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已成為炙手可熱的理財神器。但樹大招風,近日關于互聯網金融的討論聲也愈加激烈。中消協日前表示,互聯網金融存在太多監管空白,需要監管層加強監管。 中消協近日表示,互聯網金融迅即升溫,但在這股洪流中,消費者的個人隱私
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已成為炙手可熱的理財神器。但樹大招風,近日關于互聯網金融的討論聲也愈加激烈。中消協日前表示,互聯網金融存在太多監管空白,需要監管層加強監管。
中消協近日表示,互聯網金融迅即升溫,但在這股洪流中,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保護、資金安全、風險控制等還有很多監管空白,這是新消法要迅速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事實上,在余額寶、微信理財通、蘇寧零錢寶等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產品迅速走紅的同時,安全問題也始終如影隨形。去年12月27日,支付寶用戶單先生就被盜取了支付寶賬戶和淘寶賬號,支付寶內6.5萬多元和支付寶捆綁的工行銀行卡內2000元也全部被盜刷。據悉,犯罪嫌疑人采取收購支付寶信息、篩選真實信息、偽造身份證、持假證辦理手機卡、盜取支付寶余額等手段盜取了單先生的支付寶賬戶。
除了對安全性的質疑,互聯網理財產品也存在信息不透明、夸大宣傳等問題,部分機構為了吸引眼球,甚至不惜自掏腰包發“補貼”,而種種現象的背后,都是由于缺少完善的監管條例造成的。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互聯網金融本身確實是創新,但從另一方面看,也跟傳統金融服務的漏洞有很大關系。在他看來,互聯網金融需要被納入監管范圍。不過,從目前的監管制度設計上來看,似乎還缺少對互聯網金融的明確態度。該文章由
石家莊網站建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