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的整體業績來看,華為可以說是少數能在全球市場中逆市飄紅的企業,與此同時,外界對華為議論最多的除了其高效的公司管理之外,還有一項便是員工薪酬。本期華為崛起之道中,華騰研究院為你全面揭秘華為員工薪酬設置。 華為從成立之時就奉行高薪政策,
從2015年的整體業績來看,華為可以說是少數能在全球市場中逆市飄紅的企業,與此同時,外界對華為議論*多的除了其**的公司管理之外,還有一項便是員工薪酬。本期華為崛起之道中,“華騰研究院”為你全面揭秘華為員工薪酬設置。
華為從成立之時就奉行高薪政策,一方面與當時通信行業高利潤相關,也跟任正非高瞻遠矚,大方分錢,敢于投入有關。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華為的薪酬主要包括三部分:工資、獎金和分紅;當然如若外派國外,還有外派補助+艱苦補助。
工資薪酬簡介
盡管華為是任正非創辦的企業,但其僅持有1.4%的股份,其他98.6%的股份均由員工持有。配“股票”的政策逐步培養員工“主人翁”意識:因為每年的利潤基本都分給全體員工(即時分紅或股票升值),員工分享到了公司發展的利益,無疑都把公司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在困難的時候能迎難而上并和公司同舟共濟。
據華為前副總裁劉平回憶,1993年初剛進入華為時工資1500元,而之前在上海交大工作八年工資只有400元,第二個月工作漲至2600元,之后每個月工資都會上漲,1993年底他的工資已經漲到6000塊,一年工資翻兩番,漲4倍。
前上海研究所所長,現華為中央研究院硬件院長周紅,在中科大演講的《我的通訊十年》中提到:其1997年博士畢業入職工資是4000多元,當時保姆工資大概500-600工資。
2001年是IT泡沫*瘋狂的一年,據說華為狂招了將近6000 人。2001年華為應屆畢業生工資達到階段性新高:碩士應屆7000元,本科應屆5500元。
2002-2003年,華為經歷了2年困難期,招聘也是鳳毛麟角。2004年應屆生薪酬達到新低:本科3500元,碩士5000元。隨著華為業績逐步回暖,應屆畢業生的工資繼續水漲船高。
2015年應屆生工資在9000-17000之間,其中博士特招可以根據能力單獨談工資,徹底打破工資一刀切。華為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2015年底在北京大學宣講會上給應屆生開出的薪酬是:14萬到17萬起薪,**到35萬人民幣每年。
華為不僅“舍得花錢”,更重要是“懂得分錢”,設計了一套“定崗定薪,易崗易薪”,意思就是工資薪酬是根據崗位來設定。
應屆本科碩士入職13級,博士14級,內部公開查閱只顯示至22級,超過22級總裁級別不公開顯示級別。據多位華為員工透露,在2014-2015年大幅度提升工資基線后,每級工資差距大概在4000元。13級在9000-13000元,14級13000-17000元,15級17000-21000元,16級21000-25000元,17級25000-29000元,越往上工資薪酬差距越大。從一份華為律師函件中顯示:某地區部某銷售副總裁崗位22級,工資稅前82500元。
工資只是零花錢:高額的獎金和分紅,百萬年薪超萬人
陳黎芳還在2015年底北京大學宣講會宣稱:奮斗越久越劃算,工資變成零花錢。此言一出,華為內外一片嘩然。據知情人士透露,此言非虛。
華為有句俗語很好的描述了收入情況:三年一小坎,五年一大坎。意思是入職華為三年內大部分靠工資,三年后獎金逐步可觀,五年后分紅逐步可觀。
恐怖的分紅+升值
按華為《2015年虛擬受限股分紅預通知》,每股分紅1.95元,升值0.91元,合計2.86元,工作五年基本可達十五級,飽和配股(包括TUP)9萬股,分紅+升值達2.86*9萬=25.74萬元,即使不飽和配股,基本分紅也可以達到稅前20萬。工作10年,17級配股普遍超過20萬,稅前分紅+升值超過50萬,而23級虛擬股票超過200萬股,稅前分紅+升值超500萬。
可觀的獎金
獎金在華為實施“分灶吃飯”后,不同BG,不同體系差別很大,且獎金跟當年績效強相關,所以獎金是千差萬別。例如2015年終端BG一年發了2次獎金,讓其他BG羨慕、嫉妒、恨!但是因為獎金扣稅太厲害,所以高層和中層的獎金反而差距沒有那么大。例如同為15級,同為績效B+,無線研發可能稅前15萬,業軟研發可能5萬,終端研發可能20萬,GTS服務可能18萬,海外銷售業績好的代表處銷售經理30萬,差的可能只有10萬。
一般入職5年,績效中等以上,職級15級,年薪稅前30-50萬;入職10年,績效中等以上,職級16-17級,年薪稅前50-100萬。職級18級以上,考評中等以上,年薪稅前都超百萬,估計數目數千人,加上海外常駐人員外派補助,年薪稅前超百萬人數估計超萬人。
案例:某地區部銷售副總裁,職級22級,類似級別華為千人左右,占比低于1%,地區部副總裁及以上,產品線副總裁級別及以上,入職在2000年前。
15年(稅后):461萬
分紅:307萬(稅后)
獎金:46萬(稅后)
工資:82500(稅前)
離家補助:43萬
前面是令人眩暈的“胡蘿卜”,但是后面是“大棒”
就是所有的加薪、配股和獎金,都跟所在的團隊、代表處的組織績效以及個人績效掛鉤。組織績效取決于年初設定的目標完成情況,以及橫向縱向部門的比較。
而個人績效評比更殘酷:10-15%考評為A,不超過45%的B+,40-50%考評為B,5-10%考評為C或D,考評為C或D,三年不能漲工資、配股,獎金當年為0,號稱“一C毀三年”。
在一手“蘿卜”一手“大棒”的驅動下,華為員工級別越高,責任心一般也越強,因為公司的業績和團隊的績效跟個人的收入強相關,這支軍隊以超強的戰斗力不斷攻城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