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配送,正在成為互聯網巨頭著力的下一個領域。 7月25日,美團推出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將自動駕駛技術商業落地外賣配送。除了已經投入試運營的無人車小袋,美團還發布了無人配送新款概念車與無人機。其中,新款概念車采用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使用激光雷達
無人配送,正在成為互聯網巨頭著力的下一個領域。
7月25日,美團推出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將自動駕駛技術商業落地外賣配送。除了已經投入試運營的無人車“小袋”,美團還發布了無人配送新款概念車與無人機。其中,新款概念車采用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使用激光雷達、超聲波、攝像頭等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具有城市道路低速自動駕駛的通行能力。
美團試水無人配送已有時日。2018年3月,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的無人車完成了在朝陽大悅城的B端測試運營。隨后的5月,美團與深蘭科技合作研發的 “小螞哥”無人車,在上海松江大學城實現了從B端到C端的運營。截至目前,在松江大學城內,由無人車配送的美團外賣訂單達到1000單/天。
“無人配送的落地,會帶來技術挑戰,其中*難的挑戰是將技術與商業、用戶體驗有效結合,這也是我們推出無人配送開放平臺的原因。”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在發布會上表示,其無人配送開放平臺,旨在構建一個完整產業生態圈。
美團之所以將無人配送作為戰略重點悉心布局,與其盈利模式息息相關。
外賣已成為美團的核心業務。美團點評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美團點評主要收入來源為三個部分:餐飲外賣、到店酒旅和新業務。其中,餐飲外賣收入占比從2015年的4.3%增長至2016年的40.8%,2017年增長至62%,首次超過到店酒旅的占比,成為美團*重要的收入來源。
另一方面,外賣業務的人力成本日益上升,成為制約外賣業務毛利的重要因素。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美團外賣共擁有53.1萬自營騎手,業務覆蓋**2800個縣市。招股書透露,美團餐飲外賣業務成本由2016年的57億元增至2017年的193億元,增幅達238.8%。騎手成本亦由2016年的51億元增至2017年的183億元,增長超過3倍。
“美團外賣配送目前日**訂單達到2100萬單,外賣配送人力成本會很高,將來一部分訂單采用無人駕駛,能夠改善效率和成本。”王慧文透露。
布局無人零售,美團選擇從學術領域開端。2018年5月,美團無人配送團隊和加州大學伯克利DeepDrive深度學習自動駕駛產業聯盟達成合作。雙方在無人配送場景、數據等方面合作,以期加快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進程。就在上個月,美團無人配送團隊牽手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針對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在定位和感知算法等模塊布局。
而在企業方面,美團無人配送團隊先后與軟件、網絡、機器人、整車和實業領域的五類企業達成合作,其中包括新石器、autoX、大悅城、深蘭科技等公司。
美團官方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無人配送落地處于早期,面對各種復雜問題,美團自研能力僅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大部分無人配送領域的問題無法依靠一家解決。因此美團要聯合不同的合作伙伴,加快無人配送行業應用。
商業落地
今年5月,美團與合作伙伴深蘭科技合作研發的 “小螞哥”無人車在上海松江大學城實現商業落地。
“小螞哥是一款無人配送的智能物流機器人,擁有自主行駛、GPS定位、主動避障、規劃行車路線等多項功能,主要用于配送外賣。達到目的地后自動通過語音電話通知用戶取貨。”深蘭科技總裁助理朱海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小螞哥”機器人僅適用于園區、宿舍區、廠區、住宅小區等封閉或半封閉的區域。深蘭科技將繼續在技術上拓寬應用場景。
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用戶在美團外賣下單后,固定區域的訂單由mad調度系統統一調度。小螞哥在無人配送車園區內取餐,然后根據行駛區要求提前行駛路線規劃,到達目的地后通過語音電話通知用戶取貨。而在工作期間,小螞哥車載攝像頭同步運作,監控人員進行實時監控。
“小螞哥”體現了無人配送領域中合作的意義。美團官方資料顯示,小螞哥由美團搭建無人配送訂單系統,深蘭科技研發配送小車及無人駕駛感知和路徑規劃算法。從而實現在松江大學城公寓區內美團外賣訂單的無人配送。截至目前,在松江大學城內,由無人車配送的美團外賣訂單已經達到1000單/天。
“無人配送技術涉及自動駕駛,機器人控制,大數據下的自動化交易匹配,自動路徑巡查與優化等,每一個分支技術都有相當規模的從業者在開展研究工作。”美團點評首席科學家夏華夏介紹,外賣配送的場景對無人駕駛技術非常有幫助。許多公司已經擁有了較強的核心技術,但缺乏應用場景以及與場景匹配的*終產品。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的出現,能夠將行業各端資源進行打通,進而加速整體無人配送行業的發展。
不過,在政策尚不明朗的情況下,無人駕駛仍然面臨上路許可問題。據悉,美團正參與起草關于低速電動車和物流機器人的法律法規,用于監管層提供參考。此前,菜鳥網絡、京東物流已經加快了無人車的研發和應用速度。一兩年內,用于物流領域的無人車有望在**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