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家電零售企業來說,如今卻面臨著新一商業尷尬:即在這一輪由互聯網企業阿里、騰訊掀起的零售業變革中,基本上沒有家電零售商的身影、位置和話語權。 最近幾年來,由互聯網企業主導的這輪商業零售體系的時代變革,早已超出中國家電產業相關從業者的想象力
對于家電零售企業來說,如今卻面臨著新一商業尷尬:即在這一輪由互聯網企業阿里、騰訊掀起的零售業變革中,基本上沒有家電零售商的身影、位置和話語權。
*近幾年來,由互聯網企業主導的這輪商業零售體系的時代變革,早已超出中**電產業相關從業者的想象力。當前,以家電為主體的商業零售企業們,基本上已經淪落為這場零售渠道變革的配角。既無法掀起大的家電零售革命,更無法主導家電零售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商業形態。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目前在中國的商業零售體系中,經歷短短幾年的快速擴張后,已經基本形成BA兩大陣營博弈的新局面。一邊是阿里,成功結盟聯華超市、百聯集團、新華都、三江購物、銀泰商業、蘇寧易購、大潤發、歐尚,同時還在探索盒馬鮮生等新興業態;另一邊是則騰訊,已經與京東、永輝超市、美國、每日優鮮,以及家樂福、步步高等,達成戰略聯盟。
如果說,從電商平臺起家的阿里,大力發展零售產業,還可以理解為做大做強、做寬做厚主營業務,那么從社交、游戲起家的騰訊,突然如此關注零售產業。背后已經不只是將其擁有的大量用戶資源變現,而在于零售對民生的影響更垂直、更大。更容易與騰訊現有的業務形成橫縱交錯的商業格局。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器總額約為36.63萬億元。然后,在2017年前十大零售商(包括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總的市場份額還不到40%。可以說,商業零售是一個“又大又散”的行業和領域,基本上一家企業營收規模突破千億,就可以成為相關領域的老大。但是,面對一個幾十萬億的行業,千億企業顯然還是小。
這個如此重要,卻又是山頭林立有待整合的商業零售市場,阿里一家是吞不下的,同樣即便是騰訊*近兩三年將戰略投資重心轉移至商業零售領域,同樣也是吃不完的。毫無疑問,接下來的商業零售市場上,還將會有第三家,甚至第四家資本巨頭參與商業零售行業的市場布局和爭奪。但主角已經不再是誕生于家電行業的零售企業,而一定是商業資本推動下的互聯網巨頭。
面對目前已經形成的商業零售產業阿里、騰訊兩大陣營,前者被外界比喻為蘋果iOS操作系統,阿里對于聯盟的控制欲很強,一旦入盟相關合作伙伴就可以水漲船高,享受零售巨頭的流量、技術等紅利,但也容易在這一過程中喪失自我。后者則被外界容易為谷歌的Android系統,基于*基礎的開放平臺,鼓勵各個企業自主發展、自主擴張,在市場大浪中淘汰或成長。*終形在各自在商業零售領域的觸角和布局。
可以說,這兩大陣營是各有優勢、各有不足,關鍵在于相關的零售企業們,到底是選擇加入聯盟,還是等待其它巨頭的出現,或者是堅持自我的小打小鬧,這已經成為當前所有零售商的一道必選題。更是眾多小微家電經銷商們,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但是,對于家電零售企業來說,如今卻面臨著新一商業尷尬:即在這一輪由互聯網企業阿里、騰訊掀起的零售業變革中,基本上沒有家電零售商的身影、位置和話語權,即便是蘇寧早已變身互聯網零售商,那么這也就意味著今后家電零售將成為商業零售的配角,受到整個商業零售體系和格局的變化而變革。
同樣,當前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智慧零售,或者無界零售,其核心都已經不只是“零售”本身,而是通過“人、貨、場”三要素的再造與重構后,通過**快捷的運營效率,滿足不同用戶的差異化需求之后,通過服務的鏈條重構商業的新格局、利益的新鏈接。這才是商業資本和互聯網企業的野心所在,那就是要搶奪各行各業零售的定義權和主動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家電行業的眾多零售商們,千萬不要滿足于眼前的行業地位、市場份額,必須要快速找到新的突破口,建立新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