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的邊界一直很模糊,網約車平臺進軍外賣市場,外賣平臺布局網約車業務,都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 從美團和滴滴兩家公司的擴張來看,外賣和打車這兩個服務的競爭,依舊離不開燒錢和補貼。在與中國臨近的東南亞市場,也有著兩家網約車平臺正在外賣市場
互聯網公司的邊界一直很模糊,網約車平臺進軍外賣市場,外賣平臺布局網約車業務,都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
從美團和滴滴兩家公司的擴張來看,外賣和打車這兩個服務的競爭,依舊離不開燒錢和補貼。在與中國臨近的東南亞市場,也有著兩家網約車平臺正在外賣市場廝殺,但走的路線和中國卻有所不同。
這兩家公司分別是 Grab 和 GoJek ,Grab 是東南亞**的網約車平臺,去年還收購了 Uber 了東南亞市場的業務,就像當年滴滴吞下 Uber 中國一樣,目前估值已經達到 140 億美元。
而 GoJek *初是印尼提供摩托車打車服務的平臺,被稱為摩托車版的 Uber,后來逐漸發展成綜合生活服務平臺。
對于這兩家以網約車服務起家的平臺,外賣業務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根據報道,Gojek 已經上已經入駐了 40 萬家餐飲品牌,每個月印尼、越南和泰國等**的訂單量達到 5000 萬份。Gojek 總裁 Andre Soelistyo 表示外賣業務規模已經達到出行業務的兩倍,去年 Gojek 的外賣交易額達到 20 億美元
石家莊網站建設獲悉比起 Gojek ,Grab 在 2018 年 5 月才推出了外賣業務 Grab Food,但增長卻十分驚人。推出半年增速就達到 5 倍之多, GrabFood 的東南亞主管 Rodriguez 表示外賣業務將成為 Grab 盈利的關鍵,
在外賣市場規模還不大的東南亞市場,這兩家平臺已經已經大大擠占其他外賣平臺的份額。Grab 和 Gojek 能在短時間快速擴張,靠的不只是在每筆訂單上砸錢補貼,還有一種特別的「地推」方式。
Gojek 會在一些城市的露天空間舉辦「美食節」,叫做 GoFood Festival。在這個美食節上, Gojek 為餐飲企業免費提供攤位,商家只要帶著廚具和廚師就可入駐,而 Gojek 只從每筆外賣訂單收取小部分分成。
兩位入駐 GoFood Festival 餐飲業人士表示,入駐 GoFood Festival 令他們的月收入翻了一番 ,達到 3 億盧比(約合 15 萬人民幣),而且也擴大了品牌知名度。據悉 Gojek 在印尼就已經舉辦了 30 個這樣的美食節,并計劃在今年再開 10 個。
而 Grab 也有類似的服務 Kitchen by GrabFood,其項目主管 Sheila Sumantri 表示一般會把服務地點選在學校、大學和公寓樓附近,卻沒多少餐飲店的地區,GrabFood Kitchen 還可以一次性預訂多家餐廳的餐食。
免租金的優惠對很多餐飲品牌來說都是極大的吸引力,對于外賣習慣還沒完全培養起來的東南亞市場,這種露天攤位也能讓商家以**成本試水外賣業務,而外賣平臺也得以快速積累入駐商戶,給用戶提供更多樣的選擇。
GrabFood 的東南亞主管 Rodriguez 預測 2020 年東南亞市場外賣市場規模將達到 130 億美元,盡管這遠遠不如中國,但這些**卻有著更大的增長空間。
同樣看好外賣平臺的網約車平臺還有 Uber,外賣業務在去年為 Uber 帶來了超過 15 億美元的營收,增長超過 ****,還有預測顯示 Uber 在 2023 年將拿下全球 25% 約 1910 億美元的外賣市場,而目前 Uber 的市值只有 540 億美元。
在這些市場背景和用戶習慣和中國都有著不小差異的**,網約車平臺在外賣市場發展出了獨特的打法。令人好奇的是,這些市場的外賣大戰*終是否也會走上不斷燒錢補貼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