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密密麻麻的相冊中,你能夠在不做一些調查的情況下,指認出某張照片拍自何處嗎?恐怕不能。 今日,外媒披露了谷歌計算機視覺專家Tobias Weyand領導研發的一個技術項目Google Photos,該技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照片分解成像素級別,然后通過數據庫中大量
在你密密麻麻的相冊中,你能夠在不做一些調查的情況下,指認出某張照片拍自何處嗎?恐怕不能。
今日,外媒披露了谷歌計算機視覺專家Tobias Weyand領導研發的一個技術項目Google Photos,該技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照片分解成像素級別,然后通過數據庫中大量的圖片資源,對像素數據進行交叉引用,*終確定照片的拍攝地點。
這相當于拼圖抓取的數字版,只不過它有成千上萬的拼圖。
據介紹,工程師們挑選了全世界一些人口密集、或者攝影師喜愛的熱門地區,并將它們分解成26000個大小不一的方塊。除此之外,這些工程師從網上搜集了1.26億張包含GPS信息的圖片資源,將其錄入到機器學習的算法當中,讓計算機去認識、學習不同地方圖片的特征。 其中每一張圖都會對應一個區域方塊,計算機在掌握圖片特征的判斷之后,就可以根據圖片細節判斷出地理位置了。
照片地位無需GPS,谷歌看一眼就知道在哪里拍了
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這個強大的人工智能稱為PlaNet,被“喂食”了超過9000萬被標記信息的圖片,地點覆蓋全球。工程師對PlaNet進行了約230萬圖片的試驗,不過精確度并不是很高,其中對“**”的準確率為28.4%,“大洲”的準確率為48%。不過,盡管如此,PlaNet的準確率還是比人肉分辨要高。
這個人工智能算法的強大令人驚嘆,但與此同時也不應忽視安全問題。既然技術已經掌握了不用GPS也能探測出定位,那么用戶的隱私保護工作也就多了一道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