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慶喜事連連。 二十年來難遇的大雪,點燃整個重慶的氛圍G點;習大大2016年國內首次考察重慶,對京東方公司放話:把創新搞上去!;對果園港寄予厚望:這里大有希望。 在此之前,習大大會見新加坡總統陳慶炎時指出,扎實推進以重慶為運營中心的中新第三
2016年,重慶喜事連連。
二十年來難遇的大雪,點燃整個重慶的氛圍G點;習大大2016年國內首次考察重慶,對京東方公司放話:“把創新搞上去!”;對果園港寄予厚望:“這里大有希望。”
在此之前,習大大會見新加坡總統陳慶炎時指出,扎實推進以重慶為運營中心的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將其建設成為中新互利合作新的示范項目。一時間,《習大大,你讓我們辭職都想去重慶》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這篇文章說出了多少外出游子的心聲。很多年前,為了生計,不得不背井離鄉,涌入北上廣一線熱門城市。如今,一線城市發展緩慢,市場不斷飽和,產業業績糟糕,去哪里打工,成為眾多打工族和創業者的焦慮。
重慶蓄勢待發,鼓足馬力在創新創業方面有所作為,完善創業需要的完整生態鏈,一切都如預期那樣順利。世界那么大,何不來重慶看一看?
西南互聯網之崛起
1990年,重慶商業樓宇和住宅幾乎都被寬帶覆蓋,公眾場合都提供免費上網服務。重慶這座堪比香港的城市,網絡設施晚了很多年。
幸好,在互聯網繁榮的今天,重慶沒有掉隊。不知從何時起,走在馬路上,隨時都看到載著滿滿包裹的摩托車快遞小哥。每次接到快遞的電話,都欣喜若狂。雖然這是你下單收到的快遞,但是商品拿到手中那種驚喜程度,比自己考試拿滿分還要開心。
電子商務的崛起,繁榮了物流,時尚了重慶。目前重慶網民達到了1357萬,普及率為45.7%,增速為4.9%,電商直接就業人數為7.2萬人,較去年增加了近7000人,但在這方面的人才缺口仍然有3萬人,成為西部發展*快**有互聯網發展潛力的城市。
古人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放眼當下,城市發展,物流先行!
京東集團聯席董事長趙國慶回憶,2013年,京東集團率先入駐重慶,是希望以京東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以包括電子商務管理、營運、技術、結算中心及訂單生成中心,*終將建成亞洲一號運營中心。
在此項目簽約之前,家住巴南的劉曉勇很興奮。自從干上了物流,常年在外漂泊,風餐露宿。2012年,他結婚了,一心想守著老婆好好過日子,這些年跑物流也有了積蓄,想在老家創業,苦于沒有機會。
某**晚上,劉曉勇和幾個兄弟伙在外喝夜啤酒,無意間聽說京東將在巴南建西部**的物流基地,心想:我可以直接在家門口接下京東的物流撒!反正是干老本行,
既有技術,又土生土長,環境熟悉,工作干起來肯定得心應手。如此一來,家庭與工作,不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所有的難題也都全部解決了。
劉曉勇的愿望,在2014年實現了。京東集團一共投資30億元,物流基地占地1000畝。當電商產業園建成后,京東將把大型倉庫整合至巴南區,送貨頻率將達到一日三送,甚至達到100分鐘內送貨上門的極速送貨業務。
此外,電商產業園還引進普洛斯、華南城等20個項目入駐,項目投資共380億元。全部項目達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4300億元,實現年稅收6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1.5萬個。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西部城市,重慶的優勢不言而喻。比起北上廣那些一線成熟城市而言,機會更多,其實成熟的另外一個潛臺詞,是壟斷性比較強。
失去發展的城市,被壟斷的城市,外來人員,想要創業和好的工作機會,談何容易。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打破一切壟斷的時代。重慶人敢拼敢闖的性格,恰好是互聯網創業需要的基因。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返鄉創業的年輕人,還是外地人,他們都能在重慶這個創業氛圍下,迅速找到適合的行業,因為機會實在太多了。
資本的天堂
2015年,資本寒潮來臨,北京**的中關村創業街,在熱鬧的表向下,依舊吹著寒風。
舒全記得,8月初他倒3W孵化器入職,中關村那是一片繁華。O2O項目滿天飛,走兩步就會被拖住求掃碼,掃碼送的物堆了整個辦公桌,儼然象征著移動互聯網創業領域欣欣向榮的小山。
三個月以后,資本大環境急轉而下,股市震蕩,投資人日趨謹慎。無數投資人告訴舒全,“如今只要是O2O項目看都不會看。”一位基金副總裁坦言,他們現在基本是屬于“只看不投”。這只是中關村,資本寒潮的冰山一角。
雖然資本寒冬對中關村創業大街的沖擊顯而易見,但是這里依然是**創業者的“延安”。在這條220米的大街上,生與死交替上演,夢想與現實揉捏出一個時代的面貌。
然而,這股資本寒潮,只是略微在重慶創業者,聊天的過程中,被偶爾提及罷了。更多的創業者,對重慶的資本環境,還是信心滿滿。
去年6月15日,重慶豬八戒網宣布獲得26億元的融資。其中賽伯樂集團投資16億元,重慶北部新區下屬國有公司將增投10億元。
*開始,資本不看好豬八戒網。IDG李豐說過,豬八戒網的商業模式(收傭金模式)很爛,一定撐不過5年,熬不過去。
現在,豬八戒網這個服務類型的網站,經歷9年的沉淀磨練,一朝獲得風投,風光無限。
一時間,一夜成名的朱明躍,開始接受各界媒體的采訪、講座,他的昨天、今天、明天,被一一扒了個遍。他談到*多的就是,創業這些年,真是熬得辛苦。創業真不是人干的事!
