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任正非簽發華為組織變動文件,批準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于ICT管理委員會管理。文件宣布,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于ICT管理委員會管理。文件中表示,該BU的定位,是作為智能汽車領域的端到端業務責任主體,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解決方
近日,任正非簽發華為組織變動文件,批準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于ICT管理委員會管理。文件宣布,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于ICT管理委員會管理。文件中表示,該BU的定位,是作為智能汽車領域的端到端業務責任主體,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解決方案。
此前,華為汽車業務主要在企業BG,由汽車行業方案部負責對外合作。2012實驗室下面也有車聯網業務。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成立,意味著華為將車聯網作為未來擴張的核心業務之一。
而據媒體報道,在智能汽車及車聯網領域,華為有望拓展增量達到數百億美元。并且,參考華為在手機領域的表現,該機構預計華為在智能汽車電子零部件的銷售有望在未來十余年的時間內達到500億美金的量級,成為和博世比肩的汽車電子巨頭。
全球車企的至暗時刻,汽車電子部件的市場規模卻達數千億美元量級
研究機構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到2025 年可達到2,000 億美元的巨大市場。而與之形成鮮明差距的是,以一季度數據顯示,全球汽車產業都在經歷著至暗時刻,從全球范圍看,大眾、戴姆勒、寶馬、福特、FCA等跨國汽車集團都出現了營收和利潤下滑,部門重組和裁員的消息不時傳出,技術轉型成為傳統車企的救命稻草。
從全球車市來看,增量市場將幾乎全部來自電動車。一般來說,車聯網產業是依托信息通信技術,通過車內、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服務平臺的***連接和數據交互,提供綜合信息服務,形成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
據中國產業信息預測,全球電子零部件2019年的市場規模約為2,285億美元,且電子零部件占汽車零部件的比例在不斷提升,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目前,這個市場被國際巨頭壟斷,全球Top 10汽車電子供應商占70%市場份額。即使國內市場也被博世、大陸等國際巨頭壟斷。
能抓住5G商用牌照的先機嗎?
特別是,工信部將于近期發放5G商用牌照,今年將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車聯網是5G和汽車領域**潛力的應用,車聯網,也是華為ICT 技術的一個應用場景。
與4G網絡相比,5G網絡能同時支持的終端設備是4G的10倍,傳輸速率是4G網絡的100倍,且擁有低至1毫秒的時延,因此5G很大程度上能推動自動駕駛的實現。根據中國信通院2018年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十年后5G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和10.6萬億元,綜合平均復合增長率為26%。
據報道,早在2013年,華為便成立了車聯網業務部,在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了深入布局,包括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在2018全連接大會期間發布其移動數據中心MDC方案,解決方案涵蓋芯片、平臺、操作系統、開發框架的系統服務。芯片方案——MDC 搭載華為**的Ascend(昇騰)芯片,**可提供352Tops 的算力,滿足L4級別的自動駕駛需求。另外,華為的車路協同LTE-V2X模塊,已經與多家汽車巨頭深度合作。
2019年1月,華為發布5G基帶芯片Balong5000,預計支持5G通信的車載單元和路邊單元也即將落地。在今年上海車展上,華為正式宣布進入汽車領域,但再次強調自己不造車,華為的定位是通過ICT技術進軍汽車電子領域,定位***Tier1供應商(一級供應商),為合作伙伴提供車聯網相關解決方案。6月9日,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微博轉發了“華為聯合奧迪開發5G聯網汽車”的相關報道。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目前,華為對汽車客戶提供的服務有:基于MDC(移動數據中心)的車載計算平臺和智能駕駛子系統解決方案,基于華為云的自動駕駛(訓練,仿真,測試)云服務Octopus,4G/5G車載移動通信模塊和T-BOX及車載網絡,HUAWEI HiCar 人-車-家全場景無縫互聯解決方案。
當然,車聯網發展的近十年來,安全問題始終是核心問題。當一輛智能駕駛的汽車行駛上路時,就意味著要面臨各種突發狀況,安全問題將更加突出。
“可能十年以后的汽車行業,華為又很牛逼,像現在的手機行業一樣。”華為ICT入局“造車”,千億美元市場究竟能分羹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