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美團點評舉辦以快破局 助力零售升級 2018美團閃購發布會,正式上線美團閃購業務,涵蓋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鮮花綠植等眾多品類,30分鐘配送上門,24小時無間斷配送。 看過中國經典科幻小說《三體》都知道,維度戰爭才是這個宇宙最終極的戰爭形式。
7月18日,美團點評舉辦“以快破局 助力零售升級” 2018美團閃購發布會,正式上線美團閃購業務,涵蓋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鮮花綠植等眾多品類,30分鐘配送上門,24小時無間斷配送。
看過中國經典科幻小說—《三體》都知道,維度戰爭才是這個宇宙***的戰爭形式。比起先進的武器,一個物種進行自由地升維和降維,這個物種將成為宇宙中*強大的。
這部小說在2012年左右風靡中國零售電商圈,并被引申至行業和公司的競爭中,一時間無數公司開始研究降維和升維在商業領域的應用。
如果真要用維度去匹配商業領域并對一家公司的業務進行競爭力分析的話,那么可以從公司的業務類型開始。
這里仍然以我實踐和研究*多的零售電商公司為例,沃爾瑪屬于線下連鎖零售企業,經營的是實物類商品;早期的亞馬遜屬于線上電商平臺,同樣經營的是實物類商品;美團屬于線上電商平臺,經營的是生活服務類商品。從業務類型來看,他們的競爭實際上都是在一個維度,那就是零售維度。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消費需求的變化,線上的電商平開始拓展更多的業務類型,亞馬遜開始推出Kindle電子書和Echo智能音箱的硬件產品、亞馬遜云服務,這些新業務已經從單一銷售商品擴張到更具有想象空間的平臺化和商業基礎服務領域,而且獲取了更多的數據,利用這些數據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的提高,拓展至人工智能領域。
亞馬遜從一維的零售電商企業開始成為四維的智能平臺,這也為什么在全球范圍內引起爭論,亞馬遜到底會成長成什么?亞馬遜、蘋果、谷歌誰將成為全球**個市值萬億美元的公司?
如果從商業維度的進化來分析,對亞馬遜以及類型亞馬遜的公司,能夠有更加直觀的理解。由于本文主要分析外賣的升維之戰,對于商業維度的分析就不過多贅述,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加我微信:
我之前寫過一篇技術性比較強的分析文章《百億外賣的技與營》,將外賣的技術特點和運營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外賣是一個技術含量和運營難度都很高的行業。
美團外賣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做到這樣的規模,PK掉技術實力更強的百度外賣,讓餓了么始終處于被動局面*終被阿里全資收購并且創始人及團隊出局的結果。百億級的投入并不是普通的補貼能夠成就的,如果按照這個經營思路,百度外賣和餓了么早就可以勝出了,他們顯然比美團更加財大氣粗,都有著手握幾百億美金的金主爸爸。
核心還是在于技術和運營模式,讓美團外賣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是這個勝利仍然是暫時的,隨著美團即將在香港上市,許多媒體和業內人士不斷問我美團如何贏利。
我在《雙面美團》的文章中提到了“盈虧平衡面”的模型,并舉了亞馬遜賣紙質書一直在虧損,但是借此進入到電子書及硬件領域、付費會員Prime的盈利模式。“盈虧平衡面”的模型在互聯網領域形成的平臺是成立的。
京東和美團的持續虧損,同樣適用于這個模型,只是各自“升維”的方式不同。亞馬遜前面已經分析了升維的方式和業務,作為*接近亞馬遜模式的京東這五年來同樣在不斷升維,只不過由于中國競爭環境和技術變化階段的不同,京東的升維方式和業務也開始和亞馬遜出現巨大的差異,后續我也會針對京東的升維進行詳細分析。
那么外賣如何升維?
1、 底層服務能力的業務拓展:
外賣的底層服務能力是短途配送,單一的到餐廳拿外賣后配送到公司或家里屬于單一維度的業務模式,如果想要升維,就需要將該服務能力進行提升。
從餐廳的單一場景可以拓展到更多的實體場景,將配送能力進行拓展,那么外賣就不僅僅是送餐服務,可以是送花、送藥、送水果、送服裝鞋帽等等。
7月18日,美團點評舉辦“以快破局 助力零售升級” 2018美團閃購發布會,正式上線美團閃購業務,涵蓋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鮮花綠植等眾多品類,30分鐘配送上門,24小時無間斷配送。
“閃購”頻道顯然就屬于底層服務能力的升維,這種升維模式和京東的自建物流服務能力的拓展是一樣的,京東的升維平臺叫做京東到家。
京東的物流模式是基于電商的倉儲配送模式而建,并不適用于到店取送的模式,雖然后來京東到家與收購的達達快遞進行了整合,通過人人都是快遞員的社會化共享經濟的配送模式結合自建物流進行發展,在流程、體驗和商品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間。
美團外賣的“閃購”業務則是基于到店配送的模式,早在兩年前開始到現在一直在嘗試拓展更多的店鋪類型的配送,這次獨立成頻道,證明其升維已經取得成效,能夠擁有良好的用戶體驗并能夠規模化發展。據了解,目前美團閃購覆蓋**2500個市縣,**53萬騎手待命,24小時無間斷提供配送。
升維后的美團閃購也使美團突破了餐飲市場的限制,進入更為廣闊的天地:數據顯示,2017年,**線下零售額為294512.4億元,占全年零售市場規模的80.41%。**網上零售額為71751億元,占全年零售市場規模的19.59%。
