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規定,從2018年4月1日起,單日靜態條碼支付上限不超過500元。 對于使用動態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范能力根據交易驗證方式不同分為A、B、C三級,同一客戶單日累計交易限額分別
2017年12月27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規定,從2018年4月1日起,單日靜態條碼支付上限不超過500元。
對于使用動態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范能力根據交易驗證方式不同分為A、B、C三級,同一客戶單日累計交易限額分別為自主約定、5000元、1000元。
到底何為靜態碼,何為動態條碼呢?通俗地解釋,商戶懸掛在外展示,由消費者主動掃二維碼支付的可以理解為靜態條碼。相對應的,動態條碼則是指在使用條碼收付款時,手機上不斷更新的條碼。“更通俗地講,我們掃別人就是靜態支付,別人掃我們則是動態的”,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訴記者,動態掃碼由于條碼不斷更新,不容易被替換盜用,因此更為安全。
石家莊網站建設記者留意到,目前包括菜市場菜販、路邊小攤販主要采用多為靜態掃碼的方式,即商戶自己打印二維碼懸掛,需要消費者主動進行掃碼支付。而包括超市、便利店等在內的一些商戶多為動態條碼支付,即配備有條碼掃碼槍,主動讀取消費者手機上的二維碼等條碼。
不影響普通人支付體驗
對條碼支付進行風險分級,且限定了單日交易額,對于普通人的支付體驗到底有無影響?
石家莊網站建設獲悉從2015年到2016年,主流的支付機構條碼支付額度在500元以下的占比達95%以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的新規可以使得大家的支付變得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業內人士解讀,支付寶和微信,一般使用指紋和密碼等兩個以上的要素,單日限額已經達到了5000元,并不會對消費者的日常掃碼支付行為帶來不便。
鼓勵市場主體多用動態碼
“條碼支付本身定位就是小額、便捷”,有業內人士表示,即便真的有消費者日均超過了限額,對于超出限額的部分,可以通過信用卡等支付手段完成。
此前,央行在宣布新規時,相關負責人就曾明確鼓勵市場主體采用更為安全的動態條碼提供支付服務。
昨日,有第三方支付相關人士再次建議消費者日常盡量使用動態條碼支付的方式,因為靜態條碼一般長期有效,有可能被犯罪分子替換成自己的收款碼,而相對來講動態條碼時時在變,不容易被替換和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