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發稿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破130萬,也被聯合國認定為人類第一次冠狀病毒大流行,世界正面臨著一次大考。 疫情對經濟社會產生了難以估計的損失,股市反應往往是最敏銳得,美股一個月內五次熔斷,大盤砸出新低,美國熊市開始。 國際零售板塊罕見逆勢上
截至發稿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破130萬,也被聯合國認定為人類**次冠狀病毒大流行,世界正面臨著一次“大考”。
疫情對經濟社會產生了難以估計的損失,股市反應往往是*敏銳得,美股一個月內五次熔斷,大盤砸出新低,美國熊市開始。
國際零售板塊罕見逆勢上漲,倒成了股市中*“扛凍”的代表。沃爾瑪、亞馬遜基本穩住不慌;另外,國內零售業,特別是以生鮮為重點的生鮮電商平臺,訂單量、用戶量、客單價等關鍵指標均有顯著提升,“高光時刻”有目共睹。
回顧突如其來的“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給生鮮電商帶來了哪些“危”和“機”,行業內百般廝殺,行業外充斥著不確定性,生鮮電商不變的是什么?
“王婆賣瓜,自說自夸”各大平臺均堅稱自己才是未來。究竟哪種業態和模式能跑通,都在探索。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表明,現存生鮮電商平臺超4000家,僅有1%盈利,4%盈虧平衡,88%虧損,7%巨虧,生鮮電商平臺競爭異常激烈。2019年,有的生鮮零售商依靠資本速度崛起,有的不堪客流量驟減與高成本損耗火速閉店退出。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行業內翹首以盼希望區分出優差生,但頭部平臺各自表現好像都不錯又都存在問題。
這次疫情緊急突發、高不確定性、高風險等特征,影響范圍大、持續時間長,改變了商業運行機制及出行消費工作等生活方式,也給中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交通管制、隔離在家等舉措極大影響了人流、貨流,一邊是生鮮電商用戶及線上訂單量暴增,一邊是生鮮菜品供應不足、運輸不便、運力配送壓力大等窘迫。
仔細探究可得,疫情期間生鮮電商的危機也是其持久性備受吐槽的“詬病”。從供應鏈方面看,在生鮮領域中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冷鏈物流)是壓艙石。而從預冷、包裝、倉儲、運輸、監控等整個冷鏈運輸流程是極度重資產運營,一方面由于我國冷鏈產業較為落后,基礎設施不足,恒溫、監控效果不佳,成本高居不下;另一方面,冷鏈產業缺少秩序,上游缺乏標準化管理且冷鏈物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不足。**,目前生鮮平臺解決物流問題,大多采取自建物流和外包物流,而自建物流面臨“**一公里”難以標準化和成本高,外包物流往往出現“斷鏈”問題,損耗率高達37%。
從運力配送方面看,生鮮電商因其年輕人受眾強調“快”字,配送時效是消費者選擇電商平臺的重要維度之一,往往追求“一小時送達”。疫情期間,由于需求大增,出現了平臺運力與時效的不匹配。究其根本與生鮮電商的倉儲模式有關,現有市場主要模式包括前置倉、社區門店、以及店倉一體化。
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平臺采用通“分布式囤貨+短半徑運輸”模式,前置倉模式雖滿足了目標人群的即時性購物需求,但伴隨著喪失線下店可觸達客流及產品可視化真實性,另外從產地、分揀中心、各前置倉點**送達消費者手中,整體配送成本極高且損耗高。
蘇寧小店、京東到家等采取“前日下單,次日自提或配送”的社區門店模式,雖緩沖了即時配送的倉促體系、運力壓力,保證了食材新鮮和損耗,但自身特點也決定了更適合二線及以下城市,和一線城市即時性、不定性需求不匹配,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生鮮電商深度客戶群
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等采取“店倉一體化”,開創了“線上配送到家,線下體驗式購物”的“大型賣場+海鮮”模式,這種模式對單店面積要求較高,普遍在2000平米以上,海鮮商品的消費集中在一二線的中高凈值用戶,零售業關鍵指標坪效表現不佳,盈利模式仍在探索,諸如盒馬生鮮2018年對外宣稱坪效超5萬,而2019年5月三江購物發布公告顯示,浙海華地(原盒馬在浙江的加盟商)持有的盒馬鮮生平效約為1.3萬,2018年浙海華地凈利潤-2349.14萬元,共4家盒馬門店。
近三個月的“禁足”生活,把許多人都逼成了美食家、大廚師,全家上陣大展廚藝的興趣也強勁地拉動了生鮮類消費需求,讀著“搶菜指南”在平臺上守時搶購、定點**,一副新版“QQ農場偷菜”局,新冠肺炎疫情為生鮮電商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QuestMobile公布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App的使用時長2020年春節后兩周比平日增長96.4%。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生鮮電商App日活用戶從平日的不到800萬,在春節期間突破了1000萬,節后再次突破到1200萬。
公開數據顯示,疫情時期,盒馬鮮生、京東買菜、每日優鮮等各大生鮮電商均實現銷售倍增,盒馬鮮生在成熟市場線上日銷同比去年翻倍,每日優鮮春節銷量同比翻3倍且客單價提高近50%,叮咚買菜的客單價由55元提升到了90元,蘇寧菜場日銷已達節前的6-8倍,美團買菜日均訂單量為節前的2-3倍。
據研究院發布的《生鮮電商2020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疫情期間期間,綜合排名前十的生鮮電商平臺新用戶增速超過****,中老年用戶約占28%,盒馬鮮生在二月初新用戶每日增長量約5萬,京東買菜、百果園等平臺日增用戶過4萬,值得注意的是新增近28%中老年用戶群,這表明生鮮開始攻入生鮮品類的核心人群,逐漸啃下“硬骨頭”。生鮮電商平臺以較低的成本獲取大量用戶和流量,且在蔬菜和肉類訂單量劇增的驅動下加大與供應商的對接力度,使其供應鏈體系進一步完善,生態合作伙伴效應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