座,45-55座,可以**限度地滿足用戶按需定制的品質化公共用車需求。
滴滴巴士表示,之所以第二批選擇上海、三亞、昆明、大理四個城市,是因為這四個城市都是國內消費者春節出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用戶節日旅游消費模式的不斷改善,自由行被越來越多的用戶青睞,而自由行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在當地的出行問題。
而同為去年7月上線的還有滴滴代駕業務。滴滴試圖借“代駕+”戰略擴張至商務、旅游、陪練和代辦等市場。
滴滴代駕事業部總經理付強表示,在滴滴代駕業務推出的100天中,用戶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引起了滴滴的注意,為此推出“代駕+”戰略以滿足用戶在商務、旅游、陪練、代辦等場景的代駕需求。
有分析指出,滴滴快的進入代駕領域是其平臺化戰略的又一舉措,代駕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以韓國為例, 5000萬人口的韓國目前注冊的代駕司機超過30萬人,每年所創造的產值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相比而言,中國汽車擁有量已超1.3億,但代駕司機僅在10萬左右,市場還遠未飽和。艾瑞咨詢的研究數據顯示,未來5年國內代駕市場產值高達500億元。
基于大數據的“連環拼”
隨著滴滴日訂單首次突破千萬,背后自然積累了數以億計的數據,其中包括交通路況、個人出行數據等等,如何激發大數據的能量,應用于產品升級則成為關鍵。
“快車拼車”是滴滴從去年12月開始做的事情,這是滴滴出行通過大數據算法,將線路相近、同方向的乘客進行即時匹配,幫助乘客拼車共乘、分擔費用的出行產品。
其中,主要有兩塊的技術提升。滴滴快車運營負責人孫樞表示,“一塊就是技術路徑的重合度。通過過去三個多月的數據積累,我們已經有了很多路況的信息,包括實時路況的信息、路面擁堵的信息,以及車輛和乘客目的地的信息。通過對這些大量信息的處理,我們能夠很好地提升路徑的重合度。”
另外一塊就是平均的拼成率。按照孫樞的說法,大家使用拼車一般都是看能不能碰上一個拼車的拼友。目前,滴滴快車拼車的**平均拼成率已經超過65%。在一些更愿意使用拼車的城市如南京、杭州、成都等,在高峰期拼車成功率高達80%左右。
對于乘客而言,拼車**的好處無疑就是實惠。據筆者了解到,拼車的價格至少是非拼車的大概五折左右,在某些地區拼車地區甚至更低,達到四折。而對于車主而言,可以大量地減少空駛率,平均一個小時如果在拼車情況下提升20%訂單,他的收入也會提升30%。
值得一提的是,*近滴滴還推出了連環拼,即當一個乘客選擇拼車時,他有可能會碰上兩撥不同的其他乘客。比如A乘客上車,然后成功與B乘客拼車,之后A乘客下車,B乘客仍然在車上,這時候,還有可能會有C乘客上車拼車。
而在保障用戶體驗方面,滴滴也做出了一定的考慮。目前“連環拼僅在平峰期開啟”。據孫樞介紹,“連環拼”*多為乘客匹配兩組拼單,即一組乘客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多會“遇”上兩組拼單乘客,每組乘客*多兩個人。而對于車主來說,只要行駛拼車訂單,車上還有空座位就會有機會接單。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15個城市已有超過8320萬人次使用了“快車拼車”。目前,“快車拼車”日均訂單已超157萬。超過50%的乘客都愿意接受拼車,其中青島、南京、杭州乘客對拼車的接受程度**,拼車路徑重合度已達到75%,較三個月之前提升了5%。
早在去年12月,“快車拼車”已經在北京、杭州等15個城市上線。未來一個月內,滴滴“快車拼車”將在**新開12個城市。
渠道下沉
易小姐是在北京工作的白領。今年春節期間,她回到了四川老家,老家在該省一個二線城市。盡管如此,她已經習慣了出門就使用滴滴叫車,于是她習慣性地試了一下,沒想到居然管用,這讓她不得不贊嘆移動互聯網的巨大影響力。
在一線城市確立**優勢地位后,滴滴開始將目光瞄準了更為廣闊的二三線市場。據悉,今年春節前夕,滴滴快車從之前的200多個城市擴張到了400個,覆蓋了**主要三線城市和部分四線城市。
與淘寶相似,滴滴也很快意識到了渠道下沉的重要性。在一線城市漸趨飽和且戰爭已經結束的情況下,這家領跑出行領域的公司火速將注意力集中到了二三線城市。
而且,滴滴這一策略的時間點切入得巧妙,選擇在春節。每年春節,都是在中國大中城市務工、就業者集中返鄉的時間,他們在大城市的習慣也容易帶回家,比如團購、打車。
滴滴平臺的數據表明,春節期間三四線城市訂單增長迅速。江蘇宿遷、四川自貢、山西大同等幾個城市,春節黃金周期間訂單量增長了一倍以上,其他幾十個新覆蓋的城市,也實現了50%以上的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出行應用在二三線市場的覆蓋率和滲透率和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同時,滴滴的交易頻率遠超電商,隨著供應量提升、市場需求提升、服務覆蓋更多城市、消費習慣的逐步養成,從市場潛力和前景而言,滴滴的交易規模仍將快速擴大。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再過三年,滴滴的日訂單可能很快增長十倍突破一億。
