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就地取材,以生土版筑墻,樓層越高的樓土層越厚在中國眾多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中,福建土樓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憑土味出道。 自2008年7月福建土樓申遺成功以來,福建省漳州市致力于南靖土樓保護性開發,既服務游客又普惠民生。十年來,無論是
大山深處,就地取材,以生土版筑墻,樓層越高的樓土層越厚……在中國眾多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中,福建土樓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憑“土味”出道。
自2008年7月福建土樓申遺成功以來,福建省漳州市致力于南靖土樓保護性開發,既服務游客又普惠民生。十年來,無論是景區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還是景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了10多倍,借申遺東風,唱響了經濟、社會效益雙贏的“土樓經濟”。
在保護中發展
位于漳州的南靖縣,有“兩群兩樓”(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懷遠樓、和貴樓)共20座土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2011年,福建土樓南靖景區晉級為**5A級景區,成為漳州**個5A級景區。申遺成功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而如何將其背后的價值充分發揮,則有賴在“后申遺時代”下功夫。
在原裕昌樓樓長劉純維的印象中,從他記事起,生火做飯的老灶臺就砌在屋里。但習以為常的燒柴做飯卻成了他的顧慮:“明火做飯不僅危險,而且會把墻壁熏黑,更不利于土樓建筑保護。”為此,國網福建電力公司投資5000萬元,對土樓進行內外部線路表箱改造、廚房電器化改造和電纜入地等,不僅提升景區顏值,也讓居民的生活更加綠色安全。
土樓樓民擁有現代化“綠色廚房”只是南靖土樓改善當地群眾生活條件的一個縮影。生活條件好了,樓民們看著美觀大方、整潔方便的土樓,紛紛自覺地成為土樓保護的先鋒隊伍。此外,南靖還成立福建土樓**院士工作站。借助科技的翅膀,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和設備,***地對世遺土樓進行革命性保護。
在發展中改善民生
田螺坑村是南靖書洋上坂村的一個自然村,這里是南靖土樓**的“四菜一湯”所在地。一位當地人告訴記者,在土樓開發旅游前,這個客家小村落鮮為人知。同閩西南許多客家人一樣,這里的“樓民”過著傳統的耕種生活。
而申遺成功十年來,南靖土樓已成為漳州乃至福建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縣域經濟的高速發展。
據當地官方公布的數據,2017年,南靖“福建土樓”景區接待游客450萬人次,比2008年的35萬人次增長了約1130%;實現旅游收入25億元,比2008年的2000多萬元增長了約1236%。與此同時,給當地樓民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統計數據顯示,十年間,當地約2.5萬外出年輕樓民返鄉創業,一批富余勞動力實現就地轉移就業。景區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也從2010年的7481元提高到2017年的2471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