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營銷和推廣,這是每一個創業者繞不開的挑戰與難題。 石家莊網絡建設 ,怎樣在網絡上去培育受眾?如今有太多這方面的文章,但似乎總是隔靴搔癢。然而如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活低調,貌不起眼,從不出書,也不開講座,但是卻用行動在網絡上構建了一個四
網絡營銷和推廣,這是每一個創業者繞不開的挑戰與難題。
石家莊網絡建設,怎樣在網絡上去培育受眾?如今有太多這方面的文章,但似乎總是隔靴搔癢。然而如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活低調,貌不起眼,從不出書,也不開講座,但是卻用行動在網絡上構建了一個四通八達的營銷帝國,培育了數億十萬計的粉絲。他們就是十幾歲,尚值青春期的孩子們!
他們是如何在 Tumblr 上構建起龐大群落,又是如何吸金的呢?這幫孩子才是這個世界上*會做線上營銷的一群人。美國的互聯網生態有著太多值得國內借鑒的地方,本文就揭示了藏在 Tumblr 平臺深處的秘密營銷網絡……
當 Pizza 在 Tumblr 上的關注人數達到 10 萬人的時候,她發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張床,床上散落著一盒披薩、雞翅還有橙色蘇打水。圖片上寫著一行話:「用披薩和雞翅來慶祝這個偉大的勝利!」
這個日志的下面有粉絲回復:「祝賀你姑娘!這是你應得的!」另一個人回道:「我了個天,你竟然有 10 萬人關注了?」還有一個匿名用戶不以為然,說道:「10 萬人有啥了不起,還不是因為你的鏈接地址比較特殊?」(因為她的鏈接是 Pizza.tumblr.com)Pizza 反擊道:「對不起,在我啟用這個鏈接之前我已經有 9 萬 3 千名關注者了!」
從 0 到 10 萬粉絲,Pizza 花了兩年的時間。
2010 年的年末,她在 Tumblr 上注冊,并拿到了 IWantMyFairyTaleEnding.tumblr.com 這樣一個長的沒邊兒的鏈接,當時 Tumblr 年僅三歲。她一開始只是上傳一些聚會時的照片,頗具有一些嬉皮士風格,比如水清沙幽,椰影婆娑的風景,日暮時分,泳池邊精致的飲料,還有一個她列出來的購物心愿清單,如果有錢的話她會一個一個的買。
Pizza 還會寫一些有趣的段子,又或者是轉載一些笑話,在時尚和搞笑之間頻繁自如的切換。她嘗試了新的網絡昵稱,新的形象定位,前前后后把自己的 URL 改了好幾次,到了 2012 年的年末,90000 名關注者達成,這個數字在 Tumblr 平臺上已經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成績了,而她也形成了一個以她為核心的小圈子,年輕人們都逐漸從她這里轉載段子。之后,她正式將自己的鏈接改成了 Pizza.tumblr.com,她的粉絲們都親切地叫她 Pizza,之后影響力繼續扶搖直上,也就是在這一年,她年滿 15 歲了。
Pizza 的策略實在有夠精明,只要 Tumblr 上面有任何的人寫了有關「Pizza」的話題,不管是食物還是她本人,她都會將這個日志轉發給她底下巨大的受眾。有一次,一名用戶發表了個日志「Tumblr 上的人更喜歡 Pizza 還是碧昂斯?」,她立刻轉發并且留言:「我很確認我同時愛著兩者。」
她對每一條或有意、或無意涉及到自己的話題都能做到超級快速的反應,這讓 Tumblr 上的用戶驚奇不已,大家都開始好奇「召喚 Pizza 出現」的方式究竟是什么?
