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95億美元大手筆并購餓了么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使得阿里巴巴概念在周一跳空高開,高開高走。但至周二,阿里巴巴概念跳空低開,低開低走。阿里巴巴自己的股價當天(紐約為周一)也是大跌3.23%。 美國華爾街紐約天驕基金管理公司總裁郭亞夫,對方表示,阿里
阿里95億美元大手筆并購餓了么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使得阿里巴巴概念在周一跳空高開,高開高走。但至周二,阿里巴巴概念跳空低開,低開低走。阿里巴巴自己的股價當天(紐約為周一)也是大跌3.23%。
美國華爾街紐約天驕基金管理公司總裁郭亞夫,對方表示,阿里公告了并購餓了么事項,美國媒體沒有給予過多關注。“在市場層面,阿里的股價出現(xiàn)回調(diào),其實和公司自身的基本面沒有什么關系,主要還是受中美貿(mào)易戰(zhàn)影響。不止阿里股價回調(diào),網(wǎng)易、百度、京東、汽車之家等中概股龍頭集體回調(diào)。在貿(mào)易戰(zhàn)這個背景下,市場的選擇是降低風險敞口,做風控,也沒有投資者會在此時增持中概股。”
相比國內(nèi)對餓了么納入阿里系的激動,華爾街要平靜許多。實際上,阿里拿下餓了么布子新零售只是一個多月前傳聞的落地,對阿里的投資者來說不算新鮮事。而阿里更早前在新零售方面的連連布局,也早已讓市場把這種預期化為阿里估值的一部分。
阿里的股價大舉回調(diào),對投資者來說是否就有了參與價值?格雷資產(chǎn)副總經(jīng)理、合伙人杜可君向記者表示:“對于長期堅持看好企業(yè)基本面的投資者來說,尤其是你的成本價格不是很高的投資者,你就隨他波動。對于短期的投資者,這個時候搶他們的籌碼我覺得可以不用那么著急。
阿里并購餓了么,以及其所寓意的新零售到底站在怎樣的節(jié)點上?
按照阿里和餓了么的交易協(xié)議,餓了么創(chuàng)始人兼CEO張旭豪將出任餓了么董事長,并兼任集團CEO張勇的新零售戰(zhàn)略特別助理,負責戰(zhàn)略決策支持。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磊將出任餓了么CEO。阿里方面表示,餓了么將成為阿里新零售戰(zhàn)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張旭豪在給員工的信中表示,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領域有完善的生態(tài),未來的趨勢將是新零售和餐飲外賣的協(xié)同作戰(zhàn)。而阿里給餓了么的定位是:首先,實現(xiàn)餓了么與旗下口碑的協(xié)同,其次餓了么的配送體系將補足阿里巴巴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的重要一環(huán)。
餓了么和口碑同是線下生活服務平臺,前者主打到家,后者主打到店,兩者各有側重,協(xié)同后將在效率上得到提升。而“三公里理想生活圈”概念,是天貓超市在2017年6月**提出,之后盒馬鮮生也提出“三公里內(nèi)半小時送達”服務,以此建立新零售體驗。按照張旭豪披露的數(shù)字,餓了么目前有300多萬配送員(蜂鳥配送平臺)。因此,當蜂鳥(即時配送)+安鮮達(冷鏈倉配服務)+菜鳥(2024年實現(xiàn)**任一地區(qū)24小時送達)的物流配送體系成形,對阿里兩年多來實體零售方面布局的盒馬鮮生、銀泰商業(yè)、百聯(lián)股份、三江購物、高鑫零售、聯(lián)華超市等提供重要物流支撐。
上海實力資產(chǎn)管理中心CEO陳理向記者表示:“阿里收購餓了么極具戰(zhàn)略意義。阿里的基因是生態(tài)基因,其定位是互聯(lián)網(wǎng)基礎設施。而外賣服務是本地生活服務的**頻應用之一,是本地生活重要的切入點。餓了么依托外賣服務形成的龐大的**三公里即時配送網(wǎng)絡,將成為新零售場景下必需的商業(yè)基礎設施,正好回歸阿里原點。正如張勇所說,阿里收購餓了么是完成從新零售走向新消費的重要一步。”
