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東南亞已成為一種行業趨勢。不僅有螞蟻金服、騰訊、百度、京東金融巨頭角力,截至目前,包括陸金所、宜信、品鈦、凡普金科、掌眾金服、網信等企業等互聯網金融企業也紛紛出海加入這場瓜分戰。從業務模式上看,玩家姿勢各有看頭
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東南亞已成為一種行業趨勢。不僅有螞蟻金服、騰訊、百度、京東金融巨頭角力,截至目前,包括陸金所、宜信、品鈦、凡普金科、掌眾金服、網信等企業等互聯網金融企業也紛紛出海加入這場“瓜分戰”。從業務模式上看,玩家“姿勢”各有看頭。
在金融科技出海潮起背后,東南亞為何“獨得恩寵”?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擴張優勢何在?海外開拓道路遇到哪些阻礙?從這些企業的發展路徑或可以窺見端倪。
巨頭領跑,支付先行
國內戰場狼煙四起,BATJ等巨頭卻早在幾年前,便移師東南亞市場跑馬圈地。從進軍路徑上看,支付業務似乎成為謀取市場的**翹板,進而將版圖拓展到其他領域。
早在2012年11月開始,支付寶專門拓展海外市場的國際事業部成立,為打造自身生態圈開始鋪路,此后螞蟻金服在東南亞市場先后投資、收購、合作了印度的Paytm、泰國的Asced Money、菲律賓的Mynt、新加坡的Hello Pay、印尼的電子錢包DANA等企業,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面向當地的支付基礎設施。
騰訊的擴張則圍繞東南亞等地區進行消費場景的布局,主要為國內游客提供購物支付服務。在2015年年底,微信支付宣布向境外商家開放跨境支付功能。2017年7月3日,微信宣布上線微信支付境外開放平臺,發“WEPlan”跨境支付產品方案。在兩會期間馬化騰透露,微信支付在馬來西亞的支付牌照申請已經通過。2018年3月26日,微信支付與新加坡星網電子付款公司(NETS)開展合作,未來可讓新加坡當地NETS用戶掃描微信二維碼付款。
百度和京東動作稍晚,但表現可圈可點,不約而同以泰國為**地逐漸向其他東南亞地區滲透。
2016年4月13日,百度錢包宣布在泰國上線境外支付業務。2017年7月27日公布,已與PayPal Holdings Inc達成戰略協議,基于戰略協議,百度支付平臺——百度錢包,將在全球范圍內被大約1700萬個PayPal商戶接受。
2017年9月15日,京東金融與泰國尚泰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為泰國及東南亞地區消費者提供金融科技服務。據了解,該合作以支付業務為核心,未來,雙方或將業務拓展至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保險、理財等多個領域。
中國移動支付領先全球,縱觀海外,市場還是藍海一片。大網撒下,種子能否在當地生根發芽,也是中國移動支付對外拓展的關鍵所在。
技術優勢,另辟蹊徑
不同于四大巨頭的“金錢鋪路”,大批金融科技“后起之秀”另辟蹊徑,以資產管理、技術輸出等方式,把步子邁向東南亞市場,其中陸金所、宜信財富、品鈦、凡普金科皆將出海**站**新加坡,進而輻射東南亞地區。
近日,品鈦與新加坡大華銀行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華鈦科技,為東南亞地區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信貸評估決策等服務。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此前,2017年10月品鈦在新加坡成立金融科技公司PIVOT,推廣數字化財富管理及智能投顧技術服務。
此外,宜信財富設立新加坡公司,獲得了資產管理牌照,主要開展全球房地產金融投資業務,發行全球地產母基金系列產品。
陸金所的國際業務平臺陸國際成立新加坡公司,是一家純線上財富管理平臺,為擁有海外銀行賬戶/資產的投資者提供證券交易、資管服務及托管服務等一系列財富管理服務。
凡普金科攜手新加坡Cash wagon,雙方基于大數據處理和金融科技研發開展合作,拓展東南亞地區的智能金融服務。
實際上,近年來,基于人口紅利和數據紅利,中國金融科技市場成長非常迅速。手握數據分析、風控建模等金融服務風險控制的核心要素,相比尚未接觸到無現金社會的東南亞國外同行,無論在技術和服務上,國內金融科技企業都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
同時,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企業合規成本抬高,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越來越多企業將目光投向了正處于發展紅利期的東南亞等海外市場,他們希望復制之前的成功經驗,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快速在這些潛在的新興市場切下相應的市場份額。
機遇與挑戰
為何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不約而同選擇泰國、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地區成為出海首戰?具體來看,原因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金融服務需求大。據了解,東南亞人口眾多,超過6.5億人,但有4.5億人得不到銀行服務的機會,傳統金融覆蓋不足帶來了個人金融服務需求缺口。相比國內,東南亞地區金融服務輻射范圍及覆蓋率相對較低,龐大的市場需求為國內互金平臺走出去提供了更多機遇和前景。
第二,華人認同感。東南亞**的華人以及出境游國人眾多,國情、人文環境與中國相似,有利于提高出海的成功率。并且東南亞是與中國*近的國際市場,出海拓展市場的直接成本較低。
第三,政策比較良好。中國鼓勵對外投資,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為國內金融科技企業創業了新的機遇。另外,東南亞**政治穩定、法治有序,對于互聯網金融外資進入多持開放態度。
不過,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之路并非坦蕩,要想順利開市場,還面臨不小的挑戰:國內的風控手段復制到國外是否有效?如何將自身資源與當地資源進行整合?消費者是否買賬?如何克服當地法律法規的差異?如何應對政策變動和市場變動的影響?如何應對同樣瞄準東南亞市場的機構帶來的競爭壓力?這都是潛在問題。
綜合來看,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中國金融科技高速發展,在資本和技術實力取得了一定成績之后,全球化將成為下一目標。東南亞作為當前眾多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首站,早期進入市場顯然機會更大。在獲得成功后他們將會以此為經驗和跳板進入更多的國際市場。放眼全球,金融科技方興未艾,在國內“走出去”策略倡導之下,中國金融科技全球化的道路會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