她無處不在,影響力巨大,似乎什么都逃不過她的眼睛,但又不像很多名人總是擺出高冷的姿態。在 2014 年的格萊美頒獎典禮上,艾倫曾經現場點了 20 個超級大的披薩,Pizza 立刻發了一條狀態:「你們是否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看到我了呢?」這句話獲得了幾乎 50 萬次的互動,而且 John Green,《The Fault in Our Stars》的作者也對此留言,真情表白:「你看起來棒極了,我們都愛你,Pizza!」
Pizza *成功的段子之一:「Josh Hutcherson(饑餓游戲的男主角,就是在**部中跟大表姐搞曖昧的那個)」的老爸估計是 Josh Hutcherdad,老媽應該是 Josh Hutchermom。」這次對名字的惡搞收到了 41 萬 9 千條互動,并且被 Facebook、Pinterest、Twitter 等知名搞笑賬號迅速轉載。
到 2014 年的 6 月,Pizza 收獲了超過 100 萬關注者,已經成為了 Tumblr 年輕人搞笑世界中分量*重的明星。
然而,兩個月之后,她的博客消失了。
如果你現在打上鏈接 pizza.tumblr.com,你將會得到一個簡單的信息:「這里什么都沒有。」100 萬人瞬間被遺棄在荒蕪的平原上,Pizza 去哪兒了?她為什么離開?是誰干掉了她?Tumblr 的用戶開始將各種小道消息,流言蜚語拼湊起來,試圖還原 Pizza 消失的真相。他們寫了很多充滿悼念意味的日志:「我想念那個有 Pizza 的 Tumblr」,還有一些賬號開始借勢炒作,其中一些因為涉及種族歧視而被封停。Reddit 用戶稱她的博客之死是 Tumblr 有史以來**的陰謀。去年秋天,同樣擁有巨大影響力的搞笑博客 OfficialUnitedStates 也公開表示:「我好想念 pizza.tumblr.com,有些時候午夜夢回,我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我真不知道沒有 Pizza 的 Tumblr 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Tumblr 在社交網絡平臺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每一個社交平臺上都會有一些年輕的草根明星,他們被無數少男少女關注,每一條狀態都會引起瘋狂的傳播。在 YouTube 上可以帶來巨大的流量,在 Instagram 上他們上傳有關時尚的照片,反正看起來好像個個兒都挺有錢的;而**有魅力的演員,舞者,喜劇演員活躍在 Vine 上;在 Facebook,你分享的每一條鏈接,發布的每一個狀態都用來定義你的網絡形象。
同樣,Tumblr 也提供一個社交平臺。它在年輕人的眼中是*「不酷」的了,而正是這「不酷」,才讓無數的青少年駐足留守在這里。正如一名用戶所說:「我之所以選擇加入 Tumblr,并且一直活躍在上面是因為下面的幾點原因:1,首先是我沒有那么強的魅力,YouTube 上不適合我。2,同樣在 Twitter 上我也帶來不了傳播,3,Facebook 這個平臺實在太過笨重呆板。
你無需給朋友說你的 Tumblr 地址,你無需一整天時間都浸泡在無用,乏味的評論中,在上面你甚至可以扮演除你之外的另外一種角色。在 Tumblr 上,你可以完全以一種匿名的狀態進行娛樂狂歡,說你任何你想說的話,無需擔心這些內容成為**封存的記錄,變成未來某一刻引爆的定時炸彈。你可以在 Tumblr 上開設好幾個博客,每一個都能代表你的某一種性格、癖好。它有可能是非常冷門,怪異的惡趣味。就比如說曾經有一個 Tumblr 員工給我展示了一個博客 Dolph Lundgren & His Action Nips, 上面全是這位男明星的乳頭被制作成各式各樣,閃閃發亮的 GIF 動圖。
在 2007 年,Tumblr 上線之后,它簡單的布局、文本、照片、引用、鏈接、聊天、音頻、視頻等等各個版本都成為了吸引人們駐守的重要原因。它比 Blogger 要簡單,博客的味道更淡一些,比 WordPress 更易用,Tumblr 上的模板比 Facebook 上的要更容易自定義,這也許是更能彰顯自我的*有效的方式。但是真正讓 Tumblr 成為互聯網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的,是它的「Reblogging」功能,也就是博客轉推,你可以把別人在 Tumblr 發布的內容轉過來,并且加上自己的留言,就跟 Twitter 上的玩兒法是一樣的。
