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雙十一還有十來天的時間,剁手族們躍躍欲試,電商和實體都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年末的這場促銷大戰。 實體店活動多 預售規則太復雜 眼看年度電商必爭之戰即將打響。如何打破大眾審美疲勞,升級這場消費盛宴?近期國美、京東和蘇寧分別拋出了線上線下雙線融合
距離雙十一還有十來天的時間,剁手族們躍躍欲試,電商和實體都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年末的這場促銷大戰。
實體店活動多 預售規則太復雜
眼看年度電商必爭之戰即將打響。如何打破大眾審美疲勞,升級這場消費盛宴?近期國美、京東和蘇寧分別拋出了“線上線下雙線融合”“智慧零售”等概念備戰“雙十一”。相比以往優惠宣傳比拼和線上造勢,今年線下商家又將如何上演這場好戲呢?
筆者也了解到,蘇寧易購1000多家自由店面都將直接參與到“雙十一”的促銷中。同時,此前推出新零售戰略的國美將通過國美APP和線下1600家門店開啟雙十一大促。
近日,走訪了金城路上的蕭山老牌家電商場匯德隆家電,許多零售品牌門店均有“滿返減”等諸多讓利舉措。在家電專賣區,銷售人員告訴筆者,冰箱、洗衣機、中央空調等家電都有優惠活動,并且非常劃算,要比以往的活動優惠幅度都大,是一年中活動力度**的一次了,**臨走時,銷售人員再三強調買東西,售后很重要,不能盲目相信網上的折扣。
除了家電商場,商超還是老百姓*關心的消費場所,蕭山銀隆百貨繼30周年活動后又推出了蕭山嬰童用品博覽會,百余個品牌匯聚,也是令寶媽們十分期待。當然,除了以上活動外,筆者在商場的服裝區看到,有些商家已經早早地打出“雙十一”優惠活動的海報。“部分新款也有折扣,以前新款都是不打折的。”一位服裝區的銷售人員對筆者說。
“剁手狂歡節”雙十一將至,各種宣傳以及優惠活動令人眼花繚亂,但是不少網友在復雜的預售規則面前已經感覺智商不夠用了,有網友調侃數學不好的不配過“雙十一”。
近期,
石家莊網絡優化也收到了很多旗艦店的短信,比如康恩貝官方旗艦店活動,“雙十一預售活動10月20日開啟,全場滿定金**3.5倍膨脹。”看完之后,筆者還是不知道活動力度到底怎么樣,感覺好復雜。更有各種搶紅包活動,支付尾款時滿減、跨店活動等,甚至還有拿出筆認真計算,“高考之后的數學**只在雙十一出現了”。當然還有不少網購達人,總能在雙十一這天淘到寶,撿到便宜,但更多的還是訴苦,“雙十一越來越難了,每次雙十一感覺都像高考,要看攻略看不懂,要搶紅包搶不到,還有時間限制,肯定當然超時。**辛辛苦苦熬夜付錢又失敗,那感覺簡直跟高考落榜一模一樣。”
快遞節前抱團漲價 別讓網購狂歡變了味道
隨著“雙十一”的臨近,快遞行業抱團漲價的新聞傳得沸沸揚揚??爝f行業的發展,消費者也經歷了一次次的漲價潮,但快遞行業的服務水平卻沒有隨之提高。暴力分揀、野蠻拆卸的老問題依舊存在,快遞丟失、貨物破損仍舊時常發生。
“加盟制的網點都是自負盈虧,‘雙十一’肯定成本上漲,但關鍵還要看競爭,只要成本漲得可以承受,多數網點應該還是不會擅自漲價的。”某快遞公司高橋站網點負責人表示,很多與他們有合作關系的小型電商客戶已經向他們詢問漲價的事兒,目前他們的答復都是“暫不漲價”。
而事實上,即便高調宣布漲價的中通快遞和韻達快遞,其實也只是這么一說,并沒有公布具體的調價幅度。
石家莊網站建設咨詢。中通表示,因各地成本結構費率不同,具體調價幅度,由各網點根據當地市場和經營情況進行合理調整,但是蕭山目前還沒有接到漲價通知。
對于此次快遞企業漲價,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害怕接下來所有快遞都要提價,雙十一消費成本又要上漲了。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漲價也可以理解,但服務質量才是快遞業的**問題,必須跟上才行。
你的購物車是不是已經囤滿了心儀的商品?如此瘋狂的全民網絡購物節,騙子們自然不會放過“發財”的機會。一些防騙意識差的朋友還沒來得及“買買買”,就把錢乖乖地送進騙子的錢包了……
去年上過當的黃娟娟告訴筆者,“一些帶有支付寶標志的“雙十一紅包”,點開之后系統會讓你填寫個人信息和淘寶ID,并讓你分享給朋友獲得更多紅包。這樣的紅包,千萬不要拆!這是釣魚鏈接,以“分享給好友并填寫個人信息可免費領取禮品”為誘餌,騙取用戶信息。騙子得到了個人信息后,就能針對你的網購流程進行一系列的電信詐騙。”
當然除了買家,一些店主也會被騙子的短信忽悠了。北干街道的朱虹在淘寶上經營一家兒童服裝店。十月中旬,她收到了某電商平臺官方客服的短信,說自己的店鋪被“查封”,需要交錢“結凍”。好在朱虹比較謹慎,她深知電信詐騙層出不窮的今天,網絡詐騙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她**時間聯系了淘寶平臺客服人員,再三核實了情況,*終沒有交錢。
每年“雙十一”看似大力度的促銷活動常常暗藏玄機。商家為吸引消費者,往往會使用“先漲后降”的套路,消費者剁手前,需警惕虛假促銷。
近日,一名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去年自己在天貓一家箱包旗艦店看中一款雙肩皮包,當時賣298元,11月9日調價到539元,雙十一當天售價又降為485元。所以這位網友表示再也不相信雙十一這樣的降價活動了。然而有多少消費者會發現這個價格背后的貓膩呢?如果消費者沒有發現,是否就意味著白白花了冤枉錢呢?商家的這種行為算不算是對消費者的一種欺詐呢?一系列的問題還有待整改,所以消費者能做的只有即使活動力度再大,消費熱情再高,也要擦亮眼睛,切莫因貪小便宜而吃了大虧。
有監測數據顯示,去年“雙11”期間,743萬件促銷商品中有52.99%出現了價格先漲后降,其中81.99%的商品漲價幅度在30%以內,還有3.26%的商品漲幅高達200%以上。按“雙11”促銷價相對于兩個月內的歷史低價對比,有53.6%的商品實際上都是價格上漲。