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樣化的今天,無論外出購物或是用餐,掃一掃的付款方式大家已不再陌生,然而有些支付功能開啟了用戶還不知情,安全隱患可不小!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在一家快餐廳的點餐處,市民張先生把手機對著收款機只聽嘀的一聲,就結束了整個付款流程。
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樣化的今天,無論外出購物或是用餐,“掃一掃”的付款方式大家已不再陌生,然而有些支付功能開啟了用戶還不知情,“安全隱患”可不小!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在一家快餐廳的點餐處,市民張先生把手機對著收款機只聽“嘀”的一聲,就結束了整個付款流程。然而,讓張先生略感疑惑的是,在付款時他并未被要求輸入支付密碼。在一家國企工作的孫女士反映,自己在使用一張中國銀行的借記卡消費時,收款人猶如刷地鐵公交卡一樣就完成了該筆消費,也不用其輸入密碼。
有媒體測試,無論是使用微信“收付款”或是支付寶的支付功能,還是具有“閃付”功能的銀行卡,在消費不超過某一額度時均不需輸入支付密碼,也沒有對于支付價格的確認環節。業內人士表示,“小額免密”“閃付”這類支付是指消費金額低于限定值時,用戶無須輸入密碼即可完成消費。現在不少人在支付時都已經開通并使用過“小額免密”這個功能,雖然支付過程簡單便捷,但也易使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盜刷。
在網上搜索關鍵字不難發現,這種“隱患”并非個案。之前就有媒體報道過利用支付寶小額2000元免密支付而被盜刷的案件。“以前丟手機覺得通訊錄沒了*麻煩,現在還要擔心手機里連著的錢可能也沒了。”功能默認開啟用戶“蒙在鼓里”
石家莊網絡優化從銀聯方面了解到,發卡行往往將“小額免密免簽”功能與“閃付”一并設置為默認開通,持卡用戶在進行一定金額(境內300元人民幣,境外以當地限額為準)及以下金額交易時,只需將銀行卡靠近“閃付”感應區即可完成支付。在此過程中,持卡人不會被要求輸入密碼,也無須簽名。
據中國銀行客服人員介紹,這種卡面有“閃付quickpass”標識的“小額免密”業務是系統默認開通的,支付時不需要密碼,每筆不能超過300元,每卡每天2000元封頂。如果覺得存在安全隱患,客戶需攜本人身份證到銀行網點取消該項業務。
手機支付方面,
石家莊網站建設還發現,用一個新號碼注冊了支付寶的賬戶,支付寶的“付款碼”功能處于默認開啟狀態,其使用說明中寫明,每筆小于等于1000元的訂單無須驗證支付密碼。此外,微信付款用戶服務協議中也寫明,使用付款碼支付不足1000元(特定商戶3000元)的消費時,無需密碼等交易指令驗證。
其實很多人都在有意無意地使用著“小額免密”支付功能,但被詢問是否記得何時開通此類服務時,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太清楚”,或者不是自己主動開通的。怎么辦?
支付寶:
1、登陸支付寶客戶端,登陸賬號,進入界面以后,點擊右下角“我的”。
2、點擊我們的頭像,就會進入到個人設置的界面中去,選擇“設置”。
3、我們在上面會看到“支付設置”的選項,點擊打開。
4、這里我們就能看到“免密支付”,然后就可以選擇打開或關閉小額免密支付,以及看到有哪些第三方軟件使用了這個服務。
微信:
1、打開微信—我—錢包
2、左上角“收付款”,點擊進入
3、上方向商家付款,點擊右邊“…”進入,選擇“暫停使用”,就可以暫停使用付款功能了。
安全是支付便利的前提
此種支付功能開啟時用戶往往并不知情,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專家表示,相關機構在開啟此類功能時,應對用戶進行有效告知,在追求便捷的同時莫忘安全紅線。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程華表示,目前支付機構在基本知識普及和相關信息告知上做得仍不充分,許多消費者并未清楚了解到某項功能的利弊就主動或被動開通了此項服務。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曹興權認為,諸如“小額免密”支付等功能服務,在開通時需要設定提示與延時閱讀機制,相關機構或銀行應該在開通時向用戶征求意見,主動積極履行說明義務,不能單純以“默認”形式為用戶開通某項功能。密碼作為支付的**一道“安全線”不能輕易取消。
小額免密’的監管環節一定要加強,對于密集發生免密支付的賬號,支付機構應當設置預警甚至跟蹤機制,或者對于轉款進行延時處理,避免用戶財產受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