所有的「點贊」、「轉推」、「留言」全部匯聚到「通知」之下。自從你加入 Tumblr 以來,認可別人的才華似乎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你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這既能提升你的存在感,也能增加內容制作者的曝光度。
想要在 Tumblr 上面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嗎?讓你的內容能夠波及到熟人以外的圈子中去嗎?那么你所需要做的并不僅僅是更新一下你私人生活的狀態了,你需要轉載一些內容,能夠吸引陌生人的目光。
而在 2010 年年初,這種以「病毒式傳播」獲取名聲以及財富的途徑并沒有多少人知道。*常見的應該是從 Tumblr 到出版物的商業路徑,就比如說 Hipster Puppies 這個博客在 2010 年達成了一次價位在五位數的出版交易。而其他的社交網絡,比如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都在馬不停蹄地實現商業化運作,獲得幾十億美金的廣告收入。相比之下,Tumblr 默默無聞,一點一點地向著一個以搞笑、藝術、性為主題的「快速對話平臺」演變。Tumblr 的文化開始變得極其特別,而這種文化的***就是一群十幾歲的少男少女,一群擁有者奇怪癖好的少男少女。
曾經有個用戶截屏給我顯示了他有 264 名關注者,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來你描述了 Tumblr 文化是什么:
「這就是一個處在黑暗之中的禮堂,264 個觀眾坐在臺子下面,只有我一個人在臺子上,燈光打在我身上,劇院中**的光束。我把我家的貓的照片拿出來,場下 10 個人鼓掌,2 個或者 3 個人也拿出來了同樣的照片,其他的人什么都不做,看著,等待著下面還會發生什么。」
而我想要去寫關于 Tumblr 青少年的世界時,我一開始只是想著解釋 Pizza 的成功和莫名其妙的消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借此了解擁有超高人氣的賬戶都是怎么運作的。但是后來我很快地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地下世界,一個不為外界人所知道的,巨大的秘密:
這些青少年帶著一點點的智慧和一點點的運氣加持,一下子闖入到了一個充滿著財富和榮譽的全新世界。那只不過是一些有意設計好的,沒有什么企圖心的惡搞、段子,卻能給他們帶來數萬美金,甚至幾十萬美金的財富。
Tumblr 上的青少年文化以自我貶低、自我嘲諷、相互吐槽、傾訴成長中的悲苦為特點
Tumblr 的總部位于紐約,建筑物里的燈光明亮溫暖,我在那里見到了 Tumblr 現年 34 歲的文化與潮流總監 Danielle Strle,他的職責就是搞清楚當下的青少年們的訴求是什么。曾經,剛剛進入這個行當的她打開筆記本,想要去尋找一些可以研究的樣板,但是很快就被洶涌而來的內容給搞的暈頭轉向。他感慨道:
「這些孩子們實在太前衛了,是真的太前衛了。不僅僅是他們在段子制作上面,而且還體現在商業嗅覺上。他們其實世界上*牛的數字營銷人員,我是指,當今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比這樣一群人更知道如何營銷推廣內容了。」
Tumblr 的青少年尤其擅長于數字營銷,他們所憑借的途徑是一種很高級的情感訴求方法(至于是什么稍后會專門細細道來)。Strle 將我引薦到了 Jason Wong 那里,他如今是大一新生,在他 15 歲的時候就已經活躍在 Tumblr 世界,如今他成為了我了解 Tumblr 的引路人,讓我能夠從深層次地了解 Tumblr 整個商業模式運行的邏輯和路徑,以及它情感的內核是什么。
