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暗流涌動的共享單車市場再次激起浪花。4月3日晚間,摩拜召開股東會議表決通過美團收購案。知情人士稱,美團將以35%的美團股權、65%的現金收購摩拜單車,其中3.2億美元作為未來流動性補充,A、B輪投資人及創始團隊以7.5億美元現金出局。據稱,滴滴也曾有
一直暗流涌動的共享單車市場再次激起浪花。4月3日晚間,摩拜召開股東會議表決通過美團收購案。知情人士稱,美團將以35%的美團股權、65%的現金收購摩拜單車,其中3.2億美元作為未來流動性補充,A、B輪投資人及創始團隊以7.5億美元現金出局。據稱,滴滴也曾有意入股摩拜,**雙方未能達成一致。
不僅共享單車,放眼整個出行市場,大變局的氣息也越來越濃重。在美團和滴滴激戰正酣的當口,攜程在4月3日宣布,旗下的攜程專車取得網約車牌照,而在此之前,美團打車登陸上海、高德推出順風車、嘀嗒出行再開九城等,一時間共享出行行業熱鬧非凡。
單車行業之變
共享單車在2017年經歷“春夏秋冬”,鉛華洗凈。從各路玩家攻城略地,到陸續出現押金難退、資金緊張情況,再到悟空單車成為**位退場選手,酷騎單車與小鳴單車“官司纏身”,連**騎的小藍單車都托管給滴滴出行。
在行業洗牌之際,摩拜單車與ofo小黃車也曖昧不清,但互不松口,等待巨頭接盤。
在阿里系與騰訊系的較量之下,共享單車未來將何去何從成為業界關注焦點。4月3日摩拜的“賣身”落定,讓共享單車敏感的神經再次緊繃。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4月2日美團與摩拜簽訂收購意向協議,滴滴也曾有意入股摩拜,**雙方未能達成一致。3日晚間的摩拜股東會*終通過了美團的收購方案。
3日一早,市場傳出多個摩拜“賣身”版本。有消息稱,摩拜將37億美元出售給美團,包括27億美元的作價及10億美元債務。也有消息說,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的牽線下,美團點評談妥投資入股摩拜單車事宜,且投資股權占比較大。還有說法稱,滴滴和軟銀欲10億美元投資摩拜單車,估值45億美元。
據知情人士稱,在4月3日晚間的股東大會之前,滴滴確實不甘心美團收購摩拜,試圖改變局勢。
摩拜與美團此前就有合作關系。2016年,美團CEO王興就以個人名義參與了摩拜C輪共計超1億美元的融資。今年2月份,有報道稱,摩拜單車拿到了美團領投的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可能超過10億美元,領投方美團的錢已到賬。但美團與摩拜單車均否認了這個說法。
“美團收購摩拜,對出行市場會有一定影響。畢竟摩拜和ofo這兩年的發展占據了出行市場一定份額,如此一來美團更有底氣了。”**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認為。
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日美團與滴滴在長三角戰事正酣,摩拜擁有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共享汽車,美團自己有打車業務,若要短時間內大舉進軍共享出行領域,收購摩拜不失為一個選擇。”
獨立分析師唐欣認為,“美團收購摩拜不會對共享單車格局有很大影響,雙方業務有互補,但協同效應并不大。單車市場已經發展到一個頂峰,很難再有太多變數。”
此前有媒體報道,因市場擴張成本高企,摩拜和ofo小黃車兩家單車企業資金告緊,甚至挪用用戶押金填補缺口,挪用總額達60億元,自行車廠以及公關公司等供應商的付款均已暫停。該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并確保用戶可隨時退押金。小黃車方面表示,公司各項業務有序運轉,各渠道均可順利退還押金。
經過數輪市場較量,摩拜與ofo小黃車資金緊張是不爭的事實。此前有用戶反映摩拜單車與ofo小黃車悄悄上調“月卡”價格。“摩拜單車悄悄漲價了,補貼就這么停止了。”2月末,一位摩拜單車用戶有網友表示,“ofo小黃車月卡都漲價了,騎不起了。”
記者注意到,2017年年中,ofo小黃車與摩拜單車先后推出月卡優惠活動,低至1元或2元騎一個月。該活動為企業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同時也競爭掉了大部分小玩家。2017年底,ofo小黃車關閉了1元月卡購買通道,恢復包月20元;摩拜單車月卡也從每月2元、4元、5元,恢復至20元。
摩拜單車的運維有點跟不上,單車的活躍度有所下滑,車輛破損率有所提高。多個信源均向記者表示,摩拜方面一直在接觸各方資本。
有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的競爭確實燒錢,除了單車業務外,布局海外、完善共享出行生態圈都需要大量資金,這畢竟是重資產的行業。”
對于各種“知情人士”的消息,**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認為,“不管有沒有接觸資本,經歷過幾次大戰之后,兩家錢肯定是已經不多了。所以現在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占據所謂的制高點去爭取一些融資。”
摩拜“賣身”美團,ofo小黃車情況也難言樂觀。“摩拜合并ofo小黃車”,這樣一則愚人節洋蔥新聞,成為4月2日各家媒體關注的焦點。不同于摩拜單車的一笑了之,ofo小黃車發布聲明予以否認,并表示已要求相關網絡賬號對不實傳言予以澄清和刪除,還將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對于合并或收購的傳言,ofo小黃車從來硬氣以對。2017年底,多次被投資人放話將與摩拜合并的ofo小黃車高層向
