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紛紛宣布下架大批非正版作品。隨著正版化進程的加速,各音樂平臺的重心除了版權合作外加緊投入到盈利方向的探尋中。圍繞著音樂生態,培養專屬藝人、孵化智能硬件、直播互動演唱會一批新興業務成為這些公司未來
近日,阿里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紛紛宣布下架大批非正版作品。隨著正版化進程的加速,各音樂平臺的重心除了版權合作外加緊投入到盈利方向的探尋中。圍繞著音樂生態,培養專屬藝人、孵化智能硬件、直播互動演唱會……一批新興業務成為這些公司未來挖掘變現的業務重點。
規范化的版權割據
音樂作品版權監管自今年7月**版權局發布《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后速度加快,16家平臺彼時下線了未經授權的220多萬首音樂作品。“*嚴版權令”出臺后,各家音樂平臺以10月31日作為版權清查、侵權作品下線的**限期,借此,各個平臺相繼發聲。
各大平臺中,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與CEO宋柯共同發布聲明,已將版權不清晰的歌曲全部下架;QQ音樂也通過官方微信發布版權聲明,稱“梳理曲庫內版權不明歌曲導致部分歌曲無法試聽”;酷狗音樂則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表示,“已成功全面清理未經授權的歌曲”;酷我音樂也在官方微信中表示已基本完成未授權音樂作品的下線清理工作。
這輪支持正版化的清洗在規范了正版環境之外,也顯露了各平臺在版權中的“領地”。在宣布下架非正版音樂作品的同時,各平臺紛紛表示將全力爭取更多的版權,以維持音樂內容的豐富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版權監管方面的作用讓原本互不服輸的平臺間建立了授權機制。日前,網易云音樂、海洋音樂所屬的酷狗和酷我,均與QQ音樂達成版權互授權合作。不過,由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組成的阿里音樂卻與該陣營形成了明顯的割據對峙。
音樂付費尚不成行
音樂作品版權作為內容平臺的基礎也是各方的必爭之地,爭取“**”的結果就是音樂版權價格的水漲船高。宋柯表示,阿里音樂支付的版權費已經超過了10億元,QQ音樂也表示已與200家唱片公司達成合作。
酷我音樂內部人士指出,沒有任何一家音樂App可以壟斷市面上所有的音樂版權。但使用多個音樂App目前對用戶來說是件很麻煩的事,也不太現實。所以各平臺除了需要采購版權外,還會和其他平臺達成轉授權合作,未來可能會看到這種合作越來越多。
宋柯則表示,在音樂領域只需要下載兩個App,基本就可以滿足所有的聽歌需求。因為,在這個階段,雙音樂App也許是必然的。但他同時承認,天下大同、版權共享是大家追求的**目標。
“目前,版權共享尚處于嘗試實現的過程中,音樂付費就更難了”,某音樂平臺方面人員坦言,音樂版權規范化的市場才能夠助推付費這條合理的盈利渠道順暢產生。不過,就現在市場中各平臺的狀態以及用戶的習慣,付費在短期內還比較難以實現。
各尋盈利模式出口
“版權只代表過去的成績,音樂的未來在于創新。”阿里音樂在聲明中直言。畢竟持久性的燒錢購置版權并不可行,版權大戰也不會永遠持續,但對于音樂平臺來說,盈利途徑并不容易尋找。
酷我音樂內部人士認為,版權之爭后,各家應該圍繞自己的優勢資源深耕,而不是僅僅在單純的音樂播放器層面PK。據他介紹,酷我將在圍繞音樂生態圈構建方面發力,發掘扶持原創作品和音樂人,發展LIVEHOUSE以及圍繞相關的音樂硬件等方面做更多的嘗試。
事實上,各個音樂平臺都在探尋更為可行的盈利模式,例如,QQ音樂基于騰訊內部各個社交平臺以付費的“綠鉆”進行串聯,網易云音樂各地舉辦線下現場音樂活動開啟付費的粉絲互動、投票等形式圈錢;酷狗依靠流量嵌入游戲的模式……
“真正能夠實現盈利的方式現階段來看就是通過形成自身的生態體系”,上述音樂平臺方面人員表示,雖然各家音樂平臺主推的項目各不相同,但同樣的事情大家都會去做。例如,扶持培養音樂人生成自家**版權、O2O音樂現場、周邊與粉絲經濟這些方面都是很可觀的。
該文章由
石家莊網站建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