Wong 曾經開設了 asian.tumblr.com 這個站點,專門負責報道在他弗羅里達高中校園霸凌事件。Wong 說道:在 Instagram 上面青少年愿意展示自己有多幸福,但是在 Tumblr 上面大家愿意敞開心扉,把自己的悲傷、痛苦拿出來。對于他以及很多孩子們來說,Tumblr 是一個樹洞,遠離那些身邊的,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在 Tumblr 上面人們會寫關于自己,*真實的故事,因為害怕這樣的故事會引來身邊人的指點,說笑,評價,所以他們一般都不會讓朋友們看到。這幾乎是每一個 Tumblr 青少年共有的心理。
在 Tumblr 之前的「黑鐵時代」,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甚至是 2000 年初,孩子們只能在身邊尋找同類,否則只能被孤立,被欺負。而如今,Wong 如果這**過的很不愉快,凌晨四點他開始爬起床,上網,跟遠在澳大利亞的朋友傾訴一切。Tumblr 的用戶知道他們的受眾活躍在多個不同的時區,擁有影響力的用戶可以瞬間讓一個笑話傳遍全球。
Tumblr 的文化已經經過了 5 年的演變,而在它*開始,是某些學校的聰明孩子聯同其他學校同樣聰明,但同時還是有點兒怪異的孩子們一起創辦起來的。這種文化是「輕幽默」,能夠準確的捕捉到社交中某些尷尬時刻,這對于青少年來說是魅力所在,因為他們都急于想要搞清楚一個成人世界到底是怎樣的。擁有各種化名的孩子們,(比如假名是 Larsvontired 以及 Baracknobama)會經常說一些自嘲的話,**地捕捉到自己在社交時出糗的狀況。有一些段子開始向各大洲擴散,又經過數千名青少年的加工,篡改,添加了自己當時的經歷,**成功地將 Tumblr 特色給建立起來。其中修改的*棒的段子會傳播到更加廣闊的地方,有一些內容甚至能夠得到上百萬的互動,想象一下吧,一開始只是一個僅限于生物班上大家哈哈大笑的笑話,忽然直接傳播到了舊金山城,整座城市的人都一起發出撼天動地的笑聲。
很多人都覺得「千禧一代」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代,但是 Tumblr 上的幽默卻是帶著自我嘲諷,貶低,叛逆的特點。
「我連跟一個家伙 High Five(兩個人同時默契的擊掌)的機會都沒有,14 歲的女孩子怎么可能懷孕?」,又或者「約會之前我們得進行多少次的眼神交匯啊?」;再比如:「我曾經給某個人打招呼,但是他裝作沒聽見,于是我再也不會這么做了。」
這些內容沒有任何自我欣賞的成分,更多的是自我的厭棄,以及請求社會這個監獄多給我們一點點的仁慈。(你喜歡被關注?我靠怎么會有這么愚蠢的想法?你怎么敢期待被別人寵愛?)
群組聊天:大家抱持的心理是:「哈哈哈看看你這坨屎。」
私人聊天:我不知道該怎么做了,希望我有**會知道,我在你面前說了這么多的抱怨,謝謝你一直的傾聽陪伴。
至于這兩種心理為何出現這么大的反差,原因在于:孩子們在公共場合比較愿意展現自己「毒舌」的那一面,這樣會顯得自己風趣,幽默,機智,而如果是私下場合,我們其實都很在乎對方的感受,我們人都富有同情憐憫心。
令人心碎的故事在 Tumblr 上頻繁出現,相應的就會出現一些對策。比如「讓你的心里裝滿蜜蜂,如果有人讓你的心碎了,那么是時候讓蜜蜂全部飛出來了。」又或者「在友情破裂的時候,先別去責怪別人,先想想自己之前那么多次的友情走向盡頭,是不是有一個共通的點?是不是這是你自身的問題?」
青少年們確實是在 Tumblr 上宣泄著自己的負面情緒,表達著自我貶低的看法,但是他們卻在一件事情上有著超乎常人的自信:「我們所寫的東西一定會被別人轉載或者抄襲。」Priceonomics 展開的調研顯示:「Tumblr 是 Buzzfeed 病毒式傳播內容的*主要的來源地。當時網站上造成全球性轟動的裙子顏色辨認照片(是藍黑還是白金),其實*開始的出處就是 Tumblr。」華盛頓郵報曾經就寫了文章:「Tumblr 是病毒式傳播內容的新溫床。」
曾經有人就把這個現象寫成了段子,并且在一個星期內活動了 27 萬 5 千的互動量:
我的朋友(并沒有 Tumblr 賬戶):哎,*近你看了沒看這個段子,哈哈哈,它出現在 Facebook 頁面「有史以來*棒的 Tumblr」上,Tumblr 實在太好玩兒啦!
