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公信寶的運營公司杭州存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存信數據)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古蕩派出所查封,公信寶項目實質解散。而后有媒體報道稱,警方表示查封消息屬實。 業內人士稱,公信寶被查大概率與區塊鏈無關,可能主要由于交易用戶敏感數據
日前有消息稱,公信寶的運營公司杭州存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存信數據”)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古蕩派出所查封,公信寶項目實質解散。而后有媒體報道稱,警方表示查封消息屬實。
業內人士稱,公信寶被查大概率與區塊鏈無關,可能主要由于交易用戶敏感數據。公信寶海外團隊也對該事件作出回應,稱公信寶項目實質解散消息為虛假消息,該公司區塊鏈業務正常運行。
但發現,此前開放財經披露的一份公信寶2018年產品價格服務表中,公信寶爬蟲類數據類型包括社保、學信網、京東、電信、移動、聯通、智聯招聘、芝麻信用分、微信、支付寶等,與公信寶旗下區塊鏈App——“布洛克城”中所收集的用戶信息存在很高的一致性,這實在令人生疑。
2018年初,區塊鏈概念成為風口,以區塊鏈之名成立的初創公司多如牛毛。彼時,公信寶正好也推出了自己的ToC業務,一款“挖礦”Dapp——布洛克城,并打出“讓數據所有權回歸用戶,讓用戶成為自己數據的主人”的旗號。
在布洛克城中,用戶通過授權公信寶獲取個人信息而獲得“挖礦”算力,提供的個人信息越多、種類越全,算力就越高,相應獲得的“挖礦”獎勵也就越高,這些獎勵能夠在二級市場換成現金。
在獎勵的誘惑下,布洛克城一時間火爆異常,上線后短短3個月用戶數就達到100多萬。
但剝去該項目華麗的外殼我們可以發現,公信寶其實就是在借區塊鏈之名收集用戶數據,而它付出的代價主要就是其自己發行的“公信幣”。也就是說,公信寶繞了一大圈,其實就是在購買用戶信息。
根據前文所展示的截圖可以看出,在目前**版布洛克城中,用戶能夠上傳的個人信息包括京東、手機運營商、信用卡郵箱賬單、學信網等數據。而此前淘寶/支付寶的數據記錄也可以授權。
而從《授權服務協議》中的信息收集范圍條款可以看出,公信寶收集的用戶信息非常全面,幾乎囊括了電商平臺、運營商平臺上能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交易記錄、通話記錄、電話、地址、花唄、借唄、芝麻信用統統收集。
盡管收集的數據如此之多,但收集的方式卻極為簡單。以京東為例,用戶僅需提供賬號及密碼即可完成授權,之后就不用管了。因此公信寶很可能會自己去爬取。
該授權似乎并未關聯京東賬號,也沒有用京東賬號直接登錄的提示,學信網、運營商等其它平臺的授權界面也是一樣。這也就是說,布洛克城抓取用戶的信息,很可能并未通過第三方平臺授權和允許。
對于授權一事,向京東客服進行了求證。客服表示,京東方面并未授權布洛克城,也并未與其合作。
眾所周知,用戶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數據被它們視為非常寶貴的財產,所謂的千店千面、個性化定制化消費、智能化零售等,都是基于數據發展出來的。因此,公信寶此舉,可謂是動了他們的奶酪。
那么,公信寶本身收集這么多用戶信息到底意欲何為?公信寶曾被曝販賣用戶數據 回應稱與區塊鏈業務無關傳聞的爬蟲服務卻以虛擬幣結算
公信寶在布洛克城的白皮書中稱,在用戶授權同意的情況下,數據可以有非常豐富的應用場景。
同時公信寶在《授權服務協議》中稱,可幫助向第三方提供前述個人信息,但僅在用戶通過書面形式明確授權的情況下提供技術服務。也就是說,公信寶收集這些數據*終還是要向第三方提供,很可能就是賣給第三方。雖然公信寶承諾,在未經用戶書面形式明確授權的情況下,是不會將用戶信息提供給第三方的。
但從上文媒體披露的公信寶產品價格服務表來看,這一承諾是否可信實在令人生疑。
2018年5月9日,庫神錢包聯合創始人、創世資本創始合伙人孫澤宇發的一條朋友圈在網上熱傳。他表示,公信寶找到了自己朋友的金融公司販賣用戶數據。
不過公信寶找過他后,他又在朋友圈澄清是誤會。但這還是引起了圈內廣泛質疑。
對此,公信寶官方發布聲明稱,傳聞中所說的“賣數據”是為金融機構提供智能數據采集組件,與公信寶區塊鏈業務無關,與布洛克城的用戶數據無關。但
石家莊網站建設發現,在媒體曝出的公信寶2018年產品價格服務表中,數據的交易方式是以“公信幣”而非人民幣計價的。
若價格表屬實,公信寶的爬蟲業務也與區塊鏈業務無關,那為何爬蟲業務的計價方式用的是區塊鏈上的“公信幣”呢?