在被詢問到滴滴出行還需要多長時間達成下一個日訂單量一億目標的時候,易觀國際分析師張旭表示:“依照現有的互聯網出行市場體量增速和滴滴出行的市場體量增速來看,這一目標的達成大約是在2019年左右。”
再傳融資 超額認購
滴滴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之后,再次傳出融資的消息。
根據彭博社報道,滴滴出行在新一輪融資中已募集到至少10億美元資金,且已被超額認購。此輪融資結束之后,滴滴出行的估值將超過200億美元。滴滴出行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對融資一事暫時不予置評。”
眾所周知,滴滴歷史上有過多次融資經歷。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宣布合并,合并前滴滴已融得7億美元,快的則融資6億美元,合并后一共13億美元;然而不到半年時間,滴滴再次融資30億美元。再加上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滴滴手握著充足的彈藥。
易觀智庫分析師張旭分析稱,“滴滴**一輪融資并非是因為現金緊張,而是為了更好地支持新業務的拓展。出租車和拼車市場已經基本飽和,缺乏想象力,而滴滴擁有專車、代駕等業務,在覆蓋**400個城市后,滴滴需要資金去支持這些業務的發展。”同時,他認為,滴滴并不指望這些新拓展的二三線城市能帶來盈利,更多是為了公益性和社會影響力。
行業翹楚
日前,易觀智庫發布了《2015年中國專車市場趨勢預測報告》。報告顯示,在活躍用戶覆蓋率方面,2015年第四季度滴滴專車、Uber、神州專車、易到用車及首汽約車的市場份額分別為84.2%、17.4%、14.9%、4.9%及2.3%。而2015年全年,滴滴專車在用戶覆蓋率及訂單占比方面均以八成的份額保持**優勢。
滴滴與Uber可謂一對老對手,除了爭相融資外,在業務層面也展開激烈對峙。今年 1 月,廣汽集團境外子公司中隆投資有限公司宣布將以 1 億美元參與Uber 中國 B 輪融資,雙方的合作將包括電動車購買和二手車交易平臺,另外,廣汽也可以給 Uber提供包括信貸資金、保險服務等多個金融服務。
同樣在1月底,滴滴出行與招商銀行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通過招商銀行的全資附屬公司招銀國際,招商銀行將戰略入股滴滴出行,成為滴滴出行的戰略投資方。目前,用戶可直接在滴滴出行 APP 中綁定招商銀行的信用卡,用一網通在線支付車費。
據了解,目前滴滴已與Lyft、Ola等打車應用公司在美國、印度等市場組建聯盟阻擊Uber。事實上,Lyft和滴滴早在去年9月就達成了類似的協議,如今雙方將這個聯盟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促成這個聯盟形成的原因,是因為幾方背后有著不少共同的投資者。
該聯盟的*重要決議就是無論用戶在異地使用誰家的打車應用,使用其他打車應用的司機將收到同樣的打車消息推送。通過建立共享出行全球合作框架,Lyft、GrabTaxi、Ola和滴滴,四方將打通產品,為中國、美國、東南亞和印度的國際旅客群體提供無縫出行服務,覆蓋全球人口的50%。
據
石家莊網絡建設獲悉,四家打車軟件公司合作的跨境產品將于2016年上線。很明顯,這個打車聯盟針對的就是正在全球擴張的Uber。
不過,專車新政遲遲未能落地,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投資者的擔憂。根據目前的征求意見方案,新政將在運營車輛資質、服務器設置等方面有著嚴格的規定,這將對滴滴和Uber都造成較大影響。
“相信專車新政落地前將有較大變動,但具體還要等政策落地才能判斷。”張旭分析稱。
何時盈利?
經過一系列的擴張之后,滴滴*讓人關注的還是盈利問題。
從滴滴的商業邏輯來看,此前的“燒錢”本質是*快地建設自己的護城河,構建行業壁壘,而后通過大數據來優化司機和乘客的出行成本。雖然在出行行業已經占據**優勢,但要實現盈利,似乎也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目前,滴滴出行在出行市場的對手不僅有Uber,還有B2C模式主打安全牌的神州專車,剛剛被樂視收入旗下的易到用車等,至少在競爭對手仍然肆意通過燒錢贏取市場份額的情況下,滴滴不敢輕易取消用戶補貼,這將進一步推遲其盈利預期。
不過,滴滴CEO程維的這一番話表明他們有“打掃戰場,一統天下”的渴望。“2015年移動出行是*熱鬧的行業,2016年以后,我們希望這個行業不會再有人討論。”
根據滴滴的一份融資文件顯示,滴滴預計公司2016年將實現盈利,利潤預測是5.4億美元,2017年和2018年利潤將分別達到10.2億美元以及15.1億美元。而Uber預計,2015年至2017年期間,Uber在中國需要投入30億美元,2018年將盈利1億美元。
在滴滴方面看來,規模一旦擴大,滴滴本身的盈利問題就指日可期。同樣以淘寶為例,當年淘寶聚集上億用戶時,訂單都非常小,平臺也很難盈利。但是,隨著規模進一步壯大,成為一個巨型平臺后,聚沙成塔的利潤非常可觀。滴滴也與之類似。只要規模擴大到某個臨界點,邊際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計,滴滴內部肯定早就搭建過這一數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