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在日前舉辦的首屆互聯網金融反信用欺詐研討會上,中國政法大學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與民信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決定在民信公司設立反信用欺詐實訓基地,利用民信公司在小微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實踐來豐富和完善相關
互聯網金融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在日前舉辦的首屆互聯網金融反信用欺詐研討會上,中國政法大學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與民信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決定在民信公司設立“反信用欺詐實訓基地”,利用民信公司在小微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實踐來豐富和完善相關理論及案例,同時對民信公司的反信用欺詐工作提供技術和理論指導、培訓。
民信公司董事長付東海表示,互聯網金融存在大量通過虛假包裝信用資料來騙貸的情況,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并且出現了一批以信用欺詐為主業的機構,給這個行業帶來一定的風險。據不完全統計,民信已成功發現、識破各類虛假包裝信用資料900多起,涉及資金上千萬元,有力地保證了出借端客戶的資金安全。
中國政法大學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春鵬表示,中國政法大學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將與民信聯合成立課題組,共同承擔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業務研究課題,為民信提供反信用欺詐的相關專業技術支持和法律法規培訓指導。
至于互聯網金融方面在法律上規范,不少專家也表示應該提高門檻,完善法律規則。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段威表示,互聯網金融需要在四方面進行改進,提高門檻,健全準入制度,不能一味地放松管制;實施科學分類,加強針對性監管;建立征信系統,加強信息披露;暢通訴求渠道,妥善化解矛盾,完善法律責任制度,給老百姓、消費者或者給相應的客戶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經濟犯罪偵查研究所所長王俊家表示,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信用欺詐必然會產生,如果不能有效地防控,就會釀成金融犯罪。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法律研究機構,都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犯罪的研究,以便有效地防控金融犯罪給金融體系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