正如陳理所說,阿里旨在“拼圖”新零售場景。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龍頭電商GMV(網(wǎng)站成交金額)的增速呈現(xiàn)逐年放緩趨勢,營收增速高于GMV增速的情況加劇。阿里的GMV增速2016年達到一個低谷至21%,2017年略有反彈至30%,2018財年(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增速預計為55%-56%;京東到2017年第三季度調(diào)整后的GMV增速約為32%,全年營收增速為40.3%。該數(shù)據(jù)一方面反映出電商龍頭流量變現(xiàn)能力的增強,同時新增流量出現(xiàn)瓶頸,導致瓶頸問題出現(xiàn)是因為線上消費場景的限制。因此,阿里新零售概念的核心是增加消費場景,引入流量;依靠的方式是增加消費品類和服務,提高消費效率和體驗。這或許就是盒馬鮮生的由來,以及阿里一系列線下投資的本源。而收購餓了么,正是其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不過,餓了么能否擔當“大任”依然是個疑問。杜可君向記者表示,對于餓了么能夠給阿里新零售體系帶來多大的改變,“還需要再看”。
從并購雙方的特點來看,阿里和餓了么有優(yōu)勢互補的方面,但放在市場競爭的天平上,情況則又不同。阿里除了給餓了么帶來更多的錢,其他方面如技術和流量等實際上是早已經(jīng)該給的都給了。而錢對于外賣行業(yè)競爭,或許剛好不是*重要的資源。
餓了么的競爭對手美團,其早期投資人中包括阿里巴巴,及至阿里巴巴希望控股美團后,兩家便一拍兩散。據(jù)媒體消息,美團正計劃香港上市,估值600億美元——相當于餓了么的6倍多。
從兩家公司競爭態(tài)勢對比來說,餓了么擁有2.6億用戶、200多萬商家和300多萬配送員;美團擁有3.2億用戶、500萬商家和50萬名送餐騎手。在訂單方面,餓了么日訂單超過1000萬,美團日訂單超過1800萬。除了美團和餓了么,*近滴滴打車也上線了外賣業(yè)務,擁有龐大用戶基礎的滴滴成了美團和餓了么對局中的攪局者。這三家公司未來的競爭如何演繹還無法預料。
*主要的是,以上三家參與者全部燒錢發(fā)展業(yè)務,虧損是常態(tài)。也正是因為虧損,讓外界認為美團和餓了么的競爭,實際是美團大股東騰訊和站在餓了么后面的阿里的競爭。
實際上,阿里和騰訊在新零售方面一直在“競跑”。在阿里投資一系列實體零售企業(yè)的時候,騰訊投資的和擬投資的零售公司包括京東、美團、永輝、家樂福、萬達商業(yè)、步步高和海瀾之家等;阿里推“新零售”概念,騰訊和京東推“智慧零售”和“無界零售”。
對此,杜可君向
石家莊網(wǎng)站建設指出,“我自己的理解,過去互聯(lián)網(wǎng)龍頭在各自的領域擁有比較明晰的護城河,各自為戰(zhàn),比如阿里做電商,騰訊做游戲社交,美團做外賣,滴滴做打車。現(xiàn)在,因為阿里和騰訊兩個體系要搶線下的支付場景,所以一個提新零售,一個提智慧零售,其實核心是搶線下支付場景,從商場到外賣,甚至到打車,以及對小的菜市場的爭奪都非常明顯。因為美團屬于騰訊系,阿里就扶持一個阿里系的與之對抗”。
陳理則認為,“阿里和騰訊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新零售方面,阿里先聲奪人,騰訊急起直追。兩家打法不一樣,阿里謀求控股整合,成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騰訊參股連接賦能,不直接參與經(jīng)營管理。目前階段,布局新零售的戰(zhàn)略價值大于財務價值,不急著盈利,但長期布局完成后,盈利看得見”。
或許正是因為新零售處在進行當中,以及阿里和騰訊連續(xù)大手筆投資,以至新并購的出現(xiàn)反而不會引發(fā)市場的過多關注。杜可君指出,阿里收購餓了么對阿里的股價“可能算不上催化劑和消息刺激。我對阿里和騰訊都是長期看好的,但我覺得它們短期內(nèi)將面臨一次回調(diào)。一是因為中美貿(mào)易戰(zhàn)的問題,第二個是資本市場中中國在去杠桿,美國在加息,貨幣流動性受到很大影響,因此資產(chǎn)價格會有下行需要,這可能是今年上半年的一個主要特點”。
杜可君同時提醒投資者,在阿里和騰訊股價回調(diào)背景下,“長期看好企業(yè)基本面且持倉成本較低的投資者,應少動多看;短期投資者,也要謹慎搶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