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春節前夕,股神又出手了。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下簡稱哈撒韋)近日表示:將幫助包括福特汽車和戴姆勒公司的梅賽德斯-奔馳在內的汽車公司,投資一項為司機量身打造的車載實時服務。此前,該公司已同意從諾埃爾集團買下為汽車公司提供即時問詢和
馬年春節前夕,股神又出手了。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下簡稱“哈撒韋”)近日表示:將幫助包括福特汽車和戴姆勒公司的梅賽德斯-奔馳在內的汽車公司,投資一項為司機量身打造的車載實時服務。此前,該公司已同意從諾埃爾集團買下為汽車公司提供即時問詢和遠程信息處理服務的 MyAssist 公司。
股神的這一舉動,毫無疑問被市場解讀為他對于智能汽車及車聯網領域前景的長期看多。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在剛剛過去的2014美國消費電子展上,智能汽車龍頭企業Google公司宣布計劃把Android系統引入汽車領域,以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車載娛樂和信息系統等智能汽車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而智能汽車概念在A股市場也逐漸進入到了大資金的視野——在屢次翻炒了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家電之后,汽車或將提供給A股市場一個智能行業主題性投資機會。
股神的布局
我們現在把時間軸拉長一些來看。
2012年5月16日,哈撒韋公司提交的 13-F 號文件顯示,當年1到3月份,公司投資組合新建倉位包括1000萬股通用汽車股票。當年第3季度,哈撒韋又購入500萬股通用汽車股票。2013年2月14日遞交美國證監會的文件顯示,哈撒韋公司增持了1千萬股通用汽車股票……而自此之前的數年內,巴菲特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并不看好汽車業,哈撒韋也長期對汽車股避而遠之。
在加倉通用之后,而今股神又開始了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投資布局,這又在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兩者應非孤立事件。
雖然截至目前 MyAssist 交易的具體條款尚未披露,在 MyAssist 提供的多項服務產品中,有一項是運營商操作的呼叫中心,具有極其明確的移動互聯網概念。巴菲特或許是在追求一個對于未來汽車產業的投資全覆蓋——從汽車制造到車聯網,從傳統到顛覆。
這樣的投資邏輯也在暗合著消費者的成長邏輯。汽車產品的主流消費人群正在發生著變化,在全球范圍內,80、90后都在逐漸成為主體。而作為“共網而生”的一代人,對于汽車的功能訴求也在發生微妙變化。所謂“駕乘快感”和“身份象征”正日益模糊,而汽車作為信息平臺、娛樂平臺等過去略顯邊緣的角色卻越來越顯著。
更何況,城市群的交通狀況正在惡化,提供一套**的智能交通體系已經成為一個政府是否對公民負責任的象征。美國**交通部門NHTSA表示每年解決交通擁堵的費用高達880億美元,因此,它們試圖推動在美國使用 car-to-car 通訊系統。這樣可以讓汽車與汽車之間隨時有一個通訊,了解車與車的距離,能夠及時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據稱這項技術在過去幾年里已經進行了大量測試,甚至在多個城市試運營,譬如密歇根市Ann Arbor有3000輛汽車搭載了此系統。假設2014年這一項目通過,到2017年,美國將全面使用car-to-car通訊系統。
換位思考,若你是通用CEO,或許你根本不會喜歡智能汽車。道理再明白不過:智能汽車的到來,必然改變傳統車企的利益格局。更為重要的,是車聯網的話語權并非掌握在車企手中,而是在谷歌、微軟、Facebook這樣的IT大佬們手里。換句話說來,傳統車企更加樂見的,還是在單件汽車產品上的智能化創新,譬如引入語音控制、減少物理按鍵、提升人車互動體驗等等??梢坏┥婕暗杰嚺c車、車與交通控制系統、車與云及大數據的互聯互通,它們必然十動然拒——傳統車企還在享受制造業高毛利率,尚無法接受“賣硬件不賺錢”的互聯網思維。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普及智能汽車的**阻力恰恰來自汽車行業本身。譬如NHTSA試圖推廣的 car-to-car 通訊系統就遭到了主流車商的一致反對,暫時擱置。而智能汽車基于車聯網的強大功能,目前也大都顯現在各種電子展會上,實際應用寥寥無幾。傳統汽車廠商則大都忙于開掘護城河,福特3年前便開放了自己的 AppLink 端口;通用則正式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商店 Chevrolet AppShop,2015年的雪佛蘭將變得和智能手機差不多。而且,它們在不斷的向外界傳遞一個重要提示:汽車產品安全至上,產品迭代不可能追求互聯網一般的“唯快不破”…… 但究竟誰將是未來汽車行業的主導者呢?是底特律還是硅谷?或許連巴菲特也吃不準,所以他干脆把傳統和未來都放進了自己的股票池里。
未來已來。雖然直到喬布斯辭世,iCar 也沒半點蹤影,可 iOS 和安卓對于汽車儀表盤的爭奪已經全面展開;特斯拉已經重新定義了汽車工業的價值鏈。國際汽車市場調研公司 IHSAutomotive 預計,在2020年全球市場上連接到Internet的汽車數量將從現在的2300萬輛,增長6倍以上,到約為1.52億輛。而國內分析人士則判斷中國車聯網即將迎來千億規模的爆發式增長期……
股神老矣,汽車卻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