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互聯網法院19日發布《電子商務案件審判白皮書》(2018年度)(下稱《白皮書》),以該院2018年度司法數據分析發現,電子商務案件審判呈現案件總量依然較多但增幅趨緩、電商平臺被訴集中度下降而新電商案件增多等特點,其中跨境電商糾紛成為案件新的增長
杭州互聯網法院19日發布《電子商務案件審判白皮書》(2018年度)(下稱《白皮書》),以該院2018年度司法數據分析發現,電子商務案件審判呈現案件總量依然較多但增幅趨緩、電商平臺被訴集中度下降而新電商案件增多等特點,其中跨境電商糾紛成為案件新的增長點。
電子商務案件包括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網絡購物產品責任糾紛、網絡服務合同糾紛三類。數據顯示,2018年杭州互聯網法院共受理上述三類案件2099件。杭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倪德鋒表示,雖然收案量**值仍較大,但月均收案數及該類案件占全院案件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
其中跨境電商糾紛成為電子商務案件新的增長點。《白皮書》顯示,通過天貓國際、全球購、網易考拉、小紅書等專門從事進口產品銷售的平臺,購買進口產品引發的糾紛案件增長較快。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購買進口產品并且從境外或保稅倉庫直接向買家發貨的案件也逐步增多。
同時,從杭州互聯網法院2018年司法數據看,新型電商涉訴案件明顯增多。倪德鋒分析表示,社交電商、社區電商、跨境電商、引流電商、農村電商等新電商的快速發展,引發了較多的糾紛。
從具體案件類型看,食品、保健品質量的電商糾紛占比較大。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白皮書》顯示,2018年通過網絡購買食品、保健品質量糾紛案件,占網絡購物糾紛案件的近七成。其中六成左右案件屬于預包裝食品、保健品的標簽、說明書等瑕疵。
此外,“職業索賠”案件依然較多但增幅下降。即同一原告以索賠牟利為目的購買商品后,以質量問題起訴電子商務經營者要求懲罰性賠償的案件數量較多。但在增幅方面,2017年此類案件占網絡購物糾紛案件近八成,2018年下降到六成左右。
在涉案標的物和標的額方面,呈現案件標的額上升明顯、標的物更多元化的特點。數據顯示,2018年電子商務案件平均標的額達68184.29元,比2017年上升49172元。同時通過網絡購買服務引發的糾紛案件增長明顯,還出現了網購汽車、無人機、比特幣挖礦機等產品引發的案件。
總體分析電子商務案件的司法數據,《白皮書》顯示,電商平臺競爭加劇,平臺履行先行賠付責任力度加大,維護消費者權益力度提升。同時大型電商平臺被訴案件明顯減少,反映出電商平臺化解糾紛能力提高。而案件基數仍然較大、食品安全領域問題依然突出,則說明電商經營秩序和產品質量仍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