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家又一家共享單車企業的隕落,這個市場上最后剩下的只有幾個巨頭,或是背后有巨頭撐腰的品牌了,而其中的兩強無疑是摩拜和ofo。如今有消息傳出,滴滴與螞蟻金服或聯合對ofo進行收購,出價14億美元。 一般對于收購案,我們通常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
隨著一家又一家共享單車企業的隕落,這個市場上**剩下的只有幾個巨頭,或是背后有巨頭撐腰的品牌了,而其中的兩強無疑是摩拜和ofo。如今有消息傳出,滴滴與螞蟻金服或聯合對ofo進行收購,出價14億美元。
一般對于收購案,我們通常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賣方為什么要賣,二是買方為什么要買。
首先我們來看ofo為什么要賣?其實這是很明了的一件事,那就是難以為繼了。這與4月份摩拜出售給美團的原因基本差不多,共享單車雖然市場需求量很大,用戶基數也很可觀,但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沒有有效的盈利模式。
這是我們在共享單車市場興起之后就一直在提的問題,單單依靠租金是很難保證企業盈利的。至少來說,現有的市場規模,如果市場上存在5家左右共享單車企業,那么每一家都很難吃飽。
因此共享單車企業也一直在拓展新的營利方式,包括廣告、在線購物商城,甚至區塊鏈,但客觀而論,這些都沒有起到足夠明顯的效果。
有報道顯示,ofo的單月成本高達2.5億元,賬面可用資金卻只有不超過5億元。加上與競爭對手的大戰仍然在繼續,而對方在被美團收購后支持資金則更加充足。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現在的ofo已經是在苦苦支撐了,如果再不能找到資金,很快就要被拖死。事實上,傳聞中14億美元的收購價已經能說明問題了,因為ofo三年來僅公布的融資金額就不低于21億美元,現在顯然屬于賤賣了。
但賣了至少能夠活下來。
下面再來看看滴滴和螞蟻金服為什么買。首先是滴滴,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滴滴本身就是做出行的,自身的產品線已經覆蓋了從出租車、專車、公交、小巴、代駕等等,將單車出行納入版圖是很自然的選擇。
而螞蟻金服實際上代表的是阿里系,早在今年美團收購摩拜的時候筆者就曾預言過阿里也會加入戰場,現在果然如此。
這是個巨大的“到家+到店”的O2O市場,現在的阿里系有口碑,有餓了么,“到家”方面有了競爭的資本,現在收購ofo則是在“到店”方面的布局。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此外,ofo不單單能夠解決短途出行的問題,更重要的還有數據。滴滴和阿里的高德如今都掌握著汽車的出行大數據,但單車的數據非常欠缺,ofo是這方面*重要的補充。
這背后的總體邏輯其實就是“大出行”,結合現有產品從各個服務交叉滲透,形成在平臺內的閉環,市場潛力是相當驚人的。盡管現在ofo自身的盈利能力不行,但能夠為整個閉環補上一部分斷鏈,這其中價值久遠比那點收入大了。
加上現在ofo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以很低的價格拿下,自然也是**的收購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