石家莊網站建設表示,“我們內部達成了共識,大家都不愿意合并。”
此后,ofo傳出與重要股東滴滴翻臉,查詢工商資料獲悉,在ofo小黃車D輪融資前,滴滴占股25.32%,擁有兩席董事會席位。滴滴曾向ofo派駐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滴滴開放平臺負責人南山和滴滴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管ofo市場和財務部門。不過,滴滴系三位高管后來被爆“休假”,引發業界遐想。對此,ofo方面表示“個人原因休假實屬正常”。但接近滴滴的人士表示,三人已回滴滴工作。
與摩拜一樣,ofo小黃車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7年底,有報道稱,ofo小黃車接受了阿里的資金援助,但是ofo否認。今年3月初,工商信息平臺顯示,ofo創始人戴威先后兩次將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獲得來自阿里巴巴的新一輪17.7億元的融資。ofo方面對此不予置評。
幾天之后,ofo小黃車宣布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本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本輪融資采取股權與債權并行的方式,并稱“在共享單車領域開創資產盤活先例,將在眾多投資方支持下獨立發展。”
分析人士認為,美團收購摩拜塵埃落定,雖然此前ofo小黃車與滴滴“紅臉”,但美滴大戰不能少了共享單車的角色,滴滴或將重新扶持ofo小黃車。
共享單車行業迎來變局
在摩拜與ofo小黃車紛紛恢復月卡價格之際,哈羅單車很“淡定”地宣布**范圍內信用免押金,芝麻分650以上的用戶均可在**免押金騎行哈羅單車。作為共享單車行業的黑馬,哈羅單車成為了共享單車第二梯隊的**幸存者,得到了復星集團與阿里巴巴的加持。
2017年共享單車成為**的風口,交通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有77家共享單車企業先后進入市場,累計投放單車2300萬輛,注冊用戶達到4億人次,累計服務170億人次,日**使用量達到7000萬次,共享單車為綠色出行和解決**一公里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去年下半年以來,行業進入調整期。悟空單車、3Bike、町町單車先后停運或倒閉,酷騎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紛紛陷入押金難退困境。3月份,廣州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廣東省消委會訴廣州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小鳴單車)民事公益訴訟案,小鳴單車僅在廣東省就拖欠押金超990萬元。
今年初滴滴托管了小藍單車,但押金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近期滴滴將自主品牌“青桔”替換小藍單車進入廣州、深圳、武漢,但都被各地交管部門叫停。
硝煙落幕,“共享單車市場增量期已過,現在重點是要開始做存量用戶經營了。”獨立分析師唐欣表示,企業必須有合理的盈利模式才能持續發展。
2012年的網約車大戰,很多人記憶猶新。滴滴、快的、優步中國等玩家攪動著中國共享出行市場,培養了用戶的出行習慣。隨著滴滴陸續合并快的與優步中國之后,網約車市場已有一年多的沉寂。
2017年底,美團打車七城出擊喚醒了平靜已久的網約車市場,滴滴似乎如臨大敵。但對手遠不止美團,高德、攜程高調入局,易到、嘀嗒等老玩家紛紛加碼,一時間“網約車大戰”一觸即發。
攜程切入網約車市場
4月3日,攜程集團旗下的攜程專車宣布獲得天津市交通委代交通部交通運輸部頒發的“網約車牌照”。這意味著,攜程專車有了網絡預約出租車線上服務能力,可在**范圍通用。
攜程國內專車事業部CEO李喬表示,網約車市場規模龐大,行業前景難以限量。但現在已經從“拼補貼”的時代,進入到“拼服務”的時代,用戶更樂意為好服務買單,一味地補貼只會損失服務質量,損失口碑,*終損失用戶。
攜程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攜程提供服務的車輛和專業駕駛員達十余萬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上百個城市開展業務,從年客單量看,公司實現由2014年約200萬單向2016年1000余萬單的飛躍,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0%。
雖然高調宣布進軍網約車,但是攜程方面向,“當前網約車行業的競爭激烈,但在旅游、出差旅客個性化出行需求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攜程專車的推出開辟了‘旅游交通’細分市場。”
獲悉,攜程集團2017年7月成立了天津海豚出游科技有限公司,取得網約車牌照之后,攜程擬將專車業務注入天津海豚出游科技有限公司獨立運營。
至于是否進軍出租車?“尚無進軍出租車的計劃。對于新業務我們會對司機、對用戶有補貼,但我們不認為這是價格戰的范疇,主觀上我們不贊成一味地打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