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認為移動支付已經進入到下半場,新的一輪洗牌開始了。其實現在說移動支付進入下半場或許為時尚早,只能說已經進入到中場布局調整的時期。從拉卡拉時代,到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的興起,再到手機近場支付的悄然涌現,包括銀聯的參與攪局,移動支付市場
有媒體認為移動支付已經進入到下半場,新的一輪洗牌開始了。其實現在說移動支付進入下半場或許為時尚早,只能說已經進入到中場布局調整的時期。從拉卡拉時代,到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的興起,再到手機近場支付的悄然涌現,包括銀聯的參與攪局,移動支付市場隨著場景應用的不斷拓展,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并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其中**的受益方無疑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其他企業雖然也參與其中,但無論是應用場景還是達到的效果,包括用戶自發形成的長尾效應都沒有這兩家企業那么巨大,甚至可以說是忽略不計的。
那么對于這兩大巨頭而言,移動支付的下一步應該怎么走就成為一個比較核心的問題,現在或許就是重新排兵布陣進而影響到下半場戰局變化和走向的關鍵時期了。對于阿里巴巴而言,無疑還是以問題為導向,依托自身強大的商業邏輯和電商品牌意識,進而從線上到線下的相互滲透,相互覆蓋,達到一統的商業輻射,進而帶來移動支付的場景大范圍鋪設。
而騰訊的戰略無疑是依托微信本身的社交屬性,進行***輻射,依靠手機的剛需應用帶來應用場景的影響力和口碑傳播,其中的焦點是人們對于手機應用的不可替代性,并依靠微信本身的用戶黏性,當然也包括微商的不斷滲透帶來的一種應用場景搭建,從而帶來移動支付的應用市場影響力和范圍。
二者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對于用戶本身的影響力以及真正的數據應用機會的在意,這是二者一直強調的重點,也是為何兩家互聯網巨頭在很多場景應用布局和投資中幾乎都會參與進來的原因所在。因為誰都擔心失去了先發優勢,進而影響用戶的走向,帶來不必要的卡位缺失,因此會不斷地進行疊加效應的累積,從而帶來移動支付場景的不斷拓展和延伸。
至于下一步應該如何走?其實兩個巨頭都有自己的謀劃和發展方向。這也是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和滲透力開始不斷調整的。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免費的午餐開始悄然退潮,越來越多的收費業務開始涌現。雖然一方面服務商強調是銀行的收費需求,但也是在收購了足夠多的“韭菜”之后就開始了商業行為,運營商不愿意承擔更多免費的誘惑,自然以收費開始撬動新的利潤增長點。
石家莊網絡優化消息在這方面,微信啟動的收費更早,給予的免費額度更低,有時候對于用戶來說幾乎成了雞肋。不過對于更多的忠誠用戶來說,因為本身的剛需和黏度注定了他們還是會**微信作為交易的一個平臺,這就是騰訊的商業邏輯,鎖定用戶的黏性就可以帶來更多的商業場景應用機會。
之前,騰訊宣布,從12月1日起,微信信用卡還款也將收費。移動支付的提供者,微信和支付寶并不想只做那個轉賬的工具,而是希望用戶來花錢,這樣才能提升用戶黏性和平臺與線下業態的連接能力。因此無論是紅包刺激還是各種回饋應用,其實都是在誘惑用戶多用移動支付來花錢,*近流行的支付寶紅包也是在刺激用戶使用支付寶來支付進行消費,通過幾毛錢的誘惑撬動用戶的使用忠誠度。有媒體認為移動支付的上半場是各種刺激和投入來吸引用戶使用移動支付工具來達到一定的用戶黏度,而下半場就是移動支付不再是“免費”的通道,而是希望借助移動支付來達到效益的“回爐”。
有人認為移動支付的下半場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金融生態”之爭。二是海外擴張之爭。三是支付安全之爭。其實*主要的還是應用之爭,此外就是大數據應用帶來的場景疊加。這時候的爭奪應該還是阿里和騰訊之間,但是后來者或許也會分得細分市場的機會,尤其是手機企業本身的機會將會悄然出現。而構建在支付背后的大數據應用才是*主要的。此外就是一種模式的拓展,尤其是構建成一個“無現金社會”的**。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據佛瑞斯特研究公司的數據,2016全年美國移動支付規模是1120億美元。艾瑞咨詢估計,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達5.5萬億美元,是美國的近50倍。中國的移動支付技術領先美國和歐洲,在邁向“無現金社會”的進展速度也超過西方多數發達經濟體。
尤其是值得關注的是,對其他金融體系發展較為滯后的發展中**來說,中國移動支付的發展具有一定借鑒性,其低成本和便利性可以惠及當地民眾,刺激經濟增長。當然安全也是一個大問題,需要不斷地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7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是中國巨大的機會,是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的巨大機會,“今天我們是數字錢包、手機錢包,未來全社會每個人臉都是錢包,每個身體都是錢包”“今天的消費者,中國年輕一代的用戶對整個數字化生活的擁抱和習慣程度遠走在全球的前面,這是中國巨大的機會,也是我們形成更多的中國方案,不僅僅是受惠于中國的經濟,并且走向全球的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或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支付的下半場機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