我(一個 Tumblr 游民):哈哈,是啊,我想我之前就看過這個。
我(我真實的意思是):你這個傻叉,我是站在信息上游的那個人,*接近信息出處的那個人。當然看過這個段子,以及跟這個段子有關的 5000 個衍生版本,這還是 3 個半月前的事。我看到這個段子背后所有戲劇性的劇情演變,圍觀者各路人馬的不同評論。我看到的內容是*鮮活,*原始,**有生氣的。別拿這些過時老套的東西來跟我分享了好嗎?
營銷的秘密核心武器:「Relatable」!
Tumblr 上的用戶稱這些段子為「Relatable」,這樣一個奇怪的說法是來自于 Zach Lilley 和 Jeremy Greenfield 在 Tumblr 上的成功。
Lilley 和 Greenfield 他們倆從高中就是好朋友,老早就想闖進互聯網的搞笑圈。2011 年,他們購買了 ROFLnow.com 這個域名,并且開設了多個社交網路賬戶,其中就包括了 Tumblr,目的就是為了不斷地推廣 ROFLnow.com 這個網站。很快,他們意識到了在諸多社交平臺上,只有 Tumblr 的傳播效果是**的。
當時他們倆還寄希望于 ROFLnow.com 這個網站,忽然有**他們發現 Tumblr 上掛著的橫幅廣告在**時間里給他們帶來了 50 美金的收入,這讓他們意識到也許 Tumblr 本身就是一個潛在的商機。ROFLnow.com 從來沒有在**時間里獲得超過 20 美金的收入,而 Lilley 當端盤子的適應生,一個星期才賺 80 美金。
于是,在 2012 年的月,Lilley 和 Greenfield 在 Tumblr 上面發起了「So-Relatable」的博客。Relatable 這個詞比較難以形容,中文的意思當然是「感同身受」,在成人世界里不經常使用,但是在青少年的圈子里,這意味著「某種可以在其他人那里獲得共鳴的想法、感受,或者主意。」基于筆者這么多年沉浸在互聯網世界的經驗,其實更加直白點兒說就是「把自己的傷口剝開來給大家看,讓他們看到你的脆弱、無助,這一切都是發生在公眾場合,而沒有人知道你真實的身份。」
我的爸媽不要我了,把我賣給了一個形銷骨立,留有胡須的男人,他們得到了三頭山羊。
Lilley 和 Greenfield 并沒有發明「relatable」這個詞,而是讓它變得更加流行,讓它成為了互聯網現象級的一個名詞。如果在 Google 的圖片搜索中打入「Relatable」,那么會出現數百個 Tumblr。
如今的「So-Relatable」跟前面提到的 Pizza 一樣,也消失在茫茫數字比特海中。(至于為什么消失,很快就會提到)
而在 So-Relatable 這個 Tumblr 開設之后不到一個月里,Lilley 和 Greenfield 他們倆就收獲了 2 萬名關注者。
幾個星期后,Greenfield 建議增加 GIF 動畫(比如「每個星期日,你忽然意識到明天你就要上學」這個日志,Kanye West 面部表情從一個特別明亮的笑容轉為了一副哭喪臉),從那個時候開始,每一篇日志的流量都開始呈現爆炸式的上升,2 萬或者 3 萬的互動量,在當時看真的是超級高的數據了。
2012 年的夏天,Lilley 和 Greenfield 從高中畢業,到了秋天,So-Relatable 這個 Tumblr 擁有了超過 20 萬的關注者,一個月賺的收入是幾萬美金。在同年 10 月,兩個人注冊了一家公司,So Relatable Inc,股份持有比例是五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