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滴滴已完成對小藍單車的收購;幾乎同時,有爆料稱,ofo 完成了新一輪由阿里主導的10億美元融資;而在2017年最后一個月,阿里系螞蟻金服主導了哈羅單車的D1輪融資。潮流洶涌,共享單車行業(yè)格局又要變了。 滴滴持股ofo25%,擁有董事會兩席。此
近日有消息稱,滴滴已完成對小藍單車的收購;幾乎同時,有爆料稱,ofo 完成了新一輪由阿里主導的10億美元融資;而在2017年**一個月,阿里系螞蟻金服主導了哈羅單車的D1輪融資。潮流洶涌,共享單車行業(yè)格局又要變了。
滴滴持股ofo25%,擁有董事會兩席。此時拋開ofo轉(zhuǎn)而收購小藍單車,意味著滴滴公開和ofo反目。
雙方的間隙早有跡可循。
石家莊網(wǎng)絡優(yōu)化獲悉2016年9月26日,出行領域老大滴滴宣布以數(shù)千萬美元戰(zhàn)略入股ofo,點燃了資本市場對共享單車的熱情。但因雙方對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不同,滴滴在ofo完成E輪融資后,派原高級副總裁付強進入ofo擔任執(zhí)行總裁,同他一起“空降”的還有滴滴市場負責人和財務總監(jiān)。付強團隊在控制了ofo的財權后遭到戴威反擊,三位高管“因個人原因休假”;之后一周內(nèi)ofo有31人離職,滴滴和ofo的矛盾成為公開的秘密。
滴滴謀求推動摩拜和ofo合并加深了裂痕。在線上流量紅利枯竭的當下,共享單車擁有低成本觸及用戶的渠道,它不需要巨頭的流量,相反,巨頭需要它的流量。摩拜和ofo背后站著超過35位投資人,雙方合并不僅關乎兩家創(chuàng)業(yè)團隊,還牽動著阿里和騰訊的生態(tài)布局,以及滴滴、美團在出行領域的博弈,和一眾投資人的收益。滴滴希望ofo和摩拜合并,欲占據(jù)新公司的話語權,但合并方案并沒有戴威的位置;戴威主張ofo獨立發(fā)展,遂引入阿里制衡滴滴。
而ofo的野心不止于共享單車,它要嘗試共享汽車的傳言由來已久,雙方的競爭不可避免。
滴滴之所以對共享單車如此執(zhí)著,是因為它的出行版圖上缺少共享單車這塊高頻、小額、低成本、剛需的市場。
這樣看來,收購小藍在情理之中。它一度被稱贊“騎行體驗**”;小藍單車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它在半年內(nèi)累計投放了60萬臺車,**時每日300余萬日訂單,2000萬注冊用戶。去年11月,小藍單車創(chuàng)始人李剛宣布小藍單車間接走向失敗,拖欠供應商款項高達2億元,涉及70余家供應商。李剛公開承認,小藍單車缺少的是“多元化資本支持和良好的財務規(guī)劃能力”,而這些正是滴滴所擅長的。對滴滴而言,收購小藍單車還有一層好處:目前監(jiān)管方已經(jīng)不再新批共享單車的運營拍照,它需要小藍單車的牌照。
分析師李成東稱:“滴滴沒有收購(小藍單車)前就計劃(自己做共享單車)了。收購小藍之后,應該會沿用小藍單車品牌。”
**的兩家毫無疑問是ofo和摩拜。易觀千帆發(fā)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11月,ofo活躍用戶覆蓋率占比約52%,摩拜活躍用戶覆蓋率占比51%,哈羅單車以近5%的占比排名第三。艾瑞咨詢11月數(shù)據(jù)是,ofo月度活躍用戶規(guī)模增長至7096萬,摩拜則下滑至6465萬。綜合今年艾瑞整體數(shù)據(jù),ofo月度活躍用戶自5月反超摩拜后,已連續(xù)7個月穩(wěn)居行業(yè)**。
在尚無合并可能的情況下,摩拜和ofo戰(zhàn)事將持續(xù)。融資、精細化運營、變現(xiàn)能力都將成為決勝的要素。在這個競爭的關鍵時間點,“ofo獲阿里領投的10億美元融資”一說顯得非常微妙。
周刊君就“ofo已經(jīng)完成阿里主導的10億美元融資,并將開展共享汽車業(yè)務”一說,向阿里和ofo公關部求證,雙方均稱“市場傳聞,不予置評”。
李成東對傳聞并不認可:“據(jù)可靠消息來源,幾乎可以確定阿里領投10億美金是假消息。阿里完全沒有必要扶持兩家公司和騰訊支持的摩拜打。”
他指的另一家公司,是第二梯隊的哈羅單車。和兩只頭羊相比,哈羅單車不在一個量級:根據(jù)易觀千帆的數(shù)據(jù),
石家莊網(wǎng)站建設消息2017年11月,排第三的哈羅單車活躍用戶覆蓋率占比近5%,但其D1輪融資得到了阿里的主導,和永安行的合并也得到了阿里的促成。
李成東解讀稱,阿里之所以在已投資ofo的情況下加注哈羅單車,一方面是因為阿里在ofo的持股占比太小,沒有控制力;另一方面,永安行并購哈羅單車后,依托永安行原有的200萬有樁公共自行車,加上哈羅單車的200余萬輛共享單車,有行業(yè)第三極之勢;再者,在多地限制共享單車投放的情況下,“有樁”的產(chǎn)品模式在政策面上有核心競爭力。
對阿里來說,丟掉了滴滴,**不能再失去共享單車賽道——更何況共享單車比滴滴更高頻,它能提升軟件打開率和用戶黏性,而實名制帶來的用戶數(shù)據(jù)將為阿里的征信、授信、個人貸款等板塊提供支持。
巨頭們把共享單車領域結成了一張錯綜復雜的網(wǎng):騰訊投了滴滴和摩拜,阿里系投了滴滴、ofo和哈羅單車,滴滴投了ofo,又收購了小藍單車;金沙江創(chuàng)投是ofo和滴滴的投資人,間接成了兩強的共同股東。這幾方又在多個領域有競爭:傳言ofo要做共享汽車,而摩拜已經(jīng)在這么做了;摩拜和美團相繼涉足網(wǎng)約車,而這又是滴滴的地盤……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倚靠、缺陷和野心。
今年3月,小藍單車還沒有遭遇運營危機的時候,李剛對媒體說:“滴滴才是共享單車**的變量”,誰能想到,這個變量如今以這樣的方式發(fā)揮了作用。在滴滴出行APP里,ofo單車仍然擁有和快車、出租車同級別的入口。這個位置,ofo還能待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