并且美團閃購的也可以構建起一套快零售模式,借此將深入挖掘80%的新市場,特別是消費升級帶來的持續增長中的對即時性購買需求,美團正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提供與衣食住行幾乎方方面面都相關的服務電商。
2、 業務類型的延展:
還是以亞馬遜為例:賣書是他的底層能力,隨著技術發展之后拓展到電子書和Kindle的硬件業務,然后再拓展到出版業務,這樣一來從單一的商品零售維度升級到了硬件開發、出版服務的兩個新的維度。
從外賣所構建出來的餐廳資源和短途配送能力,結合無人技術可以拓展出無人餐廳和無人超市,美團在技術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未來的線下零售也是美團升維的核心方式。
外賣業務的升維過程仍然值得期待,先進的商業模式必然會淘汰落后的商業模式,或者倒逼其也跟著升維。
隨著滴滴入局外賣市場、餓了么被阿里全資收購,美團外賣似乎仍然壓力重重。
只不過階段不同,加上美團本身在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的商業維度思考和實踐中,開始逐步建立起多維的競爭格局,并在技術和運營能力的基礎上,形成規模效應。
當然,不止是美團建立了這樣的維度發展思路,滴滴進軍外賣同樣希望借助出行領域積累的用戶和司機資源,進行升維,從點到面拓展業務,兩家看似毫不相關的平臺開始短兵相接。
只不過按照前面的商業維度分析,滴滴從出行到外賣,這不是升維,而只是借助資源進行的多元化發展。優勢是資源進一步實現變現,劣勢是這種變現仍然需要通過補貼來進行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滴滴只是擁有了用戶信息告知的優勢來拓展新業務,而不是消費習慣形成后的需求滿足。
而美團外賣已經擁有消費習慣的海量用戶,不需要進行單一的補貼來贏得這場外賣之戰的勝利,已經開啟了升維模式。在同等補貼下,用戶的即時性需求如何被更好地滿足,選擇有閃購的美團外賣還是滴滴?相信用戶會用腳投票。
數據顯示,住宅區、寫字樓和酒店構成了美團閃購業務的三大主要場景。而從**的訂單時間分布來看,美團閃購訂單在每天晚8點到達日峰值,對于18至20點在酒店下單的用戶來說,解渴、充饑是首要需求,酒類、飲用水、方便速食、碳酸飲料的比例更高;而21點至凌晨1點住宅男用戶,酒類需求旺盛,隨時間后移對方便速食的需求變大,另外對計生用品需求也在增加。
如果說滴滴外賣還在一級維度的階段,那么餓了么作為美團*為有力的競爭對手,則開啟了升維之路,從去年底上線的無人餐廳來看,餓了么的多維野心開始顯露。
只不過餓了么現在**的問題也同樣暴露出來,那就是創始人和創始團隊出走之后,阿里集團派過來的高管一方面急需了解新業務和新模式,另一方面則需要仍未很好整合百度外賣的基礎上,做好內部管理和人員的穩定工作,以及招募更多新的人才進行補充。
這個周期需要多久沒有定論,甚至能否成功也有待觀察,畢竟阿里對于口碑網的運營發展就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這才全資收購餓了么來應對美團的競爭。
當然,阿里在這個過程還扶持了盒馬鮮生,試圖從線下實體+到店配送的模式從側翼對美團外賣發起挑戰。隨著盒馬鮮生能夠配送的品類的拓展,已經很明顯其競爭對手不是京東而是美團外賣。
阿里希望通過“網狀競爭結構”對美團進行多點打擊,從這個方面來分析,和美團根據用戶和商家需求進行升維的模式不盡相同。
餓了么的無人餐廳只是螞蟻金服的新技術試驗場,是否可以規模化仍然存疑,更多屬于營銷行為。雖然這是外賣升維的形式,但這種跨越式升級并不是從用戶需求和商家需求出發。
近期餓了么繼續開啟補貼之戰,而不是利用底層服務優勢拓展用戶即時性需求,明顯屬于創始人離開后出現的業務倒退和戰略迷失,這種情況屬于新管理團隊不熟悉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導致,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外行領導內行,只能通過簡單粗暴原始的低級商業模式試圖快速拉升業績建立威信的方式,按照商業規律來看,多半會以失敗告終。
至于盒馬鮮生,由于快速的規模擴張,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近期出現的北京人招聘歧視應該只是冰山一角。而且一邊快速開店一邊擴品類通過外賣進入即時配送的戰場,雙線作戰不僅面臨多個競爭對手,管理難度和投入非常大,風險已經不斷累加!
根據艾瑞報告,美團點評即時配送的市場份額連續3 年保持市場份額**。市場份額從2015 年的31.7%增至截至2018 年3 月31 日止至59.1%。
隨著美團閃購的升維發展,美團作為平臺的規模效應將逐漸釋放威力,首先是實現了對實體店更廣闊的商家的覆蓋和賦能能力,其次是對用戶服務頻次和服務場景的提升的能力,這些*終會形成正向循環,不僅可以吸引更多外賣小哥,也讓外賣小哥的收入越來越高、用戶體驗越來越好、促進實體店實實在在的銷售等等。
美團外賣閃購還為接下來的美團新零售的再次升維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實現更多維度的升級。
這場外賣的升維之戰,毫無疑問美團外賣通過閃購頻道已經正式打響了,滴滴外賣、餓了么如果還是通過原始的單一的補貼模式迎戰,恐怕勝算不大。如何在外賣初級的一維階段和內亂狀態加速升維應戰?
程維一句:爾要戰,便戰!言猶在耳,只是不知道他有沒想過如何戰?又如何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