同樣,賽伯樂集團也投資了另一個重慶本地企業。它叫重慶火鍋美投公司,正式簽約新三板,預計半年后將成為我市**以火鍋為主營業務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
火鍋,作為重慶的名片,通過包裝占領市場的品牌火鍋,而目前還屬于市場空白。重慶目前有3萬家火鍋店,每年有三千億的產值,賽伯樂作為中國投資基金的***之一,此次將資本放在了重慶范圍*廣,覆蓋面*廣的一個業態上。
火鍋產業集團董事長劉松告訴記者,公司選擇融入資本,主要是降低成本,抱團發展多品牌模式,讓重慶火鍋品牌走出去。10億元投資到位后,將兼并整合其它火鍋企業到火鍋美投旗下,進一步發展壯大。同時,將依托現有的線上平臺以及線下火鍋實體店,發展火鍋O2O等。
與此同時,賽伯樂移動互聯網孵化園二期即將開園,成為推動重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力載體,這只是重慶投資機構之一。
重慶創業 中國創業環境 西部創業
江北嘴中央商務區已經建成,大批銀行、證券、保險和各類金融中介服務紛紛入園,金融機構數量是中西部各地之首。這里號稱要打造成與上海陸家嘴齊名的金融港口,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和創新的中心,也是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國際化窗口。
重慶優惠的政策和簡單的體制,以及完成的創投產業生態鏈,從天使投資到后面每一輪的跟進都相對成熟,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權和創新空間,實現創業夢想。
大街上的創業野心
如果說,重慶豬八戒網這些具有規模的企業獲得投資,屬于“創業正規軍”,那么活躍在重慶街道或者奔走于各大院校的創業者,則是*頑強的“創業游擊隊”。
這些人沒有那么多商業拘束,也不會項目風險預控,或許只憑借一個簡單的想法,一腔熱血,就干成了一番事業。
梁燁,一個標準的80后重慶小伙子,是一個計算機技術宅男,超級愛網購。有一次,我們一起吃火鍋,他說,你們猜我這衣服買成多少錢?在我看來,就是一件普通的T恤衫,沒什么特點之處。
**,他說:“我海淘的,從美國寄回來只要166包郵,國內價格是1200。光物流都得多少錢,網購簡直太便宜了。”
曾經他辭去程序員的銀行工作,投身物流創業,所以對于物流行業里的溝溝坎坎,他門兒清。那時候,他在重慶大學開了個“快遞中轉站”,租了一個100平米的店面,請了1個兼職的大學生,兩人就這樣干起了快遞。憑借他的韌勁,還說服了重慶圓通、申通等將快遞寄放。
有了品牌物流商入駐,他的快遞中轉站,越做越好。生意**的是時候,每天可以寄2000個包裹。因為他背后倚靠的是58萬多的在校學生,這么龐大的用戶,生意自然火爆!
同樣是在大學創業的張三峰,選擇的是“廣告打印”。他是一名大三在校學生,發現學校很多人打印資料,只是打印單面,而另一面則浪費了。有**,他突發奇想,如果能夠將第二面打印上廣告,這樣既能滿足商家的打廣告的需求,又能節約紙張,一舉兩得。
**,他就順著自己的思路,找到學校外的一家餐館,與老板聊聊他的想法,沒想到當即老板就同意了,印一份1毛錢。資料打印店的生意,少說**也有幾千份,每月30天,少說也可以月收入上萬,比起打工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
大學生都熱衷創業了,那些熱血有夢的打工者,怎么沉得住氣呢?他們總想掄起袖子,干一場大事業。
鮮橙多,重慶創投起點茶樓的店小二。他考察創業市場多年,曾親赴北京車庫咖啡,考察其模式,一心希望在重慶復制一個“車庫咖啡”,為創業者提供*準確的創業信息。
因此,他選擇以茶樓為依托,喝茶聊天成本低,聚在一起,談論夢想創業這些熱點,這兩個點結合在一起簡直就是天衣無縫。鮮橙多憑借多年的人脈積累,招來很多創業者。
剛開始,創投茶樓生意火爆,門庭若市。誰知,一夜之間,一條街上猛然開出3家一模一樣的茶樓,而且每天都有類似創業者取經問道。很顯然,客流被分走了一半多,茶樓生意也越來越差,房租的壓力常常令他喘不過氣。
重慶人創業真的太多太多了,像以茶樓為名,為創業者服務的機構,重慶少說也有幾十家。有的需要收會費,有的需要給茶水費,歸根到底都是商業的問題。
這種創業型茶樓,統稱為微型企業。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截至2015年,全市累計發展微型企業42.27萬戶,其中1.32萬戶微型企業成長為中小企業,帶動和解決就業303.95萬人,比2014年的7.09萬戶、49.72萬人均增長了5倍左右。
其中,涌現出不少微企新秀。王鰈,大學畢業以后,在2010年12月創辦的重慶井楊子茶藝發展有限公司,獲得創業補助5萬,到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千萬元,帶動就業人員200余人員,2015年在重慶股權交易中心(OTC)成功上市。下崗失業人員李星亮創辦的重慶慕莎食品有限公司獲得創業補助2.82萬元,主要從事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乳制品、會務服務、電子商務,其到2015年實現產值3800萬元,帶動就業180余人。相比于西部各地區城市,重慶均走在前面。
重慶這些創業隊伍還是一種“游兵散勇”,創業觀念已經改變,想要成功,還需要在商業模式和產品上下苦功夫,這一切只是時間。
2016年,重慶躊躇滿志,打定主意要有所作為。世界那么大,何不來重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