此外,公信寶官網還明確提到其從事數據買賣業務。根據公信寶官網介紹,公信寶是點對點的“數據交易”平臺。在其對自己的企業端應用介紹頁面,也提到數據買方、銷售數據等。
據天眼查,公信寶創始人黃敏強在創建公信寶之前在漢鼎宇佑(300300.SZ)旗下P2P平臺鼎有財擔任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及經理。
而公信寶官網展示的合作方中,也有現金巴士、卡牛、蜂e貸等現金貸平臺,還有輕易貸、盈盈理財等P2P平臺的身影。據媒體報道,公信寶的這些網貸平臺合作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包括無牌放貸、砍頭息、高利貸、暴力催收等。其中現金巴士在聚投訴上的投訴量超過3000條,涉及到的問題有砍頭息、暴力催收,其本身也未取得任何金融牌照和放貸資質,涉嫌違規放貸。
公信寶的合作方都是貸款平臺,區塊鏈業務又是收集用戶信用數據,這很難不讓人質疑二者之間的關聯。P2P轉型區塊鏈的公司不止一家都企圖以區塊鏈之名收集用戶數據事實上,盯上用戶數據的區塊鏈公司不止一家。其中,哈希信用(Hash Credit)和分布式銀行DCC(Distributed Credit Chain)兩個項目的創始人也都來自P2P領域。
其中,哈希信用的創始人劉忠奎曾經是P2P平臺愛錢幫(已宣布清盤)的首席風控官,而分布式銀行DCC的創始人則是P2P平臺牛犇犇的創始人朱晟卿。
據媒體報道,哈希信用自稱是一個去中心化、開源的“信用協議”平臺,用戶通過平臺將自己的信用數據上鏈加密存儲,形成本人擁有所有權、知情權和收益權的“信用資產”,同時,用戶可基于“信用協議”的量化評分,使用平臺上的各種金融服務。
而根據DCC官網介紹,該項目的業務也是通過將用戶的實名信息、賬單流水等數據上鏈后提供給放貸機構提供服務。
顯然,這兩個項目也都瞄準了區塊鏈和P2P的結合領域,試圖通過區塊鏈技術提高金融機構——也就是放貸公司的風控能力。而他們的方式可能也是以數據上鏈為名收集用戶數據,然后提供給放貸機構。
目前,這兩個項目都未做出像公信寶這樣擁有大量用戶的Dapp。據巴比特報道,哈希信用已于2018年和兩個P2P平臺理財范、財小喵展開相關合作。但據媒體報道,理財范于2018年8月起出現逾期,目前仍在還款中。而財小喵也疑似出現逾期,目前官網已無法打開。而據中國基金報,朱晟卿因涉“714高炮”于今年5月被警方通緝,目前已出逃境外。
顯然,引入區塊鏈技術并不能解決P2P本身的問題。
公信寶或手握200多萬用戶隱私數據
根據布洛克城官網,目前布洛克城的用戶數已接近240萬人。而根據布洛克城的注冊規則,用戶至少需要實名認證才能夠使用。這也就是說,公信寶可能擁有240萬人的隱私數據。
盡管布洛克城官網稱,公信寶本身不會緩存用戶的個人數據,包括公信寶在內的機構和個人,都沒有能力查看和調取用戶的數據。但出售用戶數據這一行為似乎與上述描述產生了矛盾。
如果公信寶并未遵守自己的承諾,私自儲存了近240萬用戶數據并販賣,那么此次被查后必將受到法律嚴懲,同時